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万林《漫话雁荡》:灵峰夜景借“移情”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2-10-23 0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91 9
灵峰夜景的朦胧美,妙不可言,常为游人所津津乐道。在过去,叫灵峰夜景的,似乎只有“犀牛望月”,而现在的灵峰夜景,内容要广泛得多,也精彩得多。

明月初上,巍巍的群山沉浸在朦胧的夜色之中,灵峰一变白日的两掌合十的形象,而幻成美妙无比的夫妻峰;金鸡峰化作一个侧面偷看的牧童;双笋峰一侧成了一位含笑转脸的老婆婆。有一首民谣把这几个风景串了起来:“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灵峰夜景的确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赞叹不绝。原来无情无意的山峰,何以一下变得如此情意绵绵?这种现象,就是美学中的“移情作用。”人们在赏景过程中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移注到原来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审美对象上去,使本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仿佛人一样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动,于是,人和自然景物交感共鸣。这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既然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常因人而异,所以夫妻峰一景,可因人而有不同的感受。说俊伟青年和窈窕女郎在月下幽会没有错;说披着盔甲的征人在出征前和多情的恋人辞别也对;说这是一对恩爱夫妻久别重逢的场景也未尝不可。还允许有别的新的说法,只要合乎情理就可以。瑞士哲学家亚美尔有句名言,叫:“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景。”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吗?
10002XX.jpg
合掌峰,夜晚叫夫妻峰。顾名思义,左边的灵峰,是喻此峰威灵,有点佛家味道;说合掌峰,既有以形取名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人们祈求神灵赐福的虔诚心理的表现,宗教情绪更浓了。“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过去的时代,把这座山峰命名为灵峰或合掌峰是很自然的。夫妻峰一名出现于60年代。此名一出,随即得到当地群众和游人的喜爱,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扬开了。而灵峰、合掌峰的名称倒不大有人提起了。现代社会是婚恋自由的社会,是大众向往人间幸福的社会。夫妻峰的得名,反映了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它是打着时代烙印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艺术美是有时代性的,自然美何尝不然。在古代人眼中,灵峰景色常常被描绘成远离红尘的幽缈,神秘的天堂,而在现代人的眼中,灵峰已成了平民所居的人间。当地有首民谣:“金鸡叫,渡船摇,麦磨磨,瓜瓢舀,响板敲,老鼠逃。”不正是一派民间景象的写照吗?这也是山水总有时代特性的一个例证。至于“双乳峰”一名,颇遭非议,有人说,这是移入了一种低级肉麻的色情。这就很难说了。谁都知道,婴儿在吮吸母亲乳汁时,是美好的;没有母亲的乳汁,也许就会没有我们人类。母亲的乳房是值得赞美的,把一个自然风景叫作“双乳峰”,有何不可呢?

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民族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影响着不同民族的审美认识。质言之,审美观是有民族性的。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和刘天华的《良宵》、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十分精彩的乐曲,但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喜欢后者,而不是前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样具有民族的差异,我们应该尊重由于漫长历史形成的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夫妻峰是中国雁荡山的夫妻峰,向国内游人介绍,说这是“夫妻峰”,会引起感情强烈的共鸣;民间故事《夫妻峰》里已写得十分优美动人。夫妻峰是夫妻峰,向国外游人介绍说这是“夫妻峰”,同样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因而,在介绍“夫妻峰”时,没有必要赶“时髦”,说它又如一对身着日本民族服装——和服的日本情侣,(其他还有说是像欧美国家什么什么的,略举)。做这样的介绍,不仅国内游人觉得陌生,恐怕连国外游人也会感到不可理解,很有可能内心会发这样的疑问:这一对日本情侣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原因而跑到这里来的?当游人对一个景观产生陌生感或心存疑虑时,怎么能在欣赏时获得完满的审美感受呢?为了发挥更好的欣赏效果,我们应该珍视审美的民族特性。(原载《雁荡山揽胜》)


全部回复(9)
已阅
2012-10-23 10:08:16
流连忘返
2012-10-23 10:09:59
一看而过                              
2012-10-23 11:28:01
2012-10-23 11:46:33
不错
2012-10-23 12:30:56
好有回忆
2012-10-23 12:59:31
孤身一人欣赏这种美景其实是一种伤害
2012-10-23 13:21:24
以前在雁荡读职高的时候是白天去晚上去
  • http://ply5151.taobao.com
    2012-10-23 13:34
2012-10-23 13:34:01
路过
2012-10-23 19:04: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