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敕:“雁山三峰”之一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2-11-1 1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99 6
作者:许宗斌  
李经敕,字明典,号后峰,北合人。何白《李经敕传》说:“吾乡雁荡之阴,盖有南北合云。南合世为章氏居,章氏以簪绂起家,蔚为望族。而北合李氏,世乏显者,而又未曾有文章,有之,自后峰先生始。”李经敕是个神童。小时候,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孩在小溪里捉鱼,邻居大爷问他们:谁能对对子吗?说罢就报出上联:浅水游鱼露脊。李经敕随口即答道:高林鸣凤扬声。众人为之咋舌。稍大点,便已精研先秦两汉骚赋诸体,降及唐李、杜诸家诗集,并开始作诗,倦了就临法书,寒暑无间。南合章千峰先生从湖口解官初归故里,有一天偶尔从别人处见到李经敕的诗作,极口称赏,就命三儿宗孔招李经敕入诗社,一见就定为忘年交,日夕过从。一天,李经敕又去章家,时近中午,千峰先生就捧出两升麦,两人一边磨麦一边侃侃而谈,中午就一起吃饽饽,以赤苋菜和紫茄子佐餐。千峰先生曾当着别人的面对李经敕说:咱们家乡善诗文的,在我之前只有李著作孝光五峰公,继五峰公而起的,恐怕就是你了。千峰先生于是就叫李经敕为“后峰子”。
2010120339422301.jpg
  关于李后峰的诗才,有这么两个传说:之一是,有一次赵廷松和朱谏几位招诸诗人在外云庄雅集,李经敕也应邀参加,那天定的诗题为《赋暮春载酒》,限“归”字韵。李经敕诗先成,中有“园林变色樱桃熟,时序无言燕子归”之句,众人都为之搁笔。
  之二是,李经敕家贫,曾授徒十余年以谋生,常以家无余财不能外出游历为恨。他的学生金昭后来当了刑部郎中,就带老师北行,由此得以游览诸多名胜,并结识不少名士大夫,但日久生厌,遂决计还乡。归途经苏州,投刺拜谒文徵明,这时文徵明已高龄九十余,杜门谢客。李经敕立文家门前多时,不得而入,于是口占一诗,叫守门人转呈主人,文徵明得诗,倒屣迎入,引为上客,索李的纪行诗观之,大为赞佩,只恨相见之晚。临别时文徵明作径尺大书四幅相赠,说:我已经两年来未曾作这样的大书了。
  李后峰英年早逝,在章千峰去世后不久,他也追随这位前辈知己而去了。家贫不克葬,家人遂将文徵明的书法和一方古砚卖了才算办了丧事。
  李经敕于诗歌之外,复善书、画,有行草长卷存世。
  李五峰、章千峰、李后峰,合称“雁山三峰”。说过“三峰”,还想提一个人,就是为李后峰作传的何白。何白也是著名诗人,兼善书画,人称其诗书画三绝,也作有系列山水散文《雁山十记》,可和李孝光的《雁山十记》媲美。何白的祖母是李经
敕的胞姐。何白在李经敕传的末尾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白五六岁时,就祖母宿。每天明,祖母从枕上口授白诗数章,或对句一二联。已而谓白曰:‘此诗汝舅祖后峰翁所作也。汝聪明,他日亦能继翁作此否?’白虽童而呆,而精神意气亦稍稍知向往。今即不类,实先生有以启之也……”何白这段话涉及文化传承问题。从李孝光到章千峰到李后峰再到何白,这四人之间存在一条先后传承的文化脉络。中国的传统文化血脉就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地一代代传承着、流动着,如此令人神往。
              2007.5.21
※补记
关于李经敕随金昭北游及回乡路经苏州谒文徵明事,乃据何白所作《李经敕传》。但卢礼阳认为此处存在疏漏。卢引当代温州学者张如元著《永嘉鹤阳谢氏家集考实》,金昭号霞峰,嘉靖四十四年(1566)中进士,此年李经敕已故三年,而文徵明(1470-1559)逝世已六年。录此供参考。

全部回复(6)
何白《汲古堂》己上传到大荆片区图书共享文件夹
2012-11-1 17:48:24
轻轻地飘过就带走一个荆币
2012-11-1 18:28:07
一看而过                  
2012-11-1 19:35:35
不错
2012-11-1 20:31:41
2012-11-3 13:42:59
飘过
2012-11-7 07:50: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