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风物:雁荡山飞渡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2-12-25 1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43 3
作者:张永坝

温州“非遗”项目——

雁荡山飞渡



01.jpg
左起:周庆福 万成根(队长) 谷常平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雁荡山飞渡,是中外罕见的民间技艺。原是山民在悬崖削壁采药的一种谋生手段,后演变成一项“高空表演艺术”,成为雁荡山一道独特的风景。2009年5月,雁荡山飞渡列为“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原浙江省委对台工作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戴盟作《灵岩观飞渡》诗赞道:“削壁高千仞,双峰一线牵。降空犹落叶,横渡似飞猿。鸟与云俱逝,心随人共悬。灵岩增一景,神技可游天。”
惊险绝技

雁荡山古刹灵岩寺前,左有展旗峰,高260米;右有天柱峰,高266米,两峰相距260米。两峰拔地而起,直耸云天,相互对峙,竞相争雄,气势巍峨,形成了宏伟的南天门。雁荡山飞渡就在灵岩寺前两峰之间的南天门表演。
雁荡山飞渡分悬崖滑索(直渡)与凌空飞渡(横渡)两种。
在尖厉的哨子声消失后,“悬崖滑索”开始表演了。只见一位身穿红衣的男子,缘着从天柱峰顶垂下的一根绳索,沿着悬崖削壁飞跃而下。他有节奏地摆动着双脚,时而身贴绝壁,双手模仿采药的动作,好像在表演优美的悬空采茶舞;时而双脚一蹬,纵身弹向空中,犹如紫燕穿云,鹰击长空;时而横向在陡壁上行走自如,技胜猿猴;时而双手离绳,直身急速坠下,胜似潜龙入海,惊险异常。表演者一边飞坠而下,一边还表演“足蹬天柱”、“掌托天门”、“倒挂蝙蝠”、“仙子下凡”等优美动作。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在观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表演者平安到达地面。这种模仿采摘石斛行为的表演,是雁荡山飞渡表演的序幕。
接着,又响起了哨子声,“凌空飞渡”的精彩表演开始了。表演者站在天柱峰顶,沿着两峰之间的两条绳索,抖开双腿,一个“雄鹰展翅”的优美矫健的动作,一下子跃出了几米远,把整个身子悬在高空中。接着,像玩单杠一样连翻了8个筋斗。游客纷纷仰首,手搭凉蓬,极目远望。这时,绳索细如游丝,表演者好像只有一只蚂蚁那么大。在细小的绳索上,表演者如履平地,往来自如,体态轻盈,动作灵巧,或走或爬或跳,或立或坐或卧,时快时慢时停,有时还要翻几个筋斗,表演一些惊险的杂技或滑稽的动作,令人胆颤心惊,叹为观止。
你看,表演者一个“鹞子翻身”,稳稳地端坐在绳子上,缓缓地向前滑去,左右手交替在空中挥舞着,时而像“跨马扬鞭”,时而像“手弹琵琶”。突然,表演者两脚紧扣着绳子站着,突然头顶朝下地倒栽下来,这个“悬空倒挂”的绝技,惊得观众一身冷汗。快到绳索中间时,眼看表演者一挥手,一缕白烟飘起,接着传来了“劈哩啪啦”的清脆响亮的鞭炮声,这是名为“礼炮迎宾”的节目,高空打炮仗欢迎旅客来游雁荡。鞭炮的彩色纸屑和表演者散出的纸花、绿叶,在空中纷纷扬扬,慢慢地向谷底飘落,活像一幅“天女散花”的风俗画。表演者在高空时,还要表演凤凰展翅、雄鹰起飞、猴子捞月、鹞子翻身、仙子临风、手挥琵琶、高空飞轮等高难度动作,显得刚柔相济,令人击掌感叹不已。快到展旗峰顶时,表演者坐在绳索上稍作休息,犹如“猿猴望月”。接着,一个“紫燕穿云”的漂亮动作,扬着小旗,滑稽而快速地飞上展旗峰顶,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缘绳渡涧的惊险表演。

