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可以饮食的地方还真不少,不过都没有外婆家烧的味道,正筹划去哪里可以吃得到纯正的本地菜?乐清的好友金东发来信息:家乡桂花开了,正好约三五个好友下乡咪酒来。回家乡,回到日夜梦中的家乡醉倒在老酒汗酝酿的花香里,是每个客居别人的城市里的异乡人的本性,这段时间好久没闻到老家的酒香,喉咙里酒嘈嘈得欢。金东的话诱惑得我垂涎三尺,马上发动起我的奥拓飞奔而去,一路上扬起一阵快乐的尘土。
未到翁垟,少年同学赵杰早在高速出口处候我,电话一个接一个的催:“青年人,到哪里了?”原来是要到淡溪水库吃包头鱼,住山庄别墅,尝清江三鲜面。颤颤巍巍间我们的小车狼奔豕突在山间小路上游龙戏水般熟练,很快就到了一个叫景云山庄的地方,老板娘是老熟人早早备好包厢,遥遥招手相迎。
饥肠辘辘间酒店的行堂端上了一碗清江三鲜面,满脸堆笑:“老板先垫垫肚。”清江三鲜面是家乡特色,三鲜面的面也叫大荆面,其实是粉干,是我们家乡一个叫大荆的乡镇的村民做的细粉干,后来温州人换成了自己喜欢的面条,所以现在的面店既有三鲜粉干也有三鲜面。老板叫出主厨介绍起特色来:三鲜面注重的是味道,因此从选料到加工,都是很讲究。为了保证这碗面够鲜,一般都会放置三种以上的海鲜,如牡蛎、蛏子、小虾、跳鱼、蛤蜊之类,而这些海鲜一般都是在清江本地进货的,原料选用比较新鲜,还是现煮现卖。
我们哪管这么多工序,再说吃点心主要看味道,先吃为快!不一会主菜上来了,尤其是大老远就有芬芳浓郁的陈年老酒香韵从远方飘来,勾起我久远而悠长的外婆家的那种农村味道,一下子回到童年,真好!
乐清人的小酒楼以“清、鲜、淡”为主要特征。海鲜吃生的,汤要求鲜,有时带微酸或是微辣。据说,本地产的城北鸡、烂糊(跳鱼)、梅童鱼、猷蠓虎、网潮儿早在清代就成为名菜。而淡溪人的特产又有四张“王牌”,分别是海鲜、小吃、药膳、素菜。对海鲜,人们习惯叫“生猛海鲜”,讲究“活”,即生吃、活吃,这使得乐清人的脸色从海边人被海风熏陶而特有的冷峻,变得些许的活络起来。与此同时,又讲求口味的多样性,这主要通过佐料来解决。比如蚕虾,盐水煮三分熟就行,但用香菜、青葱、大蒜、酱等佐料增加味道;比如网潮儿,任清汤煮得七分熟后直接上桌,咬上去能够“脆生生”的,那才算好手艺。
席间自然不忘喝一壶,大家说,到了乐清就喝久违了的老酒汗。
乐清的老酒汗以萃取优质黃酒之精华,集点滴而成,色泽清亮、透明,味道醇和清雅,俗称“白眼烧”。三杯吞下肚,心里一下子热辣辣起来,恍惚想起20多年前我们三个少年郎酒醉,夜深时,以少年的轻狂行走在城关的南大街之憨态,和拿起路上的烂西瓜、香蕉皮砸向电影院的日本片广告牌,那种血气方刚的“愤青”执着,莫不是家乡的老酒汗在作祟啊。
不经不觉中酒已喝高,朋友们也进入了王蒙笔下的第三种境界:如虎啸狮吼般吟诗赋词着儿时的记忆,金东发出千古之幽叹:“青青子襟,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赵杰的“举杯邀明目,对影成三人”是何等的超然豁达。我则说:“温州城小而壶中天长,把酒入愁肠,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妙的是,席间竟有老板娘安排了古琴艺人弹奏一曲仙乐在耳边轻绕,心情便随着袅袅酒香,飘进《春江花月夜》抑或《高山流水》的美妙意境中……
有人说:酒中人生是美妙的,它不是佛家的无欲,不是道家的空灵,不是四大皆空,不是六根清净,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感悟、一种崇高……
窗外,夜深沉,但闻桂花飘香在寂静无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