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银行卡成本仅4毛,
你说安全不?
30多岁的代开伟是湖南捷思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制卡工艺方面的专家。他有个生活习惯:身边常带的银行卡,里面存的金额不会超过一万。
“你要是详细了解银行卡的构成后,你也不会放心往里面存钱。”他笑着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银行卡基本上都是磁条卡。“磁条卡里面储存内容只是银行卡的编号、卡号。由于加密性差,很容易被复制。”
在代开伟看来,不安全的不仅是磁条银行卡,包括同样用微粒磁性材料制成的各种购物卡、医保卡、会员卡,也是盗卡者们下手的对象。不久之前,代开伟的公司为湖南某企业制作了一批购物卡,作为企业发放给员工的福利。
“一次性做了几万张,卡的面值是300-3000元不等,结果有数千张卡被复制了。”对于这一结果,代开伟显得很无奈。“一般的银行磁条卡制作成本也就在4毛钱左右,材料决定了其安全性的确不高。”
银行卡磁条仅三轨信息,
很易复制
同时,在银行卡频遭复制、盗刷的各类案件的背后,也凸显了磁条卡的安全隐患。
一名侦查过系列银行卡盗刷案的警方人士告诉记者,各种各样的卡,只要带有磁条的,都能做成银行卡,比如说超市会员卡等,只要通过读卡器读出磁条信息,再通过复制器写入空白磁条,就可以“克隆”一张银行卡。
实际上,磁条卡的安全痼疾早已为银行界所熟知。银行卡磁条仅有三轨信息,其中第二轨还是无须刷卡就能轻易窃取的卡号,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写到空白卡上,就可以复制一张信息完全相同的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