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样板 于 2012-11-27 17:04 编辑
作者:阮育法
汾酒公益杯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第二期入围获奖作品
翻译后:
阮育照, 浙江乐清大荆人. 他性格纯朴厚道, 有点口吃, 言语不多, 似乎不会说话.他父亲怀疑他呆笨,很担忧的.当时正是解放初期, 乡里有人筹备建立铸造合作社. 他父亲就跟那人商量,到市上卖了三斗豆子,用所得的钱作为投资款, 就让他入了社.他身体健壮, 不怕出力气,社内粗重的活儿, 别人推却不肯干的, 他都尽心竭力地去做, 并不分份内份外. 时间久了, 人们都因为他诚恳, 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每月得了工资, 全部都交给父母, 一分也不留.有时得了好吃的东西,也一定先送给母亲吃,然后才与弟弟们分享余下来的.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孝顺.过了几年, 合作社改变所有制, 成了国营企业, 他一如既往, 兢兢业业,干活一点也不松懈. 年底, 大家推选他为先进工作者,他总是很惶恐地推让, 恭恭敬敬的没有一点骄矜的神色. 他所在的村里有一个老而无妻的人,相貌丑陋, 满旬过月也不洗一次澡, 身上发出难闻的臭气, 人们都离他远远的.他很怜悯这个老人, 夏天为他做葛布衫, 冬天为他做棉衣, 烧热水给他洗澡, 经常送食物给他,对待他如同长辈.人们因此都称赞他. 他喜欢树木, 居住的房屋四周凡有空的地方, 都种了树. 新春初月,带领一群兄弟, 扛着锄头,带了树苗, 漫山遍野地种.有一次他到山里去, 看见一个村民正要举斧砍树, 很吃惊, 就快步上前查问说:" 树还没长成材, 为什么要砍呢?" 村民回答说:"砍了卖钱." "能卖几个钱?" "五角." 听这话, 他就搜索口袋, 对那村民说:"这钱给你, 饶了这树吧." 那个村民的脸红了.他也是个廉洁的人,就拒绝了他的钱, 把斧头插在腰带上, 走了.后来他打听到, 第二天就是那村民母亲的生日,儿子想要为母亲作肉羹, 可是没钱买肉,于是便有砍树的举动.听到这个情况, 他感到悲伤, 于是第二天他就到市上买了肉,到那村民家里去为他的母亲祝寿.大荆镇的南面有一条大溪, 这溪有一条分支的小溪打村前流过, 水很清澈, 村民的用水都是从这溪里取得的, 可是水道很容易淤塞.于是他就担起了水道疏通的任务.政府的拨款不够支出, 他就向村民募捐.人们听说这事是由他带的头, 虽极贫穷也很高兴捐点钱. 他不识字, 没有记账的本子, 只备了一只袋子,募来的钱或取或储都用这袋.工程完了, 把袋子一倒, 有余款则包扎好留作后用, 不够支出则拿自己的钱去填. 此事就放在一边不提, 人们也不怀疑他.他所做的事都跟这些事差不多,因此乡里的人都称道他做得好. 1995年,他得了病, 没能治好, 就与世长辞了.听到他的死讯, 人们都很痛惜, 并表示哀悼.他的事迹流传在人们的口头, 到如今还能听到.他是卑微的,但在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值得尊重的东西 .谚语说,"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指的就是象他这种人吧!
文言文:
育照, 姓阮氏, 浙江乐清大荆人. 性朴厚, 为人口吃, 寡言语, 若不能言者.父疑其不慧, 心忧之. 时值解放初, 乡人有筹组铸造合作社者, 父与之商, 乃以三斗豆子市售, 得值为投资之款, 令照入社.照体健, 不惜力, 凡社内粗重之活, 人或推却者, 必竭蹶以赴, 无分职事之内外. 久之, 人以其诚, 始异视焉. 月得薪, 尽以奉父母, 不稍留. 或得甘旨, 先进堂上而后与弟辈沾其余. 乡里称其孝. 历数年, 社改制而为国企,照一如既往, 兢兢焉, 无懈色. 岁末, 群推之为先进工作者, 照每惶恐逊谢, 恂恂然无矜色. 所在村有鰥夫, 老且丑, 旬月不一沐, 体臭, 人皆远之. 照悯而怜之, 夏为制葛, 冬为制棉, 治汤为之浴, 时时馈食, 待之若尊长.人以此称之. 照喜木, 环居隙地皆以树木. 孟春, 率群从昆弟, 荷锄携苗, 遍山野植之. 尝入山, 遇一村民方将加斤于一树, 惊, 趋前讯之曰: "未成材, 伐之何为?" 曰:"货之." "可得几何?" "五角." 照搜囊, 曰:"予尔值, 赦之." 村民面赪, 然亦廉, 拒不受,腰斤去.后廉得翌日为民母生日,民欲作肉羹食母, 乏银, 无以为计, 故有此举. 照恻然, 乃于翌日市肉造门为其母寿.大荆南带一水,其分派经村前过, 水澄清, 居民用水举焉取给,然水道善淤.照遂以疏浚事自任. 拨款不敷所费, 则募于村. 人闻照首事, 虽极贫亦乐捐. 照不识字, 无薄记, 唯备一囊. 募款之取储皆归之. 工竣倾囊, 余则束之以为后资, 欠则自损以补不足. 照亦不言, 人亦不疑. 照之行事皆类此, 故乡里称善焉. 照于1995年得疾不治而逝. 闻者惋悼. 其行事流为口碑, 乡人到于今称之.呜呼!斯人虽微,亦有足多者.谚云:"百步之内, 必有芳草" ,其斯之谓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