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在事故现场取证。 陈钊摄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8月21日,王某驾驶浙CQH0××号小型越野客车从乐成镇沿三环路开往虹桥镇方向,零时28分许,途经乐成镇三环路市行政管理中心地段,碰撞郭某和其自行车,造成郭某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短时间内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后,王某驾驶车辆逃逸。
王某驾驶机动车夜间行驶在城镇道路上,未注意路面情况,以致肇事,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五十二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报告医疗急救机构;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事故证物的位置;同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并主动接受调查处理,不得逃避”之规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肇事逃逸付出代价大
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责任人主观过错的程度不同,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也就不同。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还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身禁驾。
另外,机动车一般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在赔付问题上,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不足部分由有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支付。但如果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一般要承担全部责任(对方责任明显的要负一定责任),而且保险公司也是拒赔相关商业保险的。
千万不可有侥幸心理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肇事司机害怕被交警查获,所以干脆一逃了之;有的则是不愿承担赔偿责任;有的肇事车辆手续不合法。另外,如果事发地点偏僻、时间较晚的,肇事者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没有目击者,从而选择了逃离。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肇事逃逸都是划不来的,因为肇事逃逸在交通违法处罚中是最重的,构成犯罪后在量刑中也是最重的。
在此,市交警部门提醒司机朋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要立即停车,保持冷静,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千万不要选择逃逸,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逃得了一时,但逃不了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