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前期,黄炎培曾作浙东之行,来过温州,在雁荡客游约一个星期。雪泥鸿爪,留下不少反映那个时代风貌的诗篇。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川沙(今属上海)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会长,江苏省议员。1915年赴美国考察,回国后,于1917年开始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底,参与发起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访问延安,著有《延安归来》,同年底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
1934年四月初,他从上海至浙东游览,取道绍兴、新昌至天台,游了天台山后于四月七日到临海,八日至黄岩,九月来到雁荡。先至蒋叔南家,但主人已陪客人山去了,遂由其侄鹏霄导游,看了大荆集市、石门潭及灵峰部分景点。途中,蒋叔南赶到,乐清县长张叔梅亦赶到,张在北斗洞置酒接风,蒋叔南介绍了雁荡风景区概况,蔡旅平为演奏《秋江夜泊》、《思颜操》,黄炎培即兴作“未必道可道,来寻山外山”屏联。当晚提着灯笼夜游,黄在《雁荡行》长诗中有“北斗洞天通帝庭,故人置酒干肠热。秋江一阙思高洁,秉烛夜游兴未歇”之句,即是记述当时情况,是夜投宿灵岩寺。
随后二天,游览了灵峰、灵岩、大龙湫、西石梁等景区,从上马石下山,从芙蓉出山。黄炎培对雁荡之游,留下极美好印象。在《游雁荡夜从北斗洞天至灵岩寺题赠屏霞庐主人蒋叔南三绝》中一绝云:星斗飘垂路百盘,夜游雁荡亦奇观。稍知古寺灵岩近,百丈奇峰耸影寒。对雁荡山夜景的奇绝,赞赏有加。 另外他还写了《雁荡行》长诗,诗前有记,详细描述了整个游程所见所闻和所感。他有幸观看了“空中飞人”表演,表演者从拔地750尺的天柱峰顶用长绳自缒而下,从容采取石壁上的幽兰以赠。第二天晚上宿能仁寺,有“能仁寺榻何妨借,干年大镬今无价”之咏。他对雁荡的人文景观颇为关心,发现能仁寺左近的七贤院(祀朱希晦、王十朋、李孝老、胡彦卿、章纶、谢铎、谢省等7位先贤)已荒废,不无感触。
第三天观看了大龙湫,长诗中有一段较详细的记述,并与天台石梁瀑作比较:“持与石梁*短长,此何精丽彼粗犷。彼如壮士拔剑雄,此如仙子出尘想。除却美邦衲割雷,神州吾见殆无两”。诗人认为只有美国的袖割雷瀑布可以媲美外,在神州大地再也找不到第二条了。那天晚上宿上马石村胡仲侯家,写有 《下雁荡过上马石赠胡仲侯》诗:朝发能仁寺,言寻上马石、轻云幕四山,不掩叠峰碧。飞泉得雨肥,翻空五百尺,爱山不忍出,依依两游屐。重赖主人贤,为忝饷的过客。家酿甘始升,杨梅紫新摘。殷勤见二子,欲别意还惜。明朝天放晴,雁湖探秘*。这首诗既写出对雁荡山的留恋之情,又感财主人对他的殷勤招待。对于雁荡山的最高峰百冈尖与雁荡命名有关的雁湖,诗人原计划要去看一看的,但第四天早晨,雨势陡大,未及上去。于是下山至虹桥,受到东清警察局分局长应靖生(俊)及老友张云雷的热情招待。当夜从银溪去乐清县城。
四月十三日从乐清县城乘河轮经柳市、白象到馆头,换大轮船从瓯江逆流走30里抵永嘉县城(今鹿城),住瓯江第一旅馆,去南园洗浴。当时温州市场萧条,两处顾客都很稀少,因到上海船十五日才有,于是在温城住了三天,参观了中山公园,飞霞洞和江心屿等景点,会见了不少朋友,在《永嘉中山公园 所见》一诗中云:斜日江亭逝水沉,飞霞庭于饱霜侵。 吟魂入地祠尘黯,战血迥天碣意深。红粟太仓因旧积,青衿城阙嗣新音。事功性学都何有?我欲千秋起水心。全诗反映了30年代前期温州的凄清冷落景象。时飞霞观已为 1927年那场大火所毁,旁边的永嘉词人祠堂也破旧不堪,公园中心有纪念戚继光平倭碑亭,碑文为平阳刘绍宽所撰,故有“吟魂入地祠尘黯,战血迥天碣意深”之句。诗中所说事功、性学,指永嘉学派和朱熹的理学(“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那时温州的文化教育较落后,学术研究气氛淡薄,因此诗人有“我欲千秋起水心(指叶适)”的呼唤。
黄炎培在江心屿瞻仰了文信国祠,看东西两塔上,群鸥飞集,塔铃在信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即景抒怀,写下了:孤屿江流急,荒祠夕照明。谁能解铃语,来与证鸥盟。黄炎培离开温州,船至舟山又停了半天,调查刘鸿生所办定海中学情况;经过仓河头巷,发现鸦片战争时英军破舟山,义民李昌达夫妇殉国纪念碑,写了一首悼念诗,回到上海之后,作《之东》一书,足证其此行印象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