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域电脑 于 2009-5-11 22:40 编辑
. G) |' {% N* b5 A6 e1 j3 Q: W- [% }' c- T& `( R. `
月球的起源9 L( \& [1 |$ i" l
( s1 J) k5 P7 \# Y' G4 j
月亮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但有没有人想过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n, u2 T5 \- |* {7 M3 c
9 M/ ]3 M [9 u" F* \一般可以看到三种学说。
3 c# e) `( J9 U8 H/ K2 j$ k1 x; C一:分裂说4 i; S2 S: o2 ]! F
二:俘获说
' E! \, N3 O0 Y& d: j! h& K三:同源说 L/ c3 w/ J5 b( o4 m. m( ^; m) g( f
四:大碰撞说
, O! [! J r/ x9 j
% N4 F5 J* O) P% \1 F: _* ~1 U4 C1与地球同时产生,产生于同一星云(同源说)。2小天体撞击地球,撞出的物质形成月球(分裂说)。3小天体经过地球引力场时被地球引力俘获(俘获说)。 : @: K8 r3 Y$ j8 s; @4 U
" J: {; |- S. g' ~
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每天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当人类踏上月球的那天起。这个迹题也一天一天地向我们解开他神秘的面纱。1 r- \1 Z7 N0 J& D9 R: |7 N6 y# Z
$ ]6 k4 n: t' D- ?5 m当美国的宇航员DEN上月球的领土,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
, A/ j" B6 I& }' v% z' n) |" p; S% ~ f
' u9 p' }& j" c0 S/ n& P7 A( d, K/ v+ r
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我国也发射了探月飞船,目标就是为了搞到月球的氦3,这是一种核物质。而他所能散发出的能量是地球上的物质所没有的。据说载回一飞船,可以让世界的能源供应100年。由于科学的发展,分裂说有很大的疑问。* n5 x4 X" [0 \. M% P5 v% J
6 p6 w" H' Y ]/ D$ n* t; G5 k) E) e/ j0 a5 H e$ E. p
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随便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并且通过对于月球的研究发现月球的年龄可能是46亿左右(表面的石头年龄偏小,内部的才能真正显示他的年龄,地球当时表面的岩石年龄是38亿年,而地球年龄46亿年是根据月球年龄为46年而产生的。因为科学家支持同源说和大碰撞说。但地球上的测算结果是40亿年。)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根本无法解释月球岩石年龄和物质成份不同于地球。宇宙的年龄上限不超过200亿年(据现在的最新资料是150亿年左右),而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太阳是46亿年,地球是40亿年),月球有46亿年的历史。月亮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那些天文学家同样不知道。
; `7 m+ m! {1 v4 t6 |! v E/ }
) G9 E1 C, W* _俘获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引力将月球捕获,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还有木星,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月球闯入太阳系时应该被木星捕获轮不上地球。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正圆形轨道形状。根据引力的规律,它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不应该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假说中的月球就是这样跳跃着,躲开了太阳和木星来到了地球附近,不知在地球旁出现了多少次后,终于有一次不幸靠得太近了,使它再也摆脱不了地球引力的纠缠。粗略的估计是这样的:在快奇点的减速阶段,隧道中的月球在几百公里的地球轨道后侧,以每秒十公里左右的速度,沿一条弧形轨迹从偏南向偏北掠过地球赤道,持续减速并最终静止在地球轨道外侧的北上方约几千公里处。掠过后侧时引力相互作用引起地球角动量加速,这类似被抽了一鞭的陀螺,但由于的地球巨大质量,立即加速转动是不可能的,这个巨大的能量只能被各种机制转换储存,逐渐释放后使地球自转从原先的绕太阳一圈用260天增加了很多,加上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减速等作用,到现在保持在365天。突如其来的巨大引力波动引起地球一系列反应,极近距离新加在北半球外侧的巨大星球引力,使原先较倾斜的地球倾角,向直立方向偏转了许多,随着后来月球向地球轨道平面移动,便有了今天的地轴倾角。 " s& K C D5 E3 P( y) ]. P! z$ L1 I
, n% t& ?* g& I9 C0 b I5 N8 R' I
! D* s3 S/ \( r0 ^0 B+ `1 v
$ }/ S/ C: m: S6 R( |! b: B大碰撞说: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这个一样不能解释月亮的年龄比地球大。: w) M7 `( m1 Y* _
9 j5 u9 E. Y& ? j7 _
) z( T, i3 o, }1 v* H' C) z* y: N$ q
月球是空心的吗?/ G" `8 v; w$ D
8 j" s. i6 o& m3 E. H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预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欧美报纸也曾经报道过“月球钟声”,说登月舱在首次和以后几次起飞时,宇航员们都听到钟声。那儿并无教堂,月球外壳(特别是月面)像是特种金属制品,整个月球犹如一口特大的铜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 i: d- m2 _/ B) Z* \
: n# { u/ m' T4 m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空心的。
" A& r w1 D2 D, L+ Y" a. \1 w7 B& M% q$ K
2 q( X* a# F. t9 t( ] c* d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通过无线电波能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设在月面的地震仪十分精密,比在地球上使用的地震仪灵敏度高上百倍,它能测验出人们在月面造成震动百万分之一的微弱震动,甚至能记录到宇航员在月面上行走的脚步声。人类首次对月球内部进行探测始于“阿波罗”12号,当宇航员乘登月舱回指令航时,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正在进行观测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科学家们惊得目瞪口呆:月球“晃动”震动55分钟以上,而且由月面地震仪记录到的月面“晃动”曲线是从微小的振动开始逐渐变大的。从振动开始到消失,时间长得令人难以置信。振动从开始到强度最大用了七八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 k1 T- l+ V- F9 A/ g# N3 E
! A% y' g, [6 Q前苏联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瓦西里和晓巴科夫曾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撰文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这一胆大而又离奇的假说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4 W3 ]; M c" o. ^* `* \
. B$ j: j4 y, a% Y4 v有些科学家认为,月震持续时间比地震长,其原因在于月球上没有水和表面松散的沉积层,正是由于水和松散沉积层对地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才使地震波很快衰减。有的科学家还认为,月球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完全相同,是由月核、月幔及月壳组成,而并非空心的。 (现在支持这一理论的人占多数)
+ m2 I+ o6 W3 o# G9 Z& K5 M* R4 ^: V l+ i$ ^+ g
|5 S/ k# I1 a/ g% a8 f4 t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
) m2 p# I) x6 `( g/ o
3 [8 o& C% t* Q, f( K* Q+ o5 g3 D德国和英国科学家最新测得,月球产生于距今45.27亿年前,只比太阳系产生时间晚大约3000万至5000万年。这是迄今有关月球年龄的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9 \7 X2 Z& @* @. p& K( }0 P
4 ~' c9 Y) j9 {, {
3 b. t4 |0 u$ m7 Z" w3 k专家强调,这一新认识也有助于对地球产生历史的研究。按照通常的大碰撞理论,地球的前身即所谓的“PROTO地球”与火星相似的星体碰撞,产生的碎块形成一个围绕地球旋转的圆盘,圆盘最终聚合成月球。这一大碰撞很可能标志着地球形成过程的结束。 * O4 a" g" C# A( I( `- g! o0 R
" U) _2 b" O/ F, [迄今,人们尚无法给地球标明确切的日期,因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要比月球年轻至少5亿岁,用它们确定地球年龄行不通。而按照大碰撞理论,月球产生与地球形成同时发生,那么有关月球产生的知识就可能给出地球生日的答案。 期待最终解开这一谜底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