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耕堂、叙伦堂、宝善堂、宝亲堂、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3-5-26 2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86 8
 仙溪北阁村上的民居皆坐北朝南,以溪石铺路,以溪石砌墙。几十条小巷辐射全村,外通大街内接门庭。众多的大宅院保持明清的建筑风格,其中的宝耕堂是合院式大院的典型之作。宝耕堂俗称“周围里”,建于清道光年间,结构完整多套,很像一个“回”字。宝耕堂背依北屏山,旁邻翠岚园,环境清幽,花气袭人,是诗人李子瑾、名医李郁周的故居。村上的三座三进大宅院是北阁民居的代表作。它们的主体建筑前后三进,三进之间各有天井,门户两两相对,间间面向天井,游廊厅堂四周贯通。每逢庆寿婚典,一座大宅院能设一百多席酒宴,灯火辉煌,宾客云集,唱戏奏乐,排场非凡。 

 叙伦堂俗称“老三退”,建于明末清初,地平面前低后高,后厅高于前厅,前厅又高于门厅。大门进来层层递进,层层增高,建筑风格庄严古朴,与“家庙”类似。门窗上的木雕古色古香,岁月的沧桑掩盖不住斑驳的苍颜。
  
    宝善堂俗称“上三退”,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孝子李林蔚、孝节翁氏的故居,大院内的“孝思纯笃”匾、“品行端方”匾寄托着主人的教育理想,“君异清风”匾、“大年式彀”匾尚留祖上书香遗风。宝善堂是北耕读传家的典范。

  宝亲堂俗称“下三退”,建于清同治年间,大院端庄肃穆,气势威严,是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浙江游击队的发祥地,是游击队司令、进步将军李价人的故居,也是清代举人李林珍、清代进士李振镳、民国学士李林源的故居。大院内的匾额透出缕缕幽古雅韵,厅堂上的捷报记录了主人当年的荣耀。北阁是一个尊礼重义之乡,生活在大宅院里的家族相处和睦,长幼有序。

  《乐清县志》记载,北阁村开发于晋代以前,距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它枕山、环水、面屏。《北阁李氏宗谱》记载,唐朝以前北阁居民大多姓潘、吴、蔡,至明朝初年,唐昭宗后裔李纯忠从温州茶山迁居此村,家族逐渐繁衍发展,北(门中加合)村成了李姓聚居之地。它西去永嘉,北邻黄岩,一条古驿道连接温州、台州。北(门中加合)古街临水造宅,昔日店铺密布、商业繁荣,每逢节日喜庆,挂灯结彩,山欢水笑。一条古水圳绕村而流,圳上的石条桥六十多条,呈现出“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的景象。村外建于晋代的崇宁寺只留废墟一片,旁边的双溪书院书声依然;村东的镇风庙已成为学堂,钦旌孝子、贞节石牌坊仍在讲述昨天的文明;村西用来舂米、磨麦的石碓、石磨遗迹犹在,旁边两条七十二级的石上涛声依旧;远去的古城门只留下几条石阶,砥水殿里的香火长年不绝;街中的牌楼早已销声匿迹,李氏宗祠里的古戏台风貌依旧。北(门中加合)可与楠溪江的苍坡齐名,可与泰顺的廊桥媲美。乐清日报
全部回复(8)
如今宝耕堂已不复存在!
2013-5-26 21:02:19
是诗人李子谨、名医李郁周的故居。曾被称为“文化大院”,视作“风水宝地”。生活在这里的人崇尚耕读,以和为美。诗人李子瑾生于1908年,少年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拜康有为为师。著有《李子瑾文录》、《子午山记游册》)。1946年,李子瑾先生英年早逝,盛雪轩女士挑起养家的重担,将两个女儿李佩瑶、李凝芳分别培养成了医学专家和教授。1997年,盛雪轩女士临终时嘱咐女儿丧事简办,将其省吃俭用攒下的2万余元作为助学基金捐给家乡,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奖励优秀学生。薪火相传,今年清明回乡之际,年近八旬的李佩瑶、李凝芳女士,与家人从杭州赶来,又捐资3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百多年来,古宅或因“土改”或因迁徙,几易其主,但是“宝耕堂”的主人从没忘记重视教育,据说从这里出去的读书人,有大学教授有单位领导,达几十人之多,这在旁人眼中多了几分崇敬和羡慕,让人不难理解宅子的先祖为何取名为“宝耕堂”。
2013-5-26 21:09:21
保护力度不够
2013-5-26 21:48:48
一看而过                        
2013-5-26 22:28:01
电线老化引发火宅
2013-5-26 23:34:36
飞过
2013-5-27 07:47:14
其他三个要好好保护啊
2013-5-27 08:58:47
路过
2013-5-27 11:44: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