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鳌两镇:跨江大桥能通 奈何公交难通

[复制链接]
福溪人 发表于 2010-10-17 2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54 9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12日电(记者谢云挺)近日,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的一些群众向记者反映,龙港镇与隔江相望的平阳县鳌江镇在互通大桥建成两年后,终于盼来了两岸公交班车的开通,但是,公交开通不到一个月就被当地政府部门叫停,群众颇有怨言。
  坐落在温州南部鳌江入海口的龙鳌两镇,仅隔一条400米宽的江。南岸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北岸是百年古镇——平阳县鳌江镇。这两座温州名镇目前已集聚了50多万常住人口,两岸民众往来密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建这座两岸跨江大桥整整花了20年,没有建成大桥之前,两岸民众往来主要依靠轮渡。2007年5月,这座“瓯南大桥”竣工通车后,轮渡撤消,两岸群众对开通公交班车的呼声强烈。在温州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下,苍南和平阳两县确定先期共同投入9辆公交运力,并于2009年10月1日开通龙港——鳌江客运班线。然而,满心欢喜的两岸群众还没切实感受到互通公交的便利,却发现龙鳌公交营运又被苍南县有关部门叫停了。
      龙鳌公交启运又停引起两岸群众纷纷议论。龙港镇居民王建国对记者说,两岸大桥通车后,取消轮渡又无公交班车,每天去对岸亲戚朋友那里都要打的,出租车要价又高,反而不方便了。鳌江镇一些干部群众说,苍南县有关部门叫停龙鳌公交,恐怕是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龙鳌两镇仅一江之隔,距离很近。如今,苍南县城和平阳鳌江镇都有火车站,怕开通龙鳌公交会方便龙港的客源进入平阳鳌江镇。
    对此,苍南方并不认同。苍南县交通和交警部门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苍南县政府积极为龙鳌公交通行努力,目前,两镇公交班车只是暂延开通,暂延原因是苍南方投资公交运营的经营主体还未理顺以及龙港城区一些道路还在改造。如果现在开启龙鳌公交线路势必交通会更加拥堵,影响龙港整体交通环境。
  龙鳌两镇许多干部群众认为,龙鳌公交关系到两岸50多万群众的公共利益。本来在大桥建成之初就应尽早落实两岸公交问题,为两岸群众提供便利。他们盼望一波三折的龙鳌公交不要无限期拖延下去。(完)
全部回复(9)
苍南县有关部门叫停龙鳌公交,恐怕是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龙鳌两镇仅一江之隔,距离很近。如今,苍南县城和平阳鳌江镇都有火车站,怕开通龙鳌公交会方便龙港的客源进入平阳鳌江镇。
2010-10-17 22:02:40
想当初,苍南县是全国百强县,现在退出百强了
想当初,龙港镇是温州第一镇,现在靠人口总量给了个第三还十分牵强
都是因为一些人的短视,为了一些人的个人利益走向衰落.........
2010-10-17 22:04:56
要实现共赢
2010-10-17 22:05:46
温州鳌江流域“突围”起飞的路径选择

30年前,为了发展,温州南部鳌江流域的平阳县,一分为二为平阳和苍南两县,划江而治,推动了两岸经济的快速崛起。然而,当两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逐渐发现两岸内在难以分割的必然联系与两岸分治的矛盾,制约着两岸经济潜能的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求变心切的鳌江流域民众呼吁政府推进发展步伐,温州市委、市政府也把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发展的战略新区和重要增长极,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但是在共同期盼构建流域中心城市的问题上,又因触及到各自利益而互不相让。
    在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鳌江流域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如何兼顾各方利益顺利推进“中心城市”崛起实现共赢发展?最近,记者就鳌江流域新一轮发展问题进行调研。


