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大荆

[复制链接]
第五季节 发表于 2008-2-27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93 4
康有为与大荆(ZT)

  民国初年,蒋叔南经梁启超的介绍认识了康有为。康的这次雁荡之游,接送的自然是蒋叔南。康有为带了一班随从,除了官僚屈映光、姚琮之外,还有他的门生以及大官僚的门下客。他们游过天台,从海门坐船到大溪,再由大溪乘轿子到大荆。在蒋家逗留两天后,又乘轿子鱼贯入山。在蒋叔南和其弟蒋季哲的陪同下,畅游了雁荡山。他在为《雁荡山志》所写的序言中记下了这次雁荡之游的情景:“问斤竹之涧,逾马鞍之岭,听龙湫之瀑,登雁湖之巅,人灵峰之奥。干岩万壑,竞秀争流 ……丘壑之美,以至足迹所到,全球无比,奚独中国也!”也许正是由于奇秀的雁荡山风光给他这么美好的印象,激发了灵感书兴大发,不断挥毫泼墨,留下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墨迹题刻。

    据了解,康有为在这次雁荡之游中留下的墨迹题刻,约有20来件。为叙述的方便起见,不妨把它们归于三类:一、楹联类;二、诗歌类;三、题崖题额类。

  在楹联一类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大龙湫龙壑轩的那一幅“一峰拔地起,有水从天来。”这拔地而起的“一峰”,是指大龙湫入口处右侧的那座山峰。在人口处看去,此峰像一把剪刀,人称剪刀峰。在入口处中途回头看,却像一根高大的柱子,人称天柱峰。走到大龙湫右侧往外看,则象船上的一张帆,人称一帆峰。同是一峰,站在三个不同的角度看去,形状各异,真可谓移步换形,神妙莫测!这变态无常的“一峰”,当日经向导介绍点破后,康有为曾为之喷喷称赏不已。下联写出了大龙湫瀑布凌空而下的磅礴气势,很为传神。此联在“文革”期间曾随龙壑轩同毁于火。现已据《雁山一览》印影放大重刻,悬挂在新建的龙壑轩门口。

    其次说仰天窝的那一联:“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此联是从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一诗中摘取来的。上联中的“三径”是指隐居之地,典出《三辅诀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瓢饮”是讲生活清苦,典出《论语·雍也篇》孔子赞颜回的那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下联是说居处在百层的高岩上。康为写此联赠蒋叔南,倒也偶合蒋当日的处境。1927年,蒋在下灵岩村紫霄嶂顶的仰天窝盖了三间平屋,过着他那种“好与闲云共昼眠”的悠闲檐泊的隐居生活。上联之意正与之相似。位于紫宵嶂顶的仰天窝,面对高耸入云的白云岗,背依层恋幽谷的石泉坑,两接悬崖削壁的瓢饮谷和高矗云天的观音峰。在仰天窝上筑室而居,用一句“岩栖在百层”来形容,也是颇为切近的。

    其三,是小荆王家台门的那一副。联额为“万峰环供”,概写了王宅四周环山的地理风貌。上联“西山爽气迎双阁”,是写宅第的风光美好,王宅座落的西山的灵爽之气迎接着秀丽的北阁和南阁;下联“东晋流风第一家”,是写王家的门第高雅,有东晋王姓高门大族的遗风。这副对联的字写得特别好,很能代表康体书法的独特风格,堪称康有为晚年书法的佳作。有人以为此联为蒋叔南代书,我看是没有根据的。据说,康给王家题写了这副对联,王家为了表示谢意,还特地请了一位能做广东菜的厨师,办了一桌很丰盛的广东菜宴请康有为呢!

    其四,是大荆东里蒋家台门的那副对联:“古之遗爱亦名东里,天生我才只看南山。”联额为“亦澹荡庐”。此联为蒋叔南自撰,为康有为1925年所书。蒋早年肄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是同盟会和光复会会员,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附,绍兴禁烟监督和军事参议院咨议等职。1915年32岁即“解甲归雁荡”,过着隐居的生活。此联正抒写了他归隐后的心情。上联写居宅所在地的村名;下联写他的自甘澹泊的胸怀,并未免不含有几分自我调侃之意。

    其五,谈一下北阁李家台门的那副对联:“门对仙溪水,居邻五老峰。”此联写李宅门前和宅后的景色,自然贴切,但从字迹的风貌神采来看,不像是康的亲笔。我以为十之八九非出于康有为之手。一是此联无上下题款;二是此联为草书,与康其他所题行书体不同。据说蒋叔南学过康体书法,并替康代书过。当蒋陪康游北阁时,北阁李家通过蒋向康素题门联,可能因康离荆在即,来不及书写此联,于是只好由蒋出手代笔书写此联相赠。因历来传为康有为所书,现暂且列入,以待考定。在诗歌一类中,从现在所见,康有为留下的七律和七绝约有四、五首,内容皆与蒋叔南有关。下择其一,作简要阐说。

