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营十几年用山泉自行发电
靠着自备的水力发电机,多少个夜晚,福溪乡西庄村村民陈道德听着收音机里的声音入眠……十多年前,陈道德在福溪乡西庄村的一座山上搭起了木棚,从此常住在此。在外人看来,58岁的陈道德算是尝尽人间疾苦,但陈道德却不那么想,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4月26日上午,记者沿着盘旋的山路,一路开车至福溪乡湖岙村。陈道德早已在那等候,他告诉记者:“接下来的路只能靠两条腿,都是山路。”于是,记者随他一路跋山涉水,停停歇歇,大约半小时后,终于见到了陈道德口中的“世外桃源”——一个半圆形的木棚。掀开门帘,里面有火炉、床、几个水桶,还挂着很多衣服。木棚里的“地板”就是山地,地上很凌乱,其中两条绿色和蓝色的电线特别醒目。这时,老陈得意地介绍起他最满意的两件家当:床头的收音机和能碰到头的电灯。他补充道:“这里不通电的,但我能让电灯亮起来。”
顺着两条电线的方向,老陈带记者来到距离木棚十多米远处,这里有台水力发电机,还有一条手腕粗的水管,水管连接着百米开外的水源。他打开水管阀门,急速冲出的山泉冲击水力发电机的水轮叶片(如上图),水轮转动后,发电机发出“嗡嗡”的声响……接着,老陈又带记者回木棚,这时,木棚里的电灯已发出微弱的亮光。他取下灯泡,再按下收音机开关,收音机里传出热闹的摇滚乐。老陈说:“电量比较小,电灯和收音机不能同时运转。”
十多年前,老陈的妻子离家出走,女儿也远嫁他乡。孤身一人的他无牵无挂,觉得西庄村附近的山上很适合居住,于是在那里搭建了一个木棚。“山上没通电,住进去没多久,我就觉得晚上太无聊了,漆黑一片,连上厕所都要摔跟头!”于是,他开始琢磨怎样发电。
“山上有山泉,也许可以利用。”于是,他从温岭一家照明工具店里买来一台水力发电机、电线和电灯,再从本地买来水管,拆拆装装,经过无数次试验后,水力发电机终于成功发电。“我惟一的收入就是低保费,每月100元,平时我就到山上找些野菜吃。”靠着省吃俭用省下的一点低保费,两年前,老陈买了台收音机,夜晚的“节目”丰富不少。
当然,水力发电也有缺点。老陈说,一到旱季,山泉就少了,发电机无法运转,收音机失去作用。现在,他很想买一块蓄电池,将电力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曾有西庄村的村民叫我搬回去一起住,但我觉得这里空气好、清净,一直舍不得离开。”老陈坦言,在山上的日子,白天他可以坐着听听鸟鸣,晚上感觉和星空很近,似乎触手可得天上的星星。吃得虽然简单,但全是绿色无污染的食品。这样的日子,赛过神仙。
来源:乐清日报 作者:冯晓明 通讯员项雁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