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一种人人都喜欢吃的食品,尤其是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吃到粽子,自然会思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应该说是吃粽子的奇特。但是乐清的大荆地区,则和别的地区不一样,人们吃粽子的习俗,更是奇中有奇。在漫长岁月的洗刷中,大荆人选择了过年吃粽子,其习俗真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神秘色彩。 据大荆的乡亲们说,大荆地处山区,生活比较穷困,历来百姓过大年时,因没有其它的食品可吃,只好利用本地货的鲜番薯,掺点糯米,包扎番薯粽过大年祭祖,以表孝心。从此,随着乡土文化的逐渐凸现,过年吃粽子的习俗,就在大荆人的心里扎根,演绎到今天。
大荆过年的粽子,是用竹箬叶包扎的。可分为番薯粽、米粽、豆粽等。大部分人家,以包扎番薯粽为主,少量包扎点米粽、豆粽。粽子的形状,有尖角锥体、三角锥体、五角锥体或长脚粽、螺丝粽等。烧煮时,有用白滚汤,也有用早稻杆灰汤,称白地粽、淋灰粽。
正因为把粽子作为过年朝拜天地、祭祀祖先的祭品,所以这些粽子就显示了身价,每户人家必须自产自做,禁绝将粽子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大荆人自然懂得了这个习俗的神圣,必须自觉维护,一到过大年,也就把粽子关禁闭了。
从粽子的离奇习俗延伸开来的是,大荆人还禁止大年的正月初一和初二两天走亲访友,大忌这两天去别人家拜年。偶有外地客人不懂大荆地区的习俗,选择这两天来大荆亲朋家拜年的,对不起,到处都在喊大忌。当他们得此风情习俗消息后,也就一头雾水,扫兴地缩脚回家了。唯独上年有丧事的人家,才择定正月初二这一天,迎接亲朋好友来吊孝。丧事人家摆起“孝堂”,凡来吊孝者,必须送上粽子祭拜。可想而知,大荆人为什么不准正月初一、初二串门拜年,为什么粽子不准草率送人,个中的缘由不是很清楚吗!
说起大荆人过年吃粽,也吃得出奇,从古历十二月下旬开始,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而且番薯粽成了每户人家过年的主食。更时髦的是,看哪户人家的楼扎下、屋檐下,挂的粽子越多,越显得富有。因此,许多人过年时包扎粽子,要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且每天晚上灶火通红、炊烟袅袅,这就是大荆人用自砍的柴火在烧煮粽子。孩童们手里拿着粽子,颈上挂着粽子,欢蹦喜跳,一派迎新接福的氛围。(温州日报 徐百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