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从浙江台州市纪委获悉,一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整肃“房票”行动接近尾声,台州发现至少有800多套房源存在“直改名”问题,有40多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直改名”行为,其中30多人涉嫌参与“房票”交易牟利,共收缴非法所得150多万元。 “房票”可以说是房地产交易中的一个“畸形儿”。那么,“房票”是如何产生,并几乎垄断热门房源的?谁“有本事”拿到房票牟利,其利益链上涉及哪些人?记者就此赴台州进行了调查。
“房票”垄断台州热门楼盘
台州“房票门”源于今年11月初,台州一工商干部被曝涉嫌倒卖“房票”牟利20万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月中旬,台州市纪委出面成立联合调查小组,重点整肃“房票”等房地产业乱象。
何谓“房票”?其实就是靠关系低价购买内部房,再转手获利。
台州市民小陈上半年为了购置婚房,跑了多家房产公司,却屡屡被告知“没房了”。有中介告诉他,对热门房源,只有通过买“房票”,才能买到“直改名”的一手房。
“直改名”就是对于那些还没办理房产证的房子,卖房人把房子转手卖掉,然后通过开发商和房管部门的内部关系让买房人与开发商重签一份合同,一切仍是按照商品房买卖手续办理,而“房票”就是这种非正规交易的产物。
“房票”曾一度垄断台州热门楼市。掌握了一手房源的房东,在收取买房者房票的加价后,私下里将房源直接改名转让给买房者,但不通过二手房交易的正规程序。
三种人“有本事”拿到房票
这些拥有“房票”的神秘卖家是谁?他们的“房票”从什么渠道获取的?
“有三种人可以拿到‘房票’。”台州市椒江区一位多年从事地产中介工作的张燕(化名)透露说,“一是当官的,二是有实力的中介,三是专门炒房的‘黄牛’,这其中最多的还是当官的。”
“不少领导并非自己出面,往往是打点些钱让手下或者亲戚去办,比较傻的才用自己的名字。”张燕表示,他们都掌握了好房源,楼层带“4”的不要,因为“4”与“死”谐音,8楼的也不要,因为当官的怕“七上八下”。
从台州市此次整肃“房票”行动初步成果来看,有40多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参与其中。通过重点清查,至少发现有800多套房源存在“直改名”问题,30多名党政干部利用职务、职权之便倒卖“房票”牟利,共上缴非法所得150多万元。
按照国家规定,已经预售的房子是没有办法再改名字的,这些所谓“直改名”的房子到底是怎么逃过有关部门监管的?
一位当地业内人士一语道破:“房票”出手时,只要与开发商、房管部门打个招呼,再去房管部门修改一下相关票据就行。
在这场交易中,卖主获益不言而喻,开发商看重的是权力和人情的交换,而中介机构更是乐此不疲。在每笔“房票”交易中,中介要收取总额为1.2%的佣金。
110家中介门店涉嫌炒卖“房票”
记者14日从浙江台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台州针对“房票”等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已对110家涉嫌炒卖“房票”的房地产中介门店发出整改通知或行政告诫。“房票”所涉及的还有约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台州市纪委提供的情况显示,台州对主城区今年以来25个新楼盘9000多套商品房的销售更名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其中发现存在“直改名”现象的有800多套。
据介绍,这些“直改名”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属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改名;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受让土地后,缺乏建设资金、违规通过预订房号手段向社会集资,待商品房建设至允许预售阶段,市场上的房价产生了较大差价,占较大比例的普通百姓进行转让、“直改名”;三是房产公司内部销售人员参与“直改名”;四是少数党政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直改名”等。目前,纪委对党政干部和事业人员自查自纠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章永此前表示,在11月30日前,参与违规转让房号牟利的党政干部主动向纪委讲清问题、自觉上交不当所得的,将免予其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