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有幸山中往 垂暮喜迎霞满天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3-6-2 0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34 6
 此生有幸山中往 垂暮喜迎霞满天
  ——《盛笃周诗词选》读后
  陈志明
  这本诗词选的作者盛笃周先生,1923年10月出生,乐清市大荆镇人。20世纪50年代前期曾在邮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1954年至1988年,一直在乐清市乐清中学和雁荡中学当老师,其中在雁荡中学长达28年。我虽然与盛老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早在2004年3月我为《乐清当代诗词精选》(黄有韬主编)写序时,就读到过他写的一首词《江城子·再登北斗洞》。两年后,我又在《乐清当代诗词精选二编》(施中旦、高知贤主编)中读到他的两首七律《偕友人游灵峰》与《读方苞枙游雁荡记枛有感》以及一首词《鹧鸪天·民盟温州市委在雁荡山召开离休盟员座谈会》。
  入选两本诗选的四首作品,几乎都与雁荡山有关。我想这该是一位与雁荡山结缘很深的诗人。
  倡陈志明(1934.1.12-),浙江桐乡人。浙江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执教于兰州大学,1986年调入浙江大学。历任甘肃省文艺评论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对外语言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中文系主任、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古典诗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选注》、《说唐诗·人世百态》、《诗词浙大》等书,发表论文以及各体文学作品的鉴赏文章数百篇。现为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浙江诗词楹联通讯》主编、诗教部部长。
  不久前,我校《浙江大学报》文艺副刊前编辑李曙白先生和我说起,盛老准备出一本诗词选集,想约我写一篇序言。我想到乐清市诗词界多年来一直在为倡导"雁荡诗派"进行探索、实践,施中旦、高知贤二位还写有《高扬"雁荡诗派"旗帜,开辟诗词创作新天地》的专论(见《乐清当代诗词精选二编》)。盛老诗词选的出版,除了它自身的思想、艺术价值值得赏览外,又可以为探讨当代的雁荡诗派提供一个实例,便把写序的事允承了下来。希望乐清及外地的研究者,今后再要探讨雁荡诗派问题时,别忘了盛笃周这位与雁荡山结下数十年情缘的诗人及其有关诗作。
  《盛笃周诗词选》共收诗词201首,大体上按作品题材分为三大部分,依次为"杖迹山水"(49首)、"盛世咏唱"(77首)、"岁月感怀"(75首)。从体裁来看,七言绝句最多,达100首,其他各体分别为词44首,七言律诗41首,五七言古体13首,五言绝句3首。可见作者诗词兼长,惯用体裁是七言律绝与词。作者说过,就他个人兴趣来说,更偏爱填词。这当是由于词的句子长短错落、句字的平仄押韵变化较多,在纯熟掌握之后更便于在抒情写意时放笔挥写、纵横驰骤的缘故。
  下面再就作品的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谈谈我读后的一些浅见。
  先说"盛世咏唱"这部分的作品。这里所说的"盛世”,特指结束了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这一部分中,他对扭转乾坤、力挽狂澜、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拓者极尽歌颂赞美之能事。他写了长达36句的五言古体《赞邓小平同志》与《水调歌头·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极赞邓公拨乱反正之功与香港回归的英明决策。关于香港回归,他还写有专篇,计诗2首,词3首,其中还一再提到邓公的决策之功。此外,如江泽民主席访美成功、朱镕基答记者问、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党的十六大召开、抗击"非典"、六十周年国庆、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上海举办世博会等国家大事,也都无不在他的关心之列,都写有诗词作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大爱之情。
