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万林《漫话雁荡》:雁荡山深处人家 靠仙草枫斗致富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2-10-18 09: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32 11
在温州雁荡山风景旅游名胜区,不少人靠旅游业致富,这是人们所熟知的。而那里有些人靠一种“仙草”枫斗致富,却罕为外人所知。最近,笔者走访了显圣门和仙桥两个风景区的村民,了解了有关枫斗制作的历史和现状,现记录如下:

一、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在显圣门外的仙人坦村和双峰山麓的平园村,每年农历十月开始的近半年时间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坐在一个个上面放着一张铝筛、下面装着炭火的缸灶旁,低着头细心地把一根根带节的青草盘卷起来,又用绳子系住,放在筛子上烘烤。这在当地叫作“做枫斗”,也叫作“做吊兰”。

枫斗、吊兰都是俗称,它的学名为石斛。它品种繁多,其中的铁皮石斛,尤为名贵,道家经典《道藏》(成书于唐开元中期)曾把它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它具有卓著的滋阳功效,能补五脏虚劳、强阴固精、健脑明目,久服可轻身延年。它是一种珍稀野生药材,价格昂贵,加工好的铁皮枫斗,目前一般是2000元左右1公斤,最上档的龙头凤尾枫斗是6000元1公斤。

20121009095238.jpg


当地村民说,雁荡山一带山民家制枫斗约有150多年历史。在早年,人们从来未听说因采制枫斗而致富的人家,这一带山里人一向过着穷困的生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的时候,只有短短的10多年功夫,昔日贫穷的仙人坦村和平园村人,靠着从事枫斗这个行业,有90%的人家盖起了样式美观的新房,过上了舒心的小康生活。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龙西乡已有9个村的80%以上人口从事枫斗的行业,双峰乡也有10个村的80%以上村民从事这个行业。据统计,两个乡约有3千多人投入枫斗的采购、加工和营销的行列,都走上了小康之路。

二、艰难创业的缩影

在龙西乡仙人坦村,有一户人家曾相继五代人都是从事枫斗行业的,在双峰乡平园村有一户人家曾为采集枫斗而断送了三条人命。这两户人家可以说是枫斗行业艰难奋斗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这两个家庭可以看到枫斗行业历史发展的概貌。

说起采枫斗,这里的第一代人数仙人坦村民潘必能的祖父。他人生得机灵,手脚麻利,在上山砍柴之时就顺便爬到悬崖峭壁上采摘枫斗,而后把采摘得来的鲜枫斗卖到大荆一带有钱人家换钱补贴家用。那时是清朝道光末年。而真正开始以干这个行当营生的是潘必能的父亲。他从老父那里学会采摘枫斗的本领,但不会制作,开始也打不开局面,还是以做茶叶生意为主。到本世纪30年代初,一次他做茶叶生意到杭州,看见有仙斗庄收购枫斗的,又听庆元卖枫斗的人说做枫斗这桩生意,赚头蛮好,因而萌生了做这桩生意的想法,但苦于不知这种干枫斗是怎样做成的,于是特地跑到庆元去“取经”,不料庆元人竟连做枫斗的地方也不让进去。没办法,他只好设法取到一些干枫斗带回家中,仔细把玩捉摸,推敲其制作方法,结果把它放在水中融解开,才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便试着依其形状仿做,不久也就掌握了这种制作技术。此后,他又去永嘉收购鲜枫斗,运回家中加工制作,然后送到杭州去卖。这样几次三番,赚了一些钱,成了当时的一户小康人家。那时做这种行当的人很少,零零星星的有几户,也不成规模。到了第三代的潘必能,才得以发扬光大,年幼的潘必能在父亲的身教言传下也学会了这个行当,小学毕业后不久,他便随父外出采集鲜枫斗,因附近枫斗的数量不多,就跑到外省去采集。1945年10月,21岁的必能和一个同行一起,脚上穿着一双草鞋,扁担上又挂着几双备用,从家乡步行出发,经温州、庆元,入福建,转江西,又辗转到广东,最后到达湖南永明县,走了50多天,行程4千多里。为采摘枫斗,一路上翻山越岭,饱一顿,饿一顿,备尝艰辛。1948年11月,他又跑到湖南采集枫斗,当时因国内战事吃紧,交通断绝,所收的鲜枫斗全部烂光,弄得没有路费回家,只得流落它乡,在外帮工度日。直到解放,得到人民政府的帮助,发给了路费,才返回家中。1951年,他登记专营枫斗业务,然后也只能维持生计。1958年,仙溪公社办了药材厂,共有职工40多人,他在厂里做供销。不久,大办农业,全厂人员一律下放,药厂关门。以后,龙西公社、卓南公社和双峰公社又办起了枫斗加工厂。1961年,他和另外3人向仙人坦村(大队)提出承包副业生产。这时期,他曾去桂林等地采购鲜枫斗。因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销路清淡。1962年下半年,他碰到在余杭办药材厂的老乡,说余杭那边厂里搞得不差,赚头蛮好,要他们到那边帮忙。他们即被吸引过去了。这对本乡龙西公社自然是一个打击。因此在1964年4月,他被指控为在余杭办地下工厂的罪名而被监关了将近半年,后来宣布无罪释放。在1965—1968年,他又继续在外面替大队采购枫斗,大队给他计工分。1969年以后,他才被龙西公社药厂请去搞供销业务。直至1980年后,由于政策放宽,个体经营枫斗的人数猛增。仅他一家人,就有兄弟和子侄六家,合计46人,专业从事枫斗这个行业,同时也兼搞其他苗木的栽培和营销,从此他们成了这个乡里率先致富的一群人。

