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6个项目入围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复制链接]
漂游 发表于 2011-1-22 1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2 1
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1个浙江为主的项目入围,其中以高校牵头的项目共6项,浙江大学占5项,包括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等。另外一项为浙江工业大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绿色”合成让中国成为维生素出口大国
    第一完成人:浙大李浩然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拗口,但事实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跟所有人息息相关。“你们平时吃的饼干、面包、咖啡、可乐,还有养殖的鸡鸭牛等所需饲料中都含有我们的产品。”项目负责人浙大化学系教授李浩然说,这个项目生产的产品,是维生素E、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虾青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些东西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技术和原料原因,我国上述产品产量很小。李浩然和他的团队通过长达16年的产学研,发明了维生素E、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虾青素的一个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合成新工艺。如今,新和成已跻身世界脂溶性维生素生产商三强,并占据了20-30%的市场份额,产品畅销欧、美、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我国成为维生素出口大国,带动了国内饲料、食品等行业的发展。
  国产抗生素为重症感染患者省下大笔医药费
  第一完成人:浙工大郑裕国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号称“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目前抗重症感染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首选药物。10多年来,这个药一直被美国默克公司垄断,我国全部依赖进口。2000年,浙江工业大学二三十名师生开始研发此药。该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说:“我们引入微生物法,首创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新工艺。相比国外制药企业采用化学法生产此药,我们对环境的污染更少,成本更低。”
  目前,该技术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原料药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如今,中国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原料药大批量出口,成为该品种上美国默克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胚胎优选,遗传病家族也能拥有健康宝宝
  第一完成人:浙大黄荷凤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育龄夫妇2.3亿人,其中有近1000万不孕不育症患者,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每10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遭遇生育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黄荷凤说:“我们联合全国16家高校单位主要针对遗传病家族的人群、不孕症家族的人群以及怀孕期间生化筛查出来比较高危的人群进行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些研究和试验有助于她们生出健康的孩子。”
  从1995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在省妇保诞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试验,黄荷凤和她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出生缺陷预防和源头控制技术、单细胞染色体和单细胞基因(如常见的血友病、大肠癌等)诊断技术及配子、胚胎优选、保存和拯救技术等,构建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全面的出生缺陷阻断应用平台和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平台,并凭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云”监控助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安全
  第一完成人:浙大陈耀武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国际反恐、国内社会安全需求的增加,国家推出“平安城市3111”重大工程,支持城域大规模监控系统建设。所谓大规模城域监控,即利用流媒体设备,对整个城市的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进行实时监控。“面对城域监控的海量数据,我们突破了高效编码,可靠传输,实时处理,系统架构4大瓶颈。在这套系统中,摄像机通过本地高清晰度低宽带编码后,集中存储于网络,可以在网络任何一个终端,看到监控目标的一举一动。”项目负责人陈耀武说,目前,这项技术已推广到国内一百多个城市平安工程建设,也推广到北京奥运交通和上海世博会一些重要场所的监控。
  平台软件有了“中国制造”
  第一完成人:浙大吴朝晖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业内人士都知道,计算机应用软件虽然功能千差万别,却存在着大量共性代码(如数据的访问、存储、流转、展示等),平台软件就是提供实现这些问题的共性源代码集合。然而,目前我国平台软件市场被IBM、微软等国外跨国公司所垄断,严重危及国内软件产业安全。浙江大学以吴朝晖教授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联合省内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历经十年成功研制了钱塘软件平台。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等七大行业,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航天等80多家软件服务供应商,大幅减少了企业IT拥有成本,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所有人类知识
  第一完成人:浙大庄越挺团队
  奖项: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互联网普及、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汇聚和传播人类知识宝藏的数字图书馆正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所有人类知识”的梦想变为现实。由中美两国科学家联手筹建的CADAL项目(开放性数字图书馆)包含了100多万册数字图书和多媒体资源。据悉,这是一个“带有导航功能的知识库”(网址http://www.cadal.net/),为读者提供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源集成。二期工程将在全国建设4个数据中心,服务于教育部所属上千所高校。
全部回复(1)
恭喜恭喜
2011-1-22 13:01: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