《寺畔墨韵》序

  [复制链接]
滕万林 发表于 2012-5-28 2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37 11
      周方悟兄准备出书法集子,邀我写序,却之不恭,只好从命。我知道他是一位书法的热心人,从幼年钟情书法至今半个多世纪,一直坚持书法的修炼,可谓老而弥笃,其志可佩!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机遇,但并不是所有的机遇都是有所成获的。只有具备浓厚的志趣和坚韧的决心,,才有可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方悟兄幼年时,在有“烂秀才”之称的堂伯周如增的影响下,渴望读书。读小学时,在项方青、毛和国、项昌才等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大字写得名列全班前茅。进入中学后,三年不忘练字。参加工作后,又在一位擅长书法的同事的影响下认真练字。上世纪60年代末至1986年当民办教师时,村里的大小标语、广告通知、村民书信、申请报告、红白喜事对联和过年的春联等等,都出于他的笔下。退休后的1997--2000年,他在安徽芜湖协助友人管理物资工作时,有幸遇到了芜湖市老年大学的刘谨生同志,经他的介绍,进入芜湖市老年大学书法高级班学习。在黄膺书教授的热情指导下,懂得了书体特点和运笔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对书法的 临、创的理性认识。以后又有机会结识了黄山书画院欧阳奚之院长,因一起住在芜湖市九州公司大楼,常受到他的热情指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益良多。

        当时他买了一套篆、隶、楷、行字帖,进行了刻苦的临习。在2004年开始,他参加了大荆诗社学习诗词。以后又加入了乐清市书法家协会 雁荡分会和乐清市老干部书画协会。

        有播种就有收获。他终于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是在隶书方面。

       他学隶书是从《曹全碑》开始的。此碑风格妩媚、典雅、秀丽,属于隂柔美。临过一段时间后,临得也相当像,但他逐渐觉得这个碑体不合自己的口味(性格和志趣),于是就拿“扬州八怪”“怪首”的金冬心的风格雄奇,带有汉简气息的,用笔方整厚重的“漆书”来临习。他把“漆书”的阳刚美融入隂柔美的《曹全碑》,这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书法理论家杨守敬曾说:“板桥行书,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 束服,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坠魔道。"可见学金冬心是有危险的,学不好就会坠入魔道。现在我们从他的尝试的结果来看,可谓是相当成功的。他去掉“漆书”中的那个飘逸的汉简笔意,取其雄强的方整厚重的用笔,又保存了《曹全碑》的典雅、秀丽,使两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形成一种阳刚和隂柔相结合的中和美,使自己的隶书创作初具个人面貌,这是可喜可贺的。

       写字容易陷于惯性书写的困境,写来写去老一套,难以超脱。这是习字者易犯的通病。欲克服这个通病,须有求变之心。不变则停,能变则进。方悟兄的学书历程表明,他是一位善变者。这对于后学者,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全部回复(11)
拿个荆币走人
2012-5-28 21:16:46
路过
2012-5-28 21:23:14
好像所以书上的序开头都是说被作者逼着写的,说自己写的不好,可是往往序都写的不错
2012-5-28 21:37:04
路过
2012-5-29 07:49:06
纯属灰过
2012-5-29 08:24:41
纯属路过
2012-5-29 08:33:16
楼主发错地方了
好好的一个帖,被这些酱油党的回帖糟蹋了
2012-5-29 11:44:17
路过
2012-5-29 15:44:03
夏雨雪 发表于 2012-5-29 11:44
楼主发错地方了
好好的一个帖,被这些酱油党的回帖糟蹋了

谢谢关爱!本来是连发一张周的书法作品的,可惜发不上去,很遗憾。感兴趣的网友可光临我的百度空间看一看,也许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不必责怪“酱油党”。
2012-5-29 21:30:55
代为上传周方悟作品
e2f11c7dca806538c7ae10ae97dda144ac348229.jpg
2012-10-22 18:39:14
乐清市智仁乡退休教师周方悟
2012-10-22 18:41: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