飞渡溯源

雁荡山飞渡,当地村民称为“滑绳”,是由山民采草药衍生而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雁荡山民自古靠山吃山,有的垦地种庄稼种茶树,有的打柴割草挑到白溪街出卖,有的采挖中草药为生。风景优美的雁荡山上,早年盛产灵芝、龙麟草、何首乌、石龙珠等众多中草药。尤是清凉解毒的野生石斛,俗叫“吊兰”,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俗称“仙草”。但是,一般山崖上的石斛,早已被人采摘了。只有生长在悬崖削壁上的石斛,数量又多,品质又好,一般采药人难以攀登采摘。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迫于生存与追求,有些大胆的青年采药人,冒着生命的危险,身系绳索,从悬崖上缘索而下,凌空在绝壁上寻采石斛。在漫长的岁月中,采药人慢慢地就练成了一身飞檐走壁的绝技,而且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雁荡山飞渡相传源于一则“采药治母病”的报恩故事。过去,当地有一位妇女得了一种怪病,遍访良医均未治愈。民间郎中说,只有生长在天柱峰峭壁上的“仙草”,根不入土,受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孝顺的儿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背着绳索爬上天柱峰顶,身系绳索,冒着生命危险从峰顶垂下,在悬崖削壁上采到了仙草,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这位孝子就成了“雁荡山飞渡第一人”。
民国五年(1916年),乐清大荆人、有“徐霞客第二”、“中国近代第一旅行家”之称的蒋叔南,看到来雁荡山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突发奇想,用有尝的方式,启用当地采药人进行飞渡表演,这样既能让游客们欣赏到别处没有的惊险刺激的表演,采药人也能获得更加稳定和丰厚的收入。于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台”问世了。以后,“空中飞渡”表演受到了一些达官富商和广大游客的赏识,就一直传承下来,成为雁荡山一个独特的旅游景观。那些豪门望族和达官显贵游雁荡时,都要点名欣赏“空中飞渡”这个节目。
雁荡山飞渡,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闻名遐迩。《旅行杂志》1937年曾介绍了70多岁的“飞人”任翼在天柱峰作垂直飞渡表演的情景:“老人忽两手执绳,一纵跃,身悬虚空,疾行飞驰,缘索而进;忽两手垂下,见其双足驻索而上,盘绞而进,诚绝技也。计二分钟之时间,而越百余丈绝壁。旋下,神色自若。” 1937年5月,现代著名作家萧乾游雁荡后,作有12000余字的《雁荡行》。他在第二部分“永远滚流着”中,描写了灵岩寺及附近诸峰、小龙湫后,用2000多字记述了师徒三代采石斛的“缒绳”和“飞渡”表演。当时“缒绳”也是从天柱峰顶沿削壁垂下地。天柱与展旗两峰之间的“飞渡”,表演了滑行、安卧、踹蹬、憩坐、吸烟、唱歌、散纸片、翻跟斗、放爆竹、打鞭炮等,与现在的表演节目差不多。建国前,表演飞渡一次,价格是大洋20元至100元。

名列三绝

建国后,雁荡山飞渡绝技得到了继承与发展,虽然上世纪50年代末,因偶然发生绳断坠人事故后曾一度暂停。到70年代未,雁荡山飞渡表演东山再起。下灵岩村以股份制形式重组了飞渡队,采取了更加严密的安全措施,更新了设施,用钢丝索代替了苎麻绳,表演者的身体通过坐樽绑在直径25毫米粗的钢丝索上面,非常保险,至今悲剧没有重演。据年长的飞渡表演者介绍,飞渡表演最惧怕的是刮风下雨和打雷闪电。直渡最怕风雨,当表演时风雨骤至,从山顶岩壁冲刷下来的雨水,劈头盖脸地浇得人睁不开眼。大风使两根绳子拧在一起,还不停地打转,转得人脑袋发晕,使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横渡比直渡安全,虽然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但是很怕雷电。有一次,表演者刚刚表演完毕下了钢索,一个响雷就击中钢索,瞬时闪光迸发,烟火直冒,令人胆颤心惊。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飞渡队里的老表演者言传身教,带出了不少徒弟,使飞渡绝技得到继续与发扬。他们先在150米高的西庵岗两个山峰上牵绳,刻苦地进行训练,逐渐培养出不少身怀绝技的飞渡高手。目前,雁荡山飞渡表演队共有8人,队长是万成根,已有20多年的表演史了。最年轻的是20多岁的谷常平和谷常益兄弟俩。他们的父亲谷明柱生前是老飞渡队员,从事横渡20多年,将横渡表演的技艺传给了谷常益。谷常平原在宾馆工作,2005年拜万成根学习直渡技艺。他在师傅指导下,开始从五六米高处开始练习滑绳,一年以后,逐渐掌握了从天柱峰直渡的要领。2008年初,谷常平从天柱峰滑下来时,稍一疏忽,一脚踩空,身体霎时失去了平衡,向崖壁撞去。就在紧急关头,他下意识地用手挡了一下。手腕骨折了,次日肿得像馒头,治疗了一个月才痊愈。现在兄弟俩己成了飞渡队新一辈的领军人物。
2007年开始,雁荡山飞渡更趋观赏性和参与性。表演前,播放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主题曲《雁荡谣》和著名的乐清民歌《对鸟》,以优美的歌曲烘托惊险的气氛;表演期间,配以导游解说和音响,使表演从无声变成有声,显得更为惟妙惟肖。另外,增加了“天男散花”、“凌空绣球”等与游客互动的节目,抢到绣球的游客可获得一份奖品,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增强了游玩兴趣。
雁荡山飞渡现与龙湫飞瀑、灵峰夜景齐名,并誉为“雁荡三绝”,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凡到雁荡山的游客,必到灵岩观赏空中飞渡,节假日每天达一二万人次。一位外国游客观看了飞渡后不禁感叹:“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台!”
雁荡山飞渡队除了在自己家乡表演外,还曾到各地巡回演出,河南焦作云台山、湖南张家界、江西龙虎山等风景区,都留下了他们的惊险的身影。