  这些诗词,有的虽不免流于直白,但一想到这是出自一位饱经时代忧患、人世沧桑的老人笔下,是他热爱新时代、热爱改革开放的由衷之言,还是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深受感动的。
  无论是对于作者的抒情写意来说,或者是对于读者了解盛老的为人来说,“盛世咏唱"中的诗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构成了盛老诗词创作总体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若从题材及其艺术表现的独特性来说,让我们更多想起的还是"杖迹山水"与"岁月感怀"这两大部分的作品。
  "杖迹山水"大多是登山临水赏览自然风光之作。从题材的角度来说,这部分的独特性在于除了个别作品,如五言四句的《访绍兴三味书屋》、七律《游西湖三潭印月》等,绝大多数作品都离不开写雁荡山,而且多数作品情景交融可圈可点,写得很有诗意。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如《鹧鸪天·雁荡恋》:
  涉涧攀崖游兴浓,卅年雁荡芥吾胸。赏心常探龙湫瀑,逸兴犹栖北斗宫。
  寻好梦,觅游踪,归来长忆晚秋枫。何时再践山灵约,重访崔嵬百二峰。
  再如《虞美人·雁荡情》:
  探幽寻胜二灵道,游迹知多少。名山伴我结为邻,
  是处山容水态记犹新。
  遥知别后添华发,岁月频相迫。卅年如梦每追寻,望里龙湫雁荡最情深。
  又如《雁荡情》二首,其前一首为:
  卅载游踪尚可追,攀崖涉涧忆当时。白头犹做少年梦,难怪山灵笑我痴。
  后一首为:
  平生占断二灵胜,峰壑林泉作比邻。商略名山赓旧好,暮年肯伴度冬春?
  他还在《读方苞枙游雁荡记枛有感》中说:“天人相接消千虑,山品熏陶洗俗尘。”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方苞文章的解读,同时也是他长期生活、工作在雁荡山的深刻的人生体验。
  作者写雁荡山的诗词,所以会写得如此动情,富有诗意,根本原因在于他与雁荡山那份长达数十年的情缘——作者曾在雁荡山中求学,成年以后又有近30年在雁荡山中教书,可以说,雁荡山是看着他成长,陪着他工作的,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位始终不离不弃的忠实伴侣与良师益友。正如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所说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情与貎,略相似。”这里"略相似"的"略”,不作"略微"、"稍微"解释,而是"大体上"、"基本上"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与山、山与人都是充分对象化了的,几乎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意、诗情、诗的想象、诗化的手法便会络绎奔会,不召自来,“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陆机《文赋》),好诗、好词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作者的成功之道,对于喜欢写诗填词的朋友来说,我想也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与"杖迹山水"堪称姐妹篇的是这本选集的第三部分"岁月感怀”。这一部分虽然也时而写到雁荡山,但与"杖迹山水"不同的是这一部分作品的题材更侧重于个人的人生经历,多数写离休后的生活、心态以及与亲友、学生等的交往及感受。
  写晚年生活、心态的诗,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佳作,如《八十抒怀》二首,前一首为:
  和谐稳定乐心扉,老享安康恋晚晖。天假以年容我在,铺笺秉笔颂腾飞。
  后一首为:
  有幸暮年逢盛世,安康岁月慰平生。白头不叹东隅失,付与吟笺颂晚晴。
  再如《家居学诗》:
  离休倏已十春秋,镇日居家少浪游。未肯须臾离斗室,倚声敲韵作诗囚。
  又如《学诗》:
  欢度衰年莫等闲,吟笺能缓鬓毛斑。临窗重执尘封笔,许我诗山再度攀。
  又如《自勉》:
  岁月相催白发生,西山日落最心惊。鲁阳不是回天手,老有雄心驻晚晴。
  这些诗无不是发自内心,既朴实无华,却又深情绵邈,是作者饱经时代风霜、历尽人生忧患之后的甘苦之言,让人透过一层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作者、带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与良好心态。
  他写母校以及与亲友、同学、学生交往的作品,也都发自内心,深情流注。如《乐清大荆小学百年校庆》:
  弦歌响彻印山麓,作育人才臻百年。我亦程门曾立雪,启蒙迪智感师贤。
