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街村

[复制链接]
第五季节 发表于 2008-3-11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93 4
白溪街村

    白溪街村位于乐清县东北部,雁荡山东麓入口处,濒临乐清湾。104国道线贯穿境内,支路接雁荡山风景区。白溪溪水源出雁荡山东谷,经村区北部入海,村因溪而得名。地属溪流冲积平原。村西有山,形如巨狮蹲伏,名狮子山,属雁荡山脉分支。水路从泽前埠出海可至玉环、温岭、温州等地。北宋时,这里设有白溪驿,为浙闽驿路设在乐清县境的四驿之一。元代以后,村名又称黄山头,在驿路上建黄山铺。明清时期属山门乡,民国时期为白溪镇上街、下街二保。1949年后称白溪街村。为白溪人民公社驻地。1992年属雁荡镇。全村人口,1949年有238户、943人;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为670户、2262人。有黄、金、许、杨、吴、林、施等姓氏。

        宋时成街市  今朝更繁荣
    白溪街市始于北宋。当时在白溪驿附近设有村店,邻近农民把农副产品拿到这里进行交易,逐渐形成街市。宋大中祥符年间,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中有"仙磕山,近白溪草市"的记载。南宋绍兴年间,知县袁采《雁山图序》中有"白溪,溪上有路通白溪驿"的记载;王十朋有《过白溪》诗。其后,驿迁白箬岭北,称岭店驿。但这里仍为南北通道。历元至明,街道上的商店和作坊进一步发展,市面渐趋繁荣。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施元孚纂《雁山志》载:"白溪市村有街,与芙蓉、大荆分日为市。旧有驿路。出木绵、白苎、乌桕,最饶。"《(道光)乐清县志》:"白溪市: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市。"后来相承全年日日集市。民间有"大荆三六九,白溪日日有"之谚。每天上午以销售水产品为主的早市,称之为"卖早鲜"。又在年节之前增辟3天旺市,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十五、三十(小月二十九日)为市期,称为"隆冬市"。隆冬市万人上街,道路常为之阻塞。货物销售量极大,其中箬叶(包粽子用)、红萝卜、盘菜、荸荠、甘蔗、花生、糕饼、米面、南北货等都极为畅销。商贩有来自永嘉、黄岩、温岭、玉环及乐清县邻区各地的。
    自1934年建成杭温公路,设白溪车站并筑支路通雁荡山时起,雁荡山东边的出入口从原谢公岭改为从白溪车站出入,白溪开始成为雁荡山的东大门。由是更促进了白溪市场的发展。
   1949年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白溪市场日益兴旺。1952年在村区建立白溪镇供销合作社,其社员和代销店遍及四乡镇的29个村。1959年以后,雁荡山招待所、旅馆、饮食店等服务行业相继开办,旅客增多。所需蔬菜和水产品之类,大多依靠白溪市场供应。80年代以后,雁荡山旅游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白溪市场更加繁荣。市场上商品繁多,海水产品鱼、虾、贝类大多来自沿海及海岛的10多个村,蔬菜和瓜果多来自附近的几个生产基地。还有数个村从事饲养鸡鸭和鹌鹑及养殖淡水鱼类,产品多由街市经销。其中缢蛏、花蚶、牡蛎、蛤蜊、蝤蛑、弹涂、虾等海水产品素以鲜美名闻四乡,年上市量约300吨。自1985年始,对市场布局作了必要调整,对街道作了扩建和修建:将原公路过村的一段长1600米的路面改建为街道,称溪南路、人民路(公路改线从狮山东麓通过),并建成白溪大桥和附近的白箬、朴头二岭隧道;加宽了白溪至雁荡的公路专线,铺以条石路面。修整白溪旧街道,铺以水泥路面,作为建成区的步行街道;又增辟新街道区;修筑至泽前埠等处四条乡村道路,形成道路辐射网。同时,开辟和划分了市场贸易区,设立蔬菜、鱼鲜、咸货、粮食、肉类禽蛋、小百货、竹木、小猪(1979年定为二、五、八日)等市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商业服务体系。街上商店从原来数十家增至300多家。上市人数平均每日约3000~5000人次。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其中供应雁荡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行业的蔬菜、海水产品及蛋品肉类约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30%。

        工农业并举  文教卫共进
    白溪街以前只有竹木、打铁、裁缝等手工业。1929年开始有麻帽编织。抗日战争期间开始有针织和机器碾米。1971年街上通照明和生产用电后,工业有了发展。现主要有五金、电器、轻纺、旅游、食品、机件修配、锯木、建筑、服装、印刷、制草纸、冷饮、禽蛋加工以及交通运输等村办或镇办企业和个体股份企业,总产值约1000万元。1985年,黄筱云创办雁荡山绣衣厂,生产各式机绣服装,花色美观、款式新颖,年产值达300万元。此外,还有万里斯花边和花巾,远销国内外。
    村有耕地552亩,种植水稻、番薯和麦类。产量逐年提高。1961年插连作稻,达到早稻超晚稻。1965年亩产超《农业发展纲要》。1971年春,村民兴修水利,筑渠道长3500米,安置电动机引水灌田,使山前塘等处数百亩农田连年丰收。1978年开始种植杂交籼稻,亩产605公斤。现亩产为650公斤。
    中国#$党于1938年7月在白溪街村发展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50年代初有党员8人,现为20人。党组织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定为县革命老区村。
    文教事业较发达,清光绪年间,有武举人黄河清举义旗进行反洋教斗争。民国初年,村中建有乡立初等小学和耶稣教堂办的日新小学。1926年创办白溪狮山小学,后发展为镇中心小学。现全村在校小学生220人,初中生120人,高中生30人。有村办电影队。村民家庭有电视机已很普遍。有镇医院1所,药铺、门诊所及中草药店摊各数家,兽医站1所。机关单位有:农业银行、工商所、财税所、派出所、粮管所、供销社、食品站、邮电支局等。
    村西有古驿路遗址。从白箬岭达芙蓉镇,路以石砌成,宽2米。村北白箬岭有"浙闽通衢"石额,为驿路遗迹,年代未详。路廊中石柱上有咸丰五年题刻的"此中大有佳处,这里即是名山"联句。
    (撰稿:杨舞西  赵伯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全部回复(4)
我也知道~~~~`
2008-3-11 10:41:48
是 浙江在线  的文章,楼主的行动我绝对支持。
2008-3-11 12:01:59
能找到这样值的文章,非常好...
2008-3-11 15:58:39
现在那里很不错吗,有雁荡靠山!
2008-3-11 21:57: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