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独立”问题

[复制链接]
弟子规志愿者 发表于 2013-5-15 08: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55 3

在中国现在的教育方式中,还是有一部分存在错误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导致了下一代孩子丧失了许多第一代所具有的能力。很明显的,这一代的我们明显没有上一代那么刻苦勤劳,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我在这里所说的只是大方向的趋势。

    许多父母都会跟自己的孩子说类似的话:你们现在衣食无忧,更应该读好书,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怎样怎样,你要知足啊。。。
    父母的所描述的情况没错,但是样样具足的成长背景对被教育者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当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受到要挟的时候就会激发自己的生存意识,如果是吃饱喝好,就会慢慢变得懒洋洋。古人所说:饱暖思淫欲。难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正是因为每天的生活衣食无忧,致使被教育者的各种能力都慢慢的丧失了,日子过好了,何来奋斗的感觉。俗语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应该说的正是这样一个事实吧。
    然而今天中国大部分的被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细心呵护下,不能直接体验到生存的压力,同时加上应试教育又没少破坏被教育者的学习好奇心(每个人天生都是具有学习的好奇心)在八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在芝加哥做过一个统计,第一代菲律宾移民的孩子,学习成绩比同年龄的其他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他们的第三代,学习成绩就和所有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原因是第一代移民的生活很艰苦,他们的孩子有很多需求不能被满足,使得这些第二代的孩子长大之后,给自己的孩子(第三代)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建议身为教育者的我们考虑自身行为是否是真正的爱?还是非爱?有人说,我很爱我的孩子啊,我怎么会不爱他呢?在幼儿园门口,一个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说:孩子,妈妈好爱你啊!而孩子因为母亲的拥抱而感到不适,因此企图挣开,这个时候要是孩子强行挣脱,母亲可能会说:我那么爱你,你怎么不懂妈妈的心?这个母亲的行为看似爱,其实也是一个非爱,孩子需要的是较为舒服的感觉,强行抱着只是母亲沉溺在自己预设的情感中,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正确需求。

爱,不单单只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要从看我们是否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情感和精神成长需求。所以教育者不理智的给予,一位包办的教育方式、抚养方式就是一种不良的教育行为。这种爱,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不负责的爱”,无止休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吃苦等等。其实这样无疑是扼杀了被教育者的独立能力。

真正的爱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予,而是明智审慎的分辨“给予”与“不给予”。给了孩子不该给的东西,就是在破坏他的成长需求,这种行为看似爱,其实也算是非爱,因为一味不分青红皂白的给予只会破坏孩子人生当中必备的独立成长需求,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负面习惯,例如懒惰、颓废、自我、不求上进等等。

我想结婚九块钱就能办下证,怀上孩子可能就在一刻钟之中,培育生命是十个月,但是教育却是一生的,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子女,更为理智、更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需要的。

爱,不是一种情感冲动的行为,而是经过正确的分辨之后做出真正对下一代有利的事,问自己,他需要什么?是学会独立,还是为了让他享受以致丧失一生非常重要的独立能力呢?

本章《教育中的“独立”问题》就到此结束,在分享的过程中如果有不到位之处,敬请诸位长辈、老师、家长给予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一尊文化许老师空间
全部回复(3)
一看而过                       
2013-5-15 11:01:25
说的好
2013-5-15 11:51:02
很难独立
2013-5-15 13:16: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