  数十年前的小学生,在耄耋之年写诗由衷地祝贺母校的百年大庆,这本身就是一个盛世佳话,且是一件极富有诗意的事。
  抗日战争之初,杭州的宗文中学(今杭州第十中学)为躲避日寇的炮火,曾迁到雁荡山中办学。作者适逢其会,刚好有幸成为宗文中学的学生。而宗文中学也因为有了盛笃周这位校友,在《盛笃周诗词选》中多处留下了自己历史的印痕。我统计了一下,这本诗集中写到宗文中学的诗词共有10首,它们是:“杖迹山水"中的《江城子·重登北斗洞》、七绝《偕宗文中学老同学重访北斗洞》;"盛世咏唱"中的七律《杭州市宗文中学(现称杭十中)皕年校庆》、四言长诗《雁荡山灵峰宗文中学纪念亭赞》;"岁月感怀"中的七律《枙宗文雁荡特辑枛书成,赠黄士华学长》、《宗文中学迁雁荡办学六十周年有感》四首以及《八声甘州·寄1938年杭州宗文中学北斗洞分部黄士华、黄利瑛、胡启俊诸同学》。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出有关诗作的篇名,一是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见出这位当年的学生对母校感情之深;二是希望现在的杭十中在回顾校史时,也别忘了盛笃周这位当年的学生在他的诗词选集中有关宗文中学的上述诗词作品。顺便说一句,当时率宗文中学南迁雁荡山办学的校长钟毓龙,与笔者还是浙江大学的先后校友。我在编注《诗词浙大》("百年求是丛书"之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时,钟老作为浙江大学校史上一位重要的早期诗人入选。其中题为《避寇雁荡山寄诸亲友代柬》七律二首,正如诗题所示,是写宗文中学南迁雁荡山办学之事的。
  关于盛老写宗文中学的作品,这里只举《宗文中学迁雁荡办学六十周年有感》四首中的一首《鹊桥仙》词以供赏阅:
  名山萍聚,半生阔别,岁月匆匆易度。有缘故地喜重逢,任缕缕离情倾诉。
  江山如锦,漫嗟垂老,赢得衰颜永驻。生逢盛世沐东风,又岂在年轻年暮。
  其热爱母校,热爱人生,热爱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现实,感情是如此热烈而又深沉,几乎让人忘却作者当时已是一位早过古稀的老人。
  作者在数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在他的笔下有许多切实的记载与动情的唱叹。如《雁中1983年高复班同学来访》二首的后一首:
  翩然访我进村陬,笑语欢声满小楼。今日已圆团圆梦,不需惆怅说离愁。
  又如《临江仙·寄乐师教师原雁荡中学高复班学生张龙、瞿维妙、陈清霞、周朝才、张全琪》:
  犹记当年迎考日,有缘邂逅名山。难忘岁月几曾闲。同舟游学海,峰壑共登攀。
  一曲"黄河"犹绕耳,椒江踏浪扬帆。十年别后见时难。问君何日返,笑我鬓毛斑。
  (作者自注说:“1983年国庆文艺晚会,高复班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同年参观路桥机场、椒江码头。”)
  他还有好多首诗词作品写到他与当年教过的学生之间的情谊,彼此的关心,以及他为学生事业有成感到的骄傲。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此外,他还有写与老同事相聚的作品,如《春节原雁中老同事欢聚雁荡仙乐山庄》(三首),以及写给老伴的几首诗,也都写得感情真挚深沉,限于篇幅,举例也就从略了。
  以上是我在欣赏、阅读了《盛笃周诗词选》之后的一些初步的想法、看法。如果要总括一句,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盛笃周诗词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情真而深。他总是以一颗爱心去与万物相交通,去感受并发掘山林景物与社会人事的诗意、诗情。在"老干部体"至今尚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读盛老的诗就如在暑热天里感受到一股令人神清气爽的自然界的凉风。所以我乐意为他这本诗词选集的出版敲几句边鼓。希望爱诗的朋友们共赏。
  最后还要补充一句,盛老不仅自己喜欢读诗、写诗,他与刘妙顺等8人还是大荆当地的诗社组织"雁荡吟圃"的发起人。该社成立于1999年2月。12年来成员不断增加,在全国性的诗词大赛中还多次获奖。他对活跃当地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与丰富精神生活,也是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的。
  2011年6月1日完稿于
  浙大玉泉校区求是村寓所
全部回复(6)
 【中国乐清网•原创报道】他是一位“闲不住”的耄耋老人。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大荆镇盛宅下村,见到这位已91岁高龄的盛笃周老人。