存废议论

高空飞渡,是一项极具技术性、危险性的表演项目,安全措施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绳断人坠,粉身碎骨的悲剧。1958年7月,我正在雁荡中学读初中二年级,那时有一个省三级干部会议在温州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集体到雁荡山游览,要求当地山民表演“飞渡”给他们看。当时,下灵岩村村长侯兴勉是一位飞渡表演者,愿意义务为领导们表演。当他在高空表演翻筋斗时,突然麻绳断了,侯兴勉从高空摔下,虽被树枝挡了一下,落地时还是血肉模糊,极为惨烈。他时年只有30多岁。
对雁荡山飞渡的存废,曾引起一度议论。70余年前,箫乾就在《雁荡行》一文中写道:当听到表演者在高空“唱一阵似乎军歌一类的调子”时,就想到“不吉利啊,我即刻想到了葬歌,甚而赴刑场途中囚犯的狂歌,也是那么硬凭胆量表现出的一种镇定。他外表做得越是安闲豪迈,旁观者的痛苦越加深重”。他认为“为了取悦地面上嗑着瓜子的观众,他直是把生死当成两颗石球,玩在手里,抛掷着,戏耍着,永远溜在二者的边沿上”。看完之后,他感到“三十分钟,时间象是在我神经上碾了一场磨。我头痛,眩晕。我倒真象是才由半空落下,脑际索绕着刺骨的摇晃的回忆”。可见,作家对“飞渡”的观感总体不佳。
1985年4月,当代著名作家峻青游雁荡灵岩时,当听到了那次绳断人亡的悲剧后,在《雁荡奇观》一文中写道:“我的心里非常难过、沉重”。“这个夜里,我很久都没有睡着。我的眼前,老是幻化出一幕幕侯兴勉从高空中向下坠落的可怕情景。甚至睡梦中,我都被这可怕的景象数次惊醒”。“我不断地在苦苦思索:这种空中飞渡,究竟算不算是雁荡一景呢?这种危险的表演,除去官能刺激以外,它究竟有什么美的价值,有什么艺术魅力?它究竟应不应该继续提倡,继续表演下去呢?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看的,可我总觉得这有点像中世纪欧洲竞技场上看角斗士斗殴那样的味道。我很难理解某些人对观看这种表演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兴趣?”于是,他建议:“我真希望着,这种危险的表演,以后再也不要继续下去了。”这位作家不但旗帜鲜明地反对“飞渡”,而且不愿“欣赏”这种“残酷的表演”,“怀着沉重的心情,冒着风雪,离开了雁荡山”。
笔者认为,“雁荡山飞渡”是一项有影响的独特高空杂技表演,要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表演者要从小经过杂技学校的专门培训,能熟练掌握空中杂技的基本功。同时,要请杂技专家精心设计一套既优美又保险的高空绳索特技动作,精心设计一些精美的道具,提高表演的科技含金量和表演水平,使表演更具有杂技艺术性。当然,更要采取切实的安全措施,可系上特殊的保险带,确保表演者的人身安全。另外,组织管理部门要给游客们提供专门的望远镜,让旅客能清晰地欣赏表演者的表演。总而言之,要让这项传统的高空飞渡表演,成为雁荡山特色旅游的一个亮点。

全部回复(3)
一看而过            
2012-12-25 17:30:47
好刺激啊
2012-12-25 18:30:16
好大的胆魄
2012-12-25 18:49: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