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离谱的还是药价。2011年1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度对高药价进行曝光:某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i4 p0 V; p1 s3 t# a9 u
中国的物价畸形与发改痿这一祸国殃民的机构是密不可分的。* t9 J6 q2 U% ]( @+ |
据央视报道: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痿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问题是,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发改痿能解释一下这么变态的最高零售价,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想出来的吗?!- O3 |5 R$ l1 R) \9 V5 Z/ W) J, Y5 e, |
发改痿在事实上成为涨价的最大帮凶。其实,发改痿在物价方面只做两件事:一是涨价;二是解释为什么涨价。$ h! |6 J, `, k f k+ q9 ` o
有一个逻辑是非常明确的:货币超发,物价必涨。尤其是在当下自宫的政策之下,随着企业倒闭潮的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将在不久之后成为物价的另一只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