说起双峰乡平园村的章人开一家经营枫斗的遭遇,谁都会洒下同情之泪。章原来也是龙西人,年轻时代在仙人坦潘家帮工,从而学得了做枫斗的技术。后来在平园村娶了老婆,就移居平园。他最先教会他的妻舅做枫斗,并也带动了一些乡邻学会了这个行当。以后,他的四个儿子成年后,自然也学会这一行。可是不幸的灾祸接连降临到这一家人身上。先是他自己在60年代初到湖南采购鲜枫斗时,因得了盲肠炎,救治无效,客死他乡。接着,1968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在福建太宁山上采枫斗时,因手攀藤断,葬身深谷,年仅26岁。70年代初,他的大儿子和第三个儿子在广东宁化山中采枫斗,又发生了意外。三弟拉着绳子刚从悬崖上往下爬,咔嚓一声,桩绳断折,大哥惊慌中连忙用手去拉,可怎么能拉得住?结果兄弟二人双双堕崖身亡……

三、怎样走得更好些

当地做枫斗一行的,历来都是分散经营,无论是采购、加工,还是经销,都存在一些问题。拿采购来说,国内的枫斗货源逐年减少,近年他们开始转向国外,要跑到缅甸、泰国、越南等国采购,运费倍增。从加工情况看,由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都比较陈旧,加工的速度和质量都不够理想。至于销售,问题更为突出,大家分散运货到汕头等地出售,再由那里的客商转销到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这样几经转手,钱更多的是被外商赚去了。如外商稍作包装装潢后,返销国内,便可从中大获其利。近年来,台湾亲友来大陆探亲所带来的枫斗,装潢很漂亮,打开来一看,原来就是从国内他们这里卖出去的干枫斗。

为了谋求枫斗行业的更好发展,应该组建枫斗集团公司,走集团化的道路。把分散的枫斗采购、加工和经销联合成一个有足够财力和人力的集团公司,此外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在当地试种枫斗。根据当地盆栽枫斗生长良好的情况看,人工栽培枫斗是可能的。一旦建立大规模的枫斗栽培基地,就不愁货源的短缺。也有力量改善加工的设备和技术,并可策划精美包装工艺,制作盒装枫斗。这样既有利于同外商做生意,又有利于打开国内市场。如果这种装潢精美的盒装枫斗一旦制作成功,雁荡山旅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畅销点。总之,成立一个统一经营的枫斗集团公司,已是大势所趋。(原载1998年8月《浙江工商》,廖立清合作)


全部回复(11)
深刻
2012-10-18 09:15:04
路过
2012-10-18 09:55:44
已阅
2012-10-18 11:20:47
路过
2012-10-18 11:31:49
一看而过                    
2012-10-18 12:03:28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一个荆币。
2012-10-18 12:13:15
路过
2012-10-18 18:44:22
水上漂 发表于 2012-10-18 09:15
深刻

谢谢!握手。
2012-10-18 21:54:16
晨霜雨露 发表于 2012-10-18 12:13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一个荆币。

有点诗意!
2012-10-18 21:55:31
滕万林 发表于 2012-10-18 21:55
有点诗意!

你头像更诗意。
2012-10-18 22:46:21
滕万林 发表于 2012-10-18 21:54
谢谢!握手。

能能够看到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2012-10-19 07:22: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