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弑二子求名卖直 汉朝的时候,皇帝不信任外人,所以一度只让舅舅之类的外戚掌权。王莽正是一个外戚,但他运气不太好,没有赶上封侯,是个穷酸外戚。但是此人胸有大志,为了往上爬苦心经营,得了一个正直清白的好名声。但是爬到一定程度,就面临了权力斗争,他也被贬了一次,遣出了京城。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儿子王获杀了一名官奴,这种事在显贵阶层中很平常,但王莽害怕被政敌当成把柄,就把儿子给逼死了。逼死后他报了地方官,这种大义灭亲、严于律已的行为让人们大为震动,朝廷里一番美言,又把他给调回去了。 后来王莽又以“妄发议论、蛊惑人心”的名义把大儿子王宇也逼死了,以此向太后邀功,太后下诏夸赞王莽不以父子之情损害国家之事。王莽还借此机会铲除了一大帮异己。
李世民杀兄害弟夺位公元626年7月2日,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这次政变显然是细心谋划,长久准备,突然下手。从封建道德来说,这样做岂但非正义,照清末思想家王夫之的说法,简直是不齿于人类。当然,李世民为了掩饰自己的恶行,找了好多理由,史臣们也拼命丑化建成、元吉兄弟以及他的父亲李渊,好像李家只世民一人天纵聪明、圣智仁德,其他人死了才是于国于民有利。这样一桩丑事也就成了大义灭亲了。
雍正篡位虐杀兄弟以雍正“得国”而言,虽然九重之内的许多细节已成千古之迷,民间种种流言也未必可信,但今天已能确证的事实,几乎可以肯定他“得国”不正,多半是篡位。 雍正的政敌、也是他的兄弟胤禩、胤禟被他囚禁后不久几乎同时死去,死前被贬称猪、狗,受尽虐待,一般都认为是被雍正授意虐杀。为了平息指责,雍正挖空心思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以自辩,把虐杀兄弟描画成仁至义尽、不得不为,又是一个大义灭亲。
古代中国的宫廷有“灭亲”传统,并被粉饰为“大义”翻开古代中国的宫廷政治史,就是一部骨肉相残,流血丹陛,烛影斧声,兄弟阋墙,弑父屠子,墙茨之丑的历史。这也不完全怪这些心狠手辣的皇宫贵族,他们不杀别人,就可能会被别人杀,既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被谋害的担忧,那就会逼着人去作恶。李建成的失败,就在于他既想除掉李世民,还想同时保住仁人君子的美名,结果自贻祸患,死于非命,这就是不够狠毒的下场。当然表面上,仁义道德还是要讲的,大义灭亲也必然是一直受到鼓励的,否则这些人何必要为自己粉饰一个“大义灭亲”的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