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潭,一个待解的历史谜团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4-6-30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133 8
■杨坚
最近读到宋代王十朋《石门渡》诗,诗人说自己游剡溪回途中,遇到溪流暴涨,只得迂回到石门渡乘小舟,水势危险…… 《石门渡》写于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 秋月,王十朋在科举场中苦苦挣扎,还没有考上状元。很多人认为这首《石门渡》是王十朋赴试临安,归途大荆而作的,比如民国时期的蒋叔南在其《中国名胜第十种雁荡山二集》和石门阮氏宗谱,及最近出版的《大荆镇志》等,都将这首诗载入书籍中。但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认为王十朋这首《石门渡》写的渡口,不是雁荡之石门,而是嵊州剡溪那边的一个石门。
关于石门潭的形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水流冲击而成。说是原先的大荆蔗湖、下干等地是没有石门潭之前的溪流通道,但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泥土沙石逐渐淤积,而原石门潭口这边石门山和袋里山之间的那道土脊,受暴涨的溪流不断冲击和侵蚀,变得越来越松脆,突然有一天,一场山洪终于冲垮了这道土脊,冲出了现在的石门潭及荆山北坡山脚下一公里长的新溪。
一是地震之说。雁荡、大荆一带至今流传一句民谚:“至正年间,裂观音,倒灵峰,渊石门”。在元至正年间的某一天,一场地震使当时的雁荡山观音洞震裂,灵峰倒了半边山体,石门潭山体一分为二,大水冲出了裂口,绕布袋山脚迂回到白箬岙入海。
朱谏《雁山志》:“石门潭,相传原是一山。元至正时,山水暴出,龙自雁荡乘流而下,触山断为两崖,中空若门”。其实,出生在石门潭附近大荆田岙村的元末大诗人李孝光,他有一首关于石门潭的诗,《与陈叔夏游石门,叔夏有“狠石忽中断,势若两虎斗”之句,足成一首》:“日车为之翻,地轴为之仆。至今两门开,天遣百水凑”的诗句,非常详细且生动描述了石门潭在大水或地震等作用下的成因。
石门潭就这样横空出世,时间应该为元至正年间即公元13251368 年。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到底哪一年生成?没有文字确切记载。但是根据李孝光的诗,石门潭最迟是在1350 年前就应该形成了,因为李孝光生卒时间为1285——1350 年。再往前推,具体则要追溯李孝光《与叔夏游子石门》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李孝光在元至正三年(1343 应召离开乐清入京就职,另一说他是元至正七年(1347 应召赴京。入京之后,李孝光没有回到家乡乐清,直到元至正十年(1350 病故于通州。据史记载,元至正四年(1344 七月,飓风大作,地震,海水溢民居,溺死者甚众。有人估计,石门潭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支持这个观点的说法,前提是李孝光在元至正七年离开乐清。在李孝光与萨都剌交游考中,明抄本《李五峰集》附录的《墓铭志》中将李孝光的入仕,病卒的年代做了更正,认为李孝光是至正七年(1347 秋八月受召,明年(1348 夏四月至京,这样看来,石门潭形成不久,李孝光就入仕去京后再也没能生还故土,也可以解释其诗著中为什么仅有一首写石门潭的现象。
如果王十朋这首诗写的是雁荡山石门,那么石门潭应该在宋朝已经存在了。王十朋从台州过来经镇安盘山岭到了上干附近的潘岭,然后到了大荆南。过了大荆南放着眼前的石门渡不过,为何要先跑到下游白箬岭,然后说白箬岭那边遇到洪水了,又跑回石门渡?如此舍近求远,不可思议又不符合情理逻辑。因为石门和白箬岙只是上下游关系,相距只有二公里,现在来看石门渡口比白箬岙那边水道更窄,水流更激,如果遇到洪水,石门渡这边更难渡,这是疑问之一。
疑问之二,王十朋《石门渡》中的“白岩遇水”,为何被后人改成“白箬遇水”?。诗曰:“白石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梅溪全集》雍正本和《广雁荡山志》都写作“白岩遇水”,到了丛刊本《梅溪全集》则被写为“白若遇水”? “白若”,白若者白箬也,若箬古通,从而写成“白箬遇水”,后人这样一牵强一附会,就把这首诗与石门潭扯上关系了。因为“白箬”是大荆一个村即白箬岙,亦岭名即白箬岭,从而印证了王十朋的《石门渡》就是大荆之石门。但是南宋包括元、明、清走的古驿路,并不是从温岭及雾湖岭这边过来,都是从大荆镇西门方向镇安盘山岭这边通过来。来路方向不一样,即使将“白岩”写为“白箬”,也说不通王十朋为什么要绕道石门渡?那么,王十朋诗中的石门渡不是大荆的石门,又是什么地方?
王十朋在《石门渡》诗中,多次写到剡溪游学归来,“来归从剡溪,山水频涉猎”,“漫赋石门篇,添入剡溪箧”,剡溪在哪?据查,在现在的嵊州一带。查《嵊县地名志》得,剡溪附近,有一个白岩村。传说该村北的田畈多岩石,岩石积雪经久不化,世人称作白岩畈;而石门村,则从现在的嵊州砩水水库北去石门路上,两侧岩石直立,形似石门,路上还有块岩石形似门槛,故取名石门村,它位于县城西北约13 公里处,四面环山,有溪涧穿村而过流入砩水水库。又根据《嵊县交通志》古代的嵊州交通干路情况分析,王十朋回途遇秋潦,所谓秋潦就是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受阻于现在的嵊州西门干路上的仙岩镇,镇西有白岩。于是王十朋转向北门干路的嵊州崇仁镇石门村,应证了:“归途阻秋潦,溪涨不可涉。迂从石门渡,未见心已怯。”的迂回之意。所以, 合理的解释, 王十朋写的《石门渡》应该是指嵊州的石门。
其实,在王十朋时代,大荆刚刚设寨,到了元朝才设驿,明朝也只是一个驿站,明永乐十六年(1418 改大荆驿为岭店驿。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迁界,乐清县署搬迁到大荆,大荆才开始筑城设营,改岭店驿为大荆营。翻读这段历史,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何从宋代开始至今近一千年来,大荆镇与别的地方相比发展比较迟缓?如果我们把石门潭的形成,及乐清县署迁到大荆联系起来考察,大荆开发和发展许多历史问题迎刃而解:一是当石门潭还没有成形的时候,大荆、小荆一带溪流纵横,有的地方泥沙堆积,夏秋之交,洪水经常泛滥,荒野上一丛丛大小不一的荆棘遍地,大荆、小荆的地名也因此而来。只有石门潭的形成,才使原来的溪流改道,而蔗湖、下干等地才真正成为大荆的小平原,为大荆后来成为集镇创造了重要的客观条件。我们从下干、蔗清等地名的来历,可窥见大荆地貌变迁一斑。清光绪辛丑(1901)《乐清县志》载,据传,古时旸谷岙和南北閤之溪水,经此入海。后石门潭崖壁崩裂,溪水改道,此地经常干旱,又地势较低,故称下干;蔗湖,原先是一个很大的蓄水湖,溪流改道后湖泊逐渐形萎缩,人们在湖边盛种甘蔗,演绎成为今天的“蔗湖”。
二是因抗击郑成功部的需要,清朝廷颁布了“迁海令”,1661 年乐清县署被迫迁到大荆,乐清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下子汇聚这里,自然给了大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荆镇也从此在近现代历史上一跃成为乐清的四大集镇。
石门潭边的石门村,据石门阮氏宗谱记载,其先祖是福建莆田人氏。根据石门阮氏始迁祖阮赴捷传略,阮赴捷生于1347 年,据说他的父亲阮长山曾任浙江台州郡守,1367 年元亡之时,阮长山绝食殉职,留下遗言子孙不得在新朝中做官,不然则不忠,于是阮赴捷“弃儒办厂”。他带着众工匠,在明初举家迁居到了石门,铸锅营生,以山区丰富的木炭资源和民间的废铁铸造铁锅、灶罐、犁头、耙齿等铸件,其师傅、炉工、学徒也均以阮氏子弟为主,石门村从这里肇始,大荆的铸镬业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石门阮氏宗谱》有一段文字,让人很惊讶,在此我最后补记一笔:“元至正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午后,龙滚石门,因是两山夹水,中一大潭,青山蔼蔼,绿水迢迢元至正十八年是公元1358年,是诗人李孝光死后八年,石门潭惊天动地的崩裂怎么在这个时刻又出现呢?我只能理解为时间记录上的笔误,期待有识之士考辩。

