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朝时期,大荆溪石筑堤已具规模。民国时期不断加固,因屡遭洪水毁坏,除久防下段有300米、旸谷岙有400米保留较完成外,其余为屡冲屡建所成,大荆溪流域总计有防洪堤224处,计130.24公里。
1957年,兴建加固石门潭口至大荆南门防洪堤,长925米,高4.5米,顶宽2.0米;在万拗潭修建引水坝,长248米,宽24米,高1.5米,完成工程量为2.02万立方米,投入劳力14.14万工,投资8.96万元。
1972年在下游北岸,筑挑水顶坝6座,在章义楼外筑挑水顶坝2坐。1982年11月遭洪水袭击,冲毁堤防。1983--1986年,修复了水毁的防洪堤坝。完成工程量达83.36万立方米,投入劳力139.20万工,投资139.20万元,其中国家救灾补助87.40万元。
1987年在下游南岸加固防洪堤190米,重建480米;水涨老公路桥下加固堤岸180米,以及出海口盛家塘堤900米,共完成石方2.15万立方米,投入劳力2.61万工,投资23.7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10万元。1990年6月遭台风袭击后,104国道改线指挥部拨款7.3万元,从啤酒厂至104国道新桥建堤275米,完成工程量0.63万立方米。投入劳力0.42万工。
谢绝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君君小丫 于 2008-2-29 20:0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