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周沧米的温岭情缘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1-4-12 2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19 6
温岭女婿
儿时对于沧米姑丈的记忆,只是从父辈讲述中了解。姑丈是乐清大荆人,念初中时的他就立志要当一名画家。等到初中毕业后,1947年秋他就卷起铺盖来到温岭师范学校求学。求学期间,他认识了他的同窗我的二姑琼芬,后结为夫妻,成了温岭女婿。之后他们就离开家乡去了杭州。我的父亲酷爱书画艺术,经常往来两地,受姑丈影响和熏陶,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美术创作。我记得父亲每次从杭州回来,都会有如获至宝如数家珍的感受。
沧米姑丈很少回乡,在我的印象中,生性淡泊的他始终沉醉于人物画后来是山水画的创作中。而二姑琼芬是一位端庄贤淑的女人,甘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她每每会在家书中提及,希望我们陈家下一辈要学习姑丈的厚道谦和的品德,以后定会有大的出息。
晚年以雁荡山水为主题
1990年初,姑丈从浙江美术学院退休后,在乐清大荆老家的石门潭畔建成二层别墅,开始了晚年以雁荡山水为主题的国画创作。因为他是大荆人,近处又有风光秀美的荆山,所以取名为“荆庐”,并请沙孟海先生写成擘窠大字,刻在崖壁上。
他大多在每年的夏天来这里避暑和作画写字。到了荆庐后,总力邀父亲和小叔公陈诒先生去小住几日,而我们这些小字辈也开始有了经常的往来。这里院落不大,前门一开,就见庭院内整齐地摆放着青翠的各式兰花兰草,幽香扑鼻,还种有芭蕉、茶花、桂花、腊梅和石榴树等;后园种有青竹百余竿,旁边山岩下凿有小池,池
2011年3月6日19时15分,一位国画大师无声地与杭州告别。而在此前,他将其毕生创作的3000多幅作品无偿捐献给了浙江美术馆和乐清市人民政府、台州市人民政府。他就是我的姑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周沧米先生。
中有睡莲,有鱼儿几尾。就是在这荆庐,他跟我讲起当年在尚书坊那口水井边初见二姑的情景,讲起当年遭遇土匪最后脱险的经过……而这时的他,虽然已是满头银发,但满脸红光,精神矍铄,畅述时大声有力,快意时无拘无束开怀大笑,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惦念温岭尚书坊水井
我印象里的姑丈还是位很怀旧的人。我们曾多次邀请他和二姑回温岭看看家乡的变化。他来后总说,以前很多留下回忆的地方,现在因为拆改而变样了,再也找不到那以前的旧风物了,只问我尚书坊的那口水井还在否。
姑丈当年考入温岭师范学校后,遇到了一位优秀的美术老师张修文先生,在良师的引导下,扎实地走上了他日后的绘画之路。2007年春节,他又和二姑一起到温岭小住,与张先生的儿子张长先生聊起历历往事,对恩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见他最后一面是2010年10月20日,我陪父母亲专程去杭州看望他老人家。我清晰地记得,此时的他,已经被胰腺癌折磨得身体十分虚弱,而他见到我们分外高兴。只见他努力地把身体靠在长沙发上,提足了精神跟我们说话,感叹自己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他说父亲的剪纸作品屡获好评,实为难得,国画创作也有品位。他还表扬母亲的花草虫鱼画得很好,好就好在一个真实上。他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出好的作品,可现在不少年轻的画家,很少下到生活中去了。他叮嘱我平时抽空多写写小诗,写点文章。当时,他特地把他儿子辛牧叫过来一起聆听他的教诲。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夫妻合葬黄鹤山麓
2008年2月11日,二姑琼芬病逝,长眠于杭州黄鹤山麓。
沧米姑丈颇有深意地将墓穴选在一块玲珑的奇石前方,两侧种上几丛兰草,还撰写了一篇精美的短文,刻在石碑上,以抒写对妻子的深情,短文上方题了“魂依兰石”4个大字。
而今,沧米姑丈亦已仙逝,与二姑琼芬合葬,相依相伴。在中国,兰和芝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行,而石又象征坚贞的节操,这不就是他们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吗?睹物思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而姑丈留给后人的一书一画,写尽了他对儿时的回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好山好水的眷恋,无不深深感染着我,教我如何以一颗质朴的心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人世的快乐。
此时,我俨然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登高涉远,怡情悦性,忘情于山水之间,看山归来……
全部回复(6)
感人
2011-4-13 00:24:52
路过
2011-4-13 07:49:48
大荆一代名人啊
2011-4-13 09:25:24
大荊名人·
2011-4-13 23:58:22
大荊名人·
2011-4-13 23:58:32
了不起
2012-8-28 21:36: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