耐人寻味的建桥故事
    1981年3月6日,中共平阳县委、平阳县革命委员会向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提出《关于要求分县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主要理由是“平阳县地大人多,行政领导力所不及”、“经济落后,山海之利不能得到发挥”。据当地一些退休老干部向记者介绍,当时平阳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大县之一,有170多万人。国务院批复同意划分平阳、苍南两县之后,被分到苍南的干部发奋图强,提出5年赶超平阳的目标,从此拉开了两岸相互竞争的大幕。
    在鳌江流域入海口,新兴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与隔江相望的“百年古镇”平阳县鳌江镇之间发生的建桥故事,把两岸的竞争与分治的困局体现的淋漓尽致。
    1984年,苍南县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经上级批准在平阳县鳌江镇对岸成立了苍南县龙港镇。建镇初期,龙港镇多次向对岸的鳌江镇提出在两镇的建城区联合架设沟通桥梁,以结束两岸民众往来长期依靠轮渡之苦。但是,当时经济实力远胜于龙港的鳌江镇,怕建桥后"肥水流入外人田"影响本镇经济,任凭对岸苦苦相求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龙港镇只好舍近求远,在距建成区7公里以外的上游建造了龙港大桥。
    但在几年之后,原先让鳌江镇看不上眼的龙港镇后来居上。此时的龙港成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而蜚声海内外,经济实力反超古镇鳌江。有趣的是,这回在建桥的态度上,龙鳌两镇政府却是倒了个儿——主动提出造桥者是鳌江镇,而龙港方面却由当年的"积极派"转为了"消极派"。
     建桥的故事一波三折。迫于两岸民众强烈的呼声,两镇政府似乎意识到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在建桥等诸多问题上实现共赢。然而,群众发现双方达成共建友好城镇的签字仪式,却选择在两镇之间的江中心轮船上。可想而知,这种友好协议只能是一纸摆设,涉及到合作建桥等具体问题上依旧是各不相让。据了解,当时,就为给大桥取名一事,双方争执了好几个月。龙港镇要叫“龙鳌大桥”,而鳌江镇则提出叫“鳌龙大桥”。最后取了一个至今双方都认为不妥的“瓯南大桥”之名。
    记者了解到,架通这座相距仅400米的大桥,最后还是在浙江省政府和温州市政府重重压力下完成的。这座大桥从提出到建成让两岸百姓等了整整20年。
    “龙鳌两镇如果同属一个县,这桥早就建起来了。”在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说,由于两岸的行政归属不同,使得双方在竞争与合作的态度上,本能地倾向于竞争而忽视合作,这不仅是建桥如此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两县双方的巨大潜力难以进一步释放的重要原因。
   建桥的故事折射出分治的两岸,要跨越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共同协作的不易。两岸分治争多合少,多次错失了两岸“互补共兴”的发展良机。



“建市”的冲动与困局
    近些年来,作为温州市三大水系之一的鳌江流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其它的瓯江和飞云江两大流域,而且距离正在不断拉大。“落伍”的鳌江流域经济引发民众强烈关切。
    如何撬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内核,实现鳌江流域“突围”起飞,大家把目光共同聚焦在流域中心城市的构建上。尤其是鳌江流域两岸的干部群众他们意识到,两岸分治经过多年发展已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变。在进入新的平台期,迫切需要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足够凝聚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为鳌江流域新跨越增添强大动力。
    其实,“建市”的冲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已萌发。当时,依托鳌江入海口区位优势的龙鳌两镇,已显现出作为整个流域经济中心的地位,龙港镇的经济实力等指标已达到一个县级市的水平。然而,龙港镇的“撤镇设市”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上级苍南县的反对。一位苍南县的领导对记者说,“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龙港作为苍南县的经济中心和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苍南县怎么可能‘放飞’龙港呢?县里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当然不会同意让龙港从县里分出的。”
    与龙港对岸的鳌江镇也同样撩动着建市的梦想,希望与龙港合并建市。尽管两镇此时意见高度统一,但鳌江镇想脱离的设想,也同样遭到平阳县的反对。
    原龙港镇委书记、现任温州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汤宝林说,建立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温州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都十分重视鳌江流域新一轮的发展问题。但是,分治的两岸双方立足各自行政区划板块,进行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已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能量的有效集聚和中心城市的崛起。
    他说,鳌江流域紧邻福建省,从东南沿海来看,在温州到福州400公里的浙南闽东北地区,至今没有一个中等以上的城市,使整个浙江沿海的城市网络出现空缺,影响浙江沿海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记者采访了解到,加快推进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现在从龙鳌两镇到苍平两县,以及温州市等有关方面都已取得共识。温州市在《2003年至2020年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把以龙港、鳌江为中心的鳌江流域城镇群,发展成为以商贸、工业为主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形成温州市域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囿于两岸现行体制、利益、绩效考核等因素,各方宁愿着眼自己的眼前利益,这种各自为政的困局使得流域要素难以整合,城市化水平难以提高。

