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心小马 于 2011-1-27 10:58 编辑
北京晚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人"一年人均输液8瓶”的统计数字一出,举国哗然。曾几何时,输液似乎已取代了打针、吃药,成了治疗的代名词。
眼下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记者在儿童医院看到,抱着孩子排队输液的家长组成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长龙,而这样的情景在本市各大医院都可以看见。有的医院输液室挤不下,允许家长举着输液瓶带孩子找地方,于是楼道里、候诊椅上甚至自家车里都成了输液地点,看到这种情景,就不难理解“全民输液"景象了,中国人对于输液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
记者走访了患者、医院,并对药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全民输液”的背后,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被人们认为“见效快,疗效好”的输液就是一块圈内人抢夺的利益蛋糕,药商、药厂、医院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最终导致生产畸形膨胀,竞争手段花样翻新。为了这条利益链,人们不断被强化对输液的迷信观念,有人甚至到了“你不输液我就跟你急”的地步,于是刺激了新一轮的生产和推销,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利益链上的相关环节均获益,但危害的却是这个民族,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
极端案例 治个感冒花1812元
看病贵一直是民生之苦,“看个感冒也得花个千儿八百的”抱怨声比比皆是。记者了解了一些病患的经历,发现看病的钱有很大一部分花在输液上。其中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位患者治疗感冒花了1812元。这位患者自称因感冒发烧在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当时一位女大夫先得知他是公费后,为他做了一系列检查,随后建议开三天青霉输液,又开了一点药。
但令患者大吃一惊的是交费结账高达1812元,其中仅输液就1300多元,而且输的是一种他从来没听说过的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18支一共1374.48元。他问药房工作人员:“医生不是说开青霉素吗?”该工作人员称:“这叫类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一种。”并表示这种药比普通青霉素疗效好,当然价格也贵一些,"难道就因为我说是公费,就输这么贵的药治感冒,这不是大炮打蚊子吗?
多位患者的就诊经历显示,最常见的病诸如感冒、气管炎、拉肚子等,医院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而且主要输抗生素类药物,少则三天,多则六天,其花费从300多元到八九百元不等。
大部分患者其实不需要输液
很多患者都心里起疑:“我的病是不是必须输液才能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刘又宁的回答是令很多人震惊的“常识”——感冒可以不治自愈。他指出,治疗感冒最好的药就是“多喝水、多休息”,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合适的湿度”。在很多国家,医生不会给感冒患者开药,尤其是抗生素。但一些医疗机构不但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
记者了解到,门诊输液主要为抗生素,业内据说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住院病人“每人1瓶”,急诊病人“先来1瓶再说”。而随着新药越来越多,输液所用抗生素的级别和价格也水涨船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患者进医院,其实是不需要输液的,过度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从药品的收入里获得,而医生收入的50%要从药品里获得,所以开大处方、输液,实际上是以药养医的体制造成的。
成本十分低廉 百姓看病花“冤枉钱”
为什么医生对输抗生素如此“厚爱”?记者从一名医药代表口中了解到,行业内有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而医生从抗生素中拿到的回扣点数也是最多的。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大多售价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元钱。近几年,国际抗生素原料市场价格也不断下降,欧洲最近抽样调查的100种发酵抗生素与合成抗生素中,95种的价格均比1995年下降2/3到4/5。而在我国,抗生素药品价高主要是其药品回扣、返利等非成本因素带来的”。正是老百姓看病花的“冤枉钱”支撑起了抗生素巨大的利润空间。
6000药企无序竞争 医院成“吊瓶森林”
低廉成本和巨大利润,这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使几乎所有药企一拥而上,纷纷投产抗生素。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6000多家药企中绝大部分都生产抗生素,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抗生素大多是重复生产的“仿制药”,竞争已呈白热化。
就这样,从医院到医生,到医药代表、药商和药厂,一个吊瓶的利益被层层瓜分,吊瓶于是越来越多,最后医院里随处可见触目惊心的“吊瓶森林”,人闪也被不断强化着一个伪科学概念——只有输抗生素才能治好病。它导致的后果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