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复制链接]
老树枯藤 发表于 2009-2-22 0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52 12
本帖最后由 老树枯藤 于 2009-2-22 10:13 编辑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人过目难忘:《每次醒来,你都不在》。作者并不著名,文章也只记述了一段真实的生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老路是一个普通百姓。六十年代初出生,初中毕业后参军,不到一年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他的荣耀和辉煌。从战场回来后,当工人,结婚,生孩子。到这,老路就仿佛走到了自己人生的顶峰,其后,即开始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下岗,离婚,前妻带着孩子远走高飞,临走之前又卖了房子,没有办法,他只好又重新回到父母的屋檐下寄居,靠打零工过活。似乎始终都在找工作,当过洗碗工、推销员,又去乡下卖过菜籽,又回到城里卖电话卡。最近的差使,则是当油漆工。
    这一新的工作,使他有机会一抒胸臆,有条件一展熟读古诗的才能。于是,在城市的某段已经废弃或未正式启用的墙壁上,会偶尔的留下老路兴之所至、信手涂鸦的古诗名句,如“不思量,自难忘”等。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刷刷涂涂的条件的,也不是每个有条件涂刷的人都写得出“十年生死两茫茫”、“称姓惊初见,闻名忆旧容”这样沉郁阴霾气弥漫的句子来的。这就让老路于有相似痛苦人生的经历的人中间,显现出他的潜质和个性来。
    老路最新利用职务之便的涂刷作品是: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这八个大字歪歪扭扭却异常醒目地横陈在墙上,令偶然路过看到作者充满了好奇与疑问。为了求证这煽情的文字是否是为了哪个红颜知己而作,好奇的作者每天在墙边苦等,一个月后终于将陌生的老路请进了酒店。老路开始时十分紧张、手忙脚乱、语无伦次(一个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被拒绝的人,叫他怎能不慌张?)然后,“酒过三巡,老路号陶大哭,说那八个字是写给他儿子的。
    彼时彼刻,谁能听明白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让我套用里尔克的话: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那时候,天上如天使,地上如我们,全都不知道,老路的儿子,被前妻带到成都,出了车祸,死了。世事逆料,命运多舛!“每次醒来,你都不在”,竟然是一个人的心灵痛史。全无半点浪漫色彩可言。
    世道之艰难,莫过于人生。人生之痛楚,莫甚于心灵。就自然过程来看,人生是一次以坟墓为终点的跋涉,其路径就在由灵与肉、情与理、义与利交织成的荆棘丛的夹缝间。但死亡是不用追求的,所以人类所依依不舍的东西只有生存过程,因此富足的物质生活,体面的生存状态是人生的本能目标,即使受累受苦、受困受窘,即使要时时面对良知的左右、道义的约束、灵魂的拷问,也义无反顾。前些时在江西山区观瀑布,想到人的一生很象瀑布,非常值得同情:在没有从高处泻落之前,实际还没有进入生存状态,由不得自己。而当它飞瀑凌空时,也完全不由自己了。只有自空中至落地之间的短暂过程,才有机会表现一点自主性,或倾入深潭声如洪钟振聋发聩,或溅于岩石水花如雪触目惊心。虽然甘苦自知,虽然水滔滔逝去不复回,但却总是多彩壮观,悲也悲的有欣赏价值。这世上,真有一种悲情叫怀念。所以明知无用总要问:为什么,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全部回复(12)
思念——最伤人。
2009-2-22 00:19:06
没次醒来,你都不在!!!
2009-2-22 07:34:45
好凄凉的一句话!老路的心该是多么沧桑!
2009-2-22 09:13:29
原来以前人的眼中有老婆有小孩有工人当就是人生的顶峰。。。。。。。
那我们现在不是都在顶峰了。。。有时候想开点:平谈的生活就是富啊。。。。。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i22#
2009-2-22 10:09:02
好文章
2009-2-22 10:26:53
思念啊 痛 痛
2009-2-22 10:28:26
有希望,有失望,也有绝望
。。。。。。沉重。。。
2009-2-22 10:49:34
好感人的一句话,好牵动人心的一个故事..
2009-2-22 10:52:40
思念,最最心痛!
2009-2-22 13:56:52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读到这句话,有种隐隐的痛。
2009-2-22 14:09:01
世道之艰难,莫过于人生。
2009-2-22 14:50:56
本帖最后由 老树枯藤 于 2009-2-22 15:46 编辑

这是在飞机上随便翻一本杂志时看到的文章,并没有太多煽情的文字,却震撼了我。      
     一种沉甸甸的伤感。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言,他们是无缘浪漫的,他们亟需的,仅是点滴借以慰藉的亲情,而当这丁点可以寄望的亲情也与他们绝尘而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今后的生命中将可以抓住那一根芦苇。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让我们读出了最普通生命的呼喊。这不应成为社会的通病,应让社会改革的负面用另一种社会责任来担待这些微观的个体,给予弱势群体的眼光绝不能以一种习惯的浪漫思维来相望,我们都应当有一种现实的观念来接受和承纳他们,生活、包括心灵!
2009-2-22 15:44: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