  合并建市 只争朝夕     30年后,重新审视鳌江流域发展之路,可以发现,两岸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依靠农村工业化来推动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因此,推动以龙港、鳌江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将是鳌江流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已成为推进苍、平两县城市化的现实选择。
    如何能够顺利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崛起实现共赢发展?记者在调研中体会到,一个方案的提出,其思路及操作办法必须遵循规律,能够兼顾到相关方的利益,这样的方案才能有利于各方接受,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地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崛起。
    在调研中,记者走访了平阳、苍南两县政府、龙港、鳌江两镇以及温州和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群众,他们普遍认为,必须加快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构建。最佳的途径应该是,把原一分为二的平、苍两县,再重新合并,组建升格为副地级市,继续归属温州市管辖。已初具城市规模的龙港镇和鳌江镇,分别升级为龙港区和鳌江区。这个副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分别由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就像探索改革浙江义乌市的行政设置一样,义乌市委书记同时是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长同时是金华市副市长。这样一来,通过组建升格为副地级市,过去难以克服的各自利益障碍,迎刃而解。有效地突破了一江两治的行政壁垒,加速推进以龙港、鳌江为中心的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形成。
    平、苍两县的一些干部对记者说,平、苍两县原来就是一家人,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分合合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何况两县人缘、习惯、文化处处相通,交往密切。30年后再走向合并,这种分合遵循了一条从低级到高级的内在发展规律。他们认为,目前,调整区域行政体制已破在眉睫,早一天行动,早一天得益。
    浙江省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林骏说,当初龙港提出“撤镇设市”,到龙港、鳌江两镇想合并建市,其实是一种内在规律的反映。鳌江流域“建市”是个大趋势,是必然结果。如果只是让其自我生长,则付出的是宝贵时间的代价。龙鳌两镇建设大桥花了整整20年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当传统行政区划凸现阻碍发展的弊端时,应该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要求,打破藩篱,在建制上进行调整。平、苍两县重新合并升格为副地级市的方案设想可能是解决多年困扰鳌江流域发展且推进阻力最小的良策之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认为,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及批复北京市个别城区区划调整,主要用意就是为了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预示着中国国内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藩篱,进入“合纵连横”新阶段。鳌江流域不能再次错失机遇,要抓住《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本区域发展有利条件和中央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等契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快速实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崛起。(完)(注:此稿2010年8月30日发表于新华社《浙江领导参考》)
2010-10-17 22:05:58
本帖最后由 福溪人 于 2010-10-17 22:10 编辑

如果104国道能修一条湖雾到大溪的隧道,会改变整个大荆片的命运,其实修这条隧道也用不着多少钱................
当然乐清人可能不太愿意,届时会有更多的大荆人去温岭.......但同时更多的温岭人也会来大荆
2010-10-17 22:09:26
現在政府不辦事·
2010-10-18 01:00:54
我可走不了那远
2010-10-18 10:46:46
这年头都关门搞经济了。
2010-10-18 11:39:04
本帖最后由 chg2548 于 2010-10-18 13:22 编辑

当官的都拉出来溜溜。。。。。。。
2010-10-18 13:22: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