全部回复(8)
老马,真博学啊。
2014-6-30 13:43:27

这不是我的文章,是乐清日报副总编杨坚先生的文章。虽然文章中大篇幅引用了我发在荆网的文字,要我写,还真的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来!

文章中最后补记那一笔,我也是首次看到!

通过李孝光年谱的整理,石门潭形成于至正二年基本已定论,如果《蔗湖干氏宗谱》中如果也是这样记载,那么证据链将更坚固。惜身在异乡,无缘于后天晒谱时一睹《蔗湖干氏宗谱》。
2014-6-30 13:58:03
本帖最后由 漂游 于 2014-7-1 08:31 编辑


2014-6-30 14:25:29
2014-6-30 17:01:00
本帖最后由 江再清 于 2014-6-30 17:13 编辑

个人认为   石门潭应该不是一次形成的  比如  在在元至正年间的某一天,一场地震使当时的雁荡山观音洞震裂,灵峰倒了半边山体,石门潭山体也有震裂 被大水冲出了裂口,绕布袋山脚迂回到白箬岙入海   有了裂口 但是水是从底下流的  即山还是连的  这从石门潭现在还是这样的深  就可以看出 当时是山体的下面层是先裂个口 水从下面冲出 才绕布袋山脚迂回到白箬岙入海  布袋山是那里呢  是不是现在的石门山 在没有形成以前  叫布袋山  我不知道   不多说    然后 是历经几年  几十年的大水冲击   终于有一天 大风大雨 龙滚石门   把山一分为二  后来才是两山夹水,中一大潭   
2014-6-30 17:02:04
2014-6-30 17:52:39
江再清 发表于 2014-6-30 17:02
个人认为   石门潭应该不是一次形成的  比如  在在元至正年间的某一天,一场地震使当时的雁荡山观音洞震裂 ...

观音洞宋时就有,这句是当年据民谚摘入,没有辨证,以至杨坚也误引用,深感有愧!
石门潭形成于至正二年,出于田岙李氏宗谱,而李孝光的诗可判亲历石门形成,他的诗中没写潭,是因为石门初开,潭还未成。李孝光至正元年三至南京,至正二年返乡,至正三年底被举荐,至正四年应诏入京。说明宗谱所载应为事实。如果蔗湖干氏宗谱也是记为至正二年的话,那证据就铁了。
布袋山就是自来水厂边上那座山,一直到乌岩堂都是。久防水潭那座小山名袋里山,那个水潭应该是石门初开时的河道遗迹。
2014-6-30 21:05:41
字体好小啊。。。。。
2014-7-9 12:22: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