  诗书堆里觅乐趣

  “石城今日胜金汤,围海铺田创业忙。锄雨犁云勤垦殖,稻花香溢盛家塘。”最后一句划去,工工整整地写上“稻花麦穗灿新塘”,“这样更贴切些。”老人自语道。“老来珍惜好年华,恋水贪山洞作家。安得身边生羽翼,与君朝夕赏烟霞。”第三句划线,改成“我欲张翅飞石屋”。老人满意地搓了搓手。

  当天上午,天气寒冷,盛笃周老人住的老宅更冷,但老人仍坚持在简陋的书桌前忙得不亦乐乎,为《盛笃周诗词选》题字、署名。一页页仔细翻看,有印错的地方一本本修改,也有经推敲后感觉更妥当的诗句,一一填上。再小心翼翼地盖上印章,都做得一丝不苟。桌上摆满了还散发着墨香的一堆书籍。

  “《盛笃周诗词选》共收诗词188首,只是我父亲写的诗中的一部分。去年8月第一版300册很快就赠完了,11月增印的第二版现在眼看也快送完了。”盛笃周老人的四儿子告诉记者,坐在书桌前的父亲是最快乐的,看着几十年的写作成果结集成册了,他有说不出的开心。对于每一本赠书,盛笃周老人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一有空暇,就再对自己的诗词一字一句反复斟酌,亲笔修改。 与诗结缘数十载 盛笃周自幼就读乡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喜爱古典诗词。工作之余,长期从事诗词创作,“我没有老师,写诗填词都自学的。”老人说。

  “和谐稳定乐心扉,老享安康恋晚晖。天假以年容我在,铺笺秉笔颂腾飞。”这是写晚年生活、生态的,收录在诗集的第三部分“岁月感怀”中。

  《淡黄柳庆贺香港回归》、《沁园春贺上海博会开幕》、《咏青海玉树抗震》等诗词,看题目就可知道,这些诗词与国家大事息息相关的,被收录在第二部分“盛世咏唱”中。但凡国有有重大事件发生,总能激发盛笃周老人的诗兴。一位91高龄的离休老教师的博闻强识和“入世”状态,令人感动。

  诗集的第一部分“杖迹山水”,收录的都是描绘登山临水,游览自然风光的感触。 “1960年我从乐清中学调至雁荡中学任教,直至1988年离休。而在学生时代,我曾在坐落在雁荡的杭州宗文学校求学,那也有三四年时间,所以,我对雁荡山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

  都说书香墨气可以颐性养寿,这话一点也不假。盛老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许多。虽然稍稍有些耳背,但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话语滔滔,声音朗朗,目光炯炯,思绪绵绵。从盛笃周老人的介绍中,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知足和快乐,也让我为他那专注做事的精神所感动。图为老人在题字。(记者王旭怡)
10511048_023395.jpg
10511049_828600.jpg
2013-6-2 07:25:15
  乐清诗翁盛笃周老人91岁高龄还笔耕不辍,诗作不断,多年积累成《盛笃周诗词选》。

  老宅里寒气逼人,盛笃周老人却热情满怀,坐在简陋的书桌前,在《盛笃周诗词选》上题字、署名,忙得不亦乐乎。桌上摆满了还散发着墨香的一堆诗集。

  盛笃周与诗结缘数十载。他自幼就读乡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喜爱古典诗词,工作之余,长期从事诗词创作。

  《淡黄柳 庆贺香港回归》、《沁园春 贺上海世博会开幕》、《咏青海玉树抗震》等诗词,只需看题目就知道,这些是与国家大事相关的。

  “1960年我从乐清中学调至雁荡中学任教,直至1988年离休。在学生时代,我曾到坐落在雁荡的杭州宗文学校求学,所以,我对雁荡山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诗集的第一部分“杖迹山水”,收录的都是描绘登山临水,游览自然风光的感触。绝大多数作品都围绕着雁荡山抒情感怀,情景交融,可圈可点。


2013-6-2 07:26:35
一看而过                             
2013-6-2 10:41:55
路过
2013-6-2 11:59:26
好诗,好词,好老师,读后使人感受不浅,思绪万千。
2013-6-2 12:38:11
飞过
2013-6-2 13:21: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