    此诗题为《雁荡以灵岩为美,屏霞庐踞之,为雁荡第一胜处,再赠此诗》。诗云;“背依屏风百丈霞,美专林壑擅为家。悬崖终岁跳珠玉,近海行厨足蟹虾。如是潮音闻昼夜,不空山色老松花。安禅谷里诃梨勒,帝释岩中播耨迦。”细揣诗意,前六句是写屏霞庐独得林壑之美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境。末两句较为费解。“诃梨勒一是天竺果名,可供药用,汉语是“天主持来”之意(见《翻译名义集》)。“帝释岩”为天帝住处,佛经称诸天天主为“帝释”。“播耨迦”是汉语“渡彼岸”之意(见《翻译名义集》)。看来作者用佛经词语是一种比喻,以“诃梨勒”比喻屏霞庐;以“帝释岩”比喻“雁荡第一胜处”的灵岩;以“播耨迦”比喻屏霞庐主人的一种独特的人生追求。只要把比喻义放到最后两个句子中去,那么这两个句子所寓含之意,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在题崖题额类,据了解计有七处。一是“蒋仁济堂药店”题额刻石,在“文革”期间被泥封,近年已为蒋家族人取下保存。二是“大荆通俗图书馆”题额,在大荆解放初期,被一个乡下人背去,不知下落。三是“耆英”二字匾额,是题赠热心当地教育事业的周莲波的,解放前夕已不知去向。四是“灵岩寺”匾额,已毁,尚未修复。五是东石梁洞“天然第一”题额,毁于大办食堂期间。六是“天阶”题额刻石,是康有为游了苦竹洞和长寿洞后回到北斗洞时题写的。大约因“天阶”所在之处,天高路远,人迹罕到,故至今尚存。七是“白龙飞下”题崖,这处题崖最著名,不能不多说几句。

    “白龙飞下”四个大字,位于大龙湫连云嶂西壁上。这是康有为雁荡留题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崖面高330公分,宽130公分。远远看去,顿觉体阔势宽,平正端庄,古朴雄浑。大龙湫落差190余米,为我国东南巨瀑,水从卷壁中凌空腾飞,状如银龙滚滚而下。用“白龙飞下”四字比喻大龙汛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是很贴切生动的。据说,康当日题写这四个字的时候,曾遭到一位叫赵丹秋的幕僚的异议,以为用“白龙飞下”形容大龙湫不恰当,不如改为“白龙飞注”为好。康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对赵的异议不予理采,并流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使赵讨了个没趣,大为不快,特地写了两首嘲讽康的诗,其中有“头*维新血,心辜复辟名”和“奇峰孤拔真高士,瀑布飞扬总下流”等句。这不仅翻了康的政治老底,还自以为是“高土”,贬康为“下流”。因康当时已回大荆,赵便差人把诗送到大荆。那时康已离开大荆去海门,那人又把诗送到海门船埠头,见康正下船,便把诗递交给康,康展读之,不免为之变色动容,也只好付之一笑,随船缓缓离岸而去。后来,康有为写了“天下几名士,东瓯一狂生”的条幅相赠,以示回敬,总算了此讼争。

   自唐以来,雁荡历代留题甚多,仅摩崖石刻就有300多处,但鱼龙混杂,良莠杂陈,真假难辨,实为憾事!康有为是近代著名书法家,作书胎息北碑,以平长的弧线为基调,内紧外松,因势逸出,开张洒脱,颇见汉魏风姿,气象浑朴,只是用笔偏于率直,结体稍欠凝敛,行款的纵向连贯性不够。但在众多的雁荡留题中,仍不失为难得的佼佼者,且留题之数又较他人为多。它不愧为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将永为名山生色,也将永为游客平添一种幽深浓郁的诗情画意。
全部回复(4)
好!!!大荆的历史是要让大家知道...
2008-2-27 14:56:14
问斤竹之涧,逾马鞍之岭,听龙湫之瀑,登雁湖之巅,人灵峰之奥。

应该是入灵峰之奥吧?
2008-2-27 16:28:10
许多人都是来雁荡了,才来大荆!
2008-2-27 18:01:05
民国时期有好大一部分是因为蒋叔南的推荐,才来雁荡。
2008-2-27 22:08: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