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万林《漫话雁荡》:雁荡山摩崖石刻摭谈(3则)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2-9-11 2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89 2
应捷影响


双龙谷位于湖雾镇兴上村的东面,离羊角洞约3公里。那里山清水绿,沟壑幽深,风光绮丽,是一处大有开发价值的好地方。


当游人沿溪边小路进入谷底时,抬头可见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要算左侧那块巨石上“应捷影响”四个大字了。写的是行楷书,圆笔中锋,柔中寓刚,结体自然灵动,布局匀称,颇见功力。这块就地取材的大石碑,是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首领乡书陈愈录等20人同立的。


由于双龙谷地处僻远,交通不便,游人罕至,因此近两个世纪以来,此碑也罕为外人所知。这四个字虽浅近面熟,但耐人寻味,也颇有点新鲜感。究竟什么意思呢?原来“应”是指“报应”,“捷”是指迅速;“影响”二字,语出《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意思是说,顺着道理做得到吉庆,逆着道理做遭到灾祸,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效验是很快的。这是古代的一种“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思想。但茫茫大千世界,好人有不得好报的,坏人也有得势之时。这只是一种例外,只是一种世道不公的反映。这种思想,在历史上,也曾被一些统治者所利用,起着阻碍人们觉醒的反作用。但它揭示的道理还是富有哲理性的。因为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因,必有其果。人要十月怀胎才得子;“桃三李四”,桃树要经过3年栽培、李树要经过4年栽培,才能结果。不到一定时间,就见不到果报。时间是果报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原载1994年12月23日《乐清报》)


咏莪堂

1205644.jpg


在天柱村大坑口西北面的岩壁上,镌有“咏莪堂”三个篆字,书者为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学太师。鲁迅在逝世前夕写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对章的“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等义举,十分称赏。


这“咏莪堂”三字,是怎样镌到这个地方去的?它是什么寓意呢?


民国初年,乐清瑶岙的朱镜宙,从事《天钟报》和《天声报》的编辑工作,鼓吹革命,抨击时政,声誉鹊起,为报界巨擘张季鸾所赏识。经张之撮合,娶章太炎的第三个女儿穆君为妻。朱凭这层关系,请章写了这三个篆字,准备在天柱村一带建造一栋“咏莪堂”,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作罢。这了保存这件珍贵的文物,朱就请人把这三字镌刻在这上边。


“咏莪堂”的“莪”字,典出《诗经》。《诗经》中有《蓼莪》和《青青者莪》二诗,前诗意在思念亡亲,后诗意为乐育人材。这“咏莪堂”三字之意,看来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三个篆字,写得雄健精熟,自然近古,结体端庄、古拙,风格淳正朴茂。已故的书坛巨匠沙孟海曾盛赞章的篆书,说它是我国篆学园苑中的“一朵斗大的鲜花”。可见,它还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瑰宝呢!(原载1995年3月1日《乐清报》)


白龙飞下


原来的大龙湫连云嶂崖壁的摩崖碑刻群,因势布刻,大小高低,错落有致,颇具匠心,而经得起欣赏玩味的各种书刻也相当多。康有为所题的楷书“白龙飞下”四个大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


1924年春,康有为结伴来到风光奇丽的雁荡山,入灵峰之奥,逾马鞍之岭,听龙湫之瀑,问竹斤之涧,登雁湖之巅,游兴甚浓。在大自然造化的激发下,康既写诗,又题联、题崖,估计不下20件。“白龙飞下”摩崖,得地势之利,至今保存无恙。


据说,康当日题这四个字的时候,曾受到一位叫赵丹秋的幕僚的异议,以为“白龙飞下”不如改作“白龙飞注”为好。从实际情况看,大龙湫瀑布高悬,银瀑凌空飞下,随风翻腾,变态万千,用“白龙飞下”四个字来形容,颇为熨贴。自负的赵丹秋向大名鼎鼎的自视很高的康有为提异议,事情就不会有好结果。本来么,提点意见,畅所欲言,不管对错,总还是好事。但康未予理睬,使赵讨了个没趣。赵气愤不过,写了两首嘲讽康的诗。其中有“头勒维新血,心辜复辟名”和“奇峰孤拔真高士,瀑布飞扬总下流”等句。既翻了康的政治老底,又自以为是“高士”,贬康为“下流”。康读到这些诗句时,曾为之变色动容。不久,康随手写了“天下几名士,东瓯一狂生”一联送给赵,以示回敬。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书法家,这“白龙飞下”四个字,以平长的弧线为基调,内紧外松,横势逸出,开张洒脱,显见汉魏风姿,气象浑朴。唯用笔偏于率直,结体稍欠凝敛,纵向的连贯性略为不足。这可能与康的偏激的尊碑抑帖之论有关。(原载1996年7月10日《乐清报》)


全部回复(2)
双龙谷那里不好玩         
2012-9-11 20:57:16
没去过
2012-9-11 21:1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