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风暴 ???

[复制链接]
の壹玥21號 发表于 2008-10-28 16: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78 22
请问 金融大风暴 怎么产生的哇   别说我傻  问问哦#ii19#
全部回复(22)
你家的钱是我家的钱 我家的钱是你家的钱   我家的钱是你家的钱 你家的钱是我家的钱你家的钱是我家的钱
我家的钱是你家的钱  我家的钱是你家的钱 你家的钱是我家的钱
我家的钱是你家的钱  
你糊涂了吗 好 现在我用了你的钱 用了大家的钱  哦大家都没有钱了  就我有钱了 #ii97# #ii97# #ii97#
2008-10-28 17:16:20
#ii109# #ii109# #ii109# 不是一般的晕
2008-10-28 17:19:25
2008年10月07日07:00 [我来说两句(6)]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9月中旬,布什总统对美国金融危机说了一句相当贴切的话。他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现在正处于熟睡期间。问题是它什么时候才醒过来,不再搞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这席话分量很重,发人深思。



  首先,从根本上说,这场金融大风暴是美国“钱先生”追求最美“利小姐”惹的祸。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资本”永远要追逐最大的利润。这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有两大战略举措:

  一是利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东风”,偷换概念,大力推行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图谋推行“美国模式”,实现绝对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以便美国资本与优势货物的流动畅通无阻,达到“利益最大化”。

  二是利用唯一超级大国和美元优势地位,大力推动所谓“金融创新”,发明了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所谓“次贷”以及“两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包装得很好,看来十分诱人,好像是美国特制的“美酒佳肴”,令人神往。不少国家对其趋之若鹜。实际上这是以“有限的资本”调动全国和全世界资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无限增值”的目的。国际清算银行200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额为431万亿美元,几乎是全球GDP总量的10倍。2007年底,“两房”的核心资本为832亿美元,却负担着5.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占全美国12万亿美元抵押贷款的42%(其中1.5万多亿美元为外国持有)。这些精心酿制和包装的“苦酒”不断膨胀,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必然要破灭。这样的命运,“钱先生”也许始料不及。但“钱先生”应该明白,“利小姐”易得,最美的“利小姐”难求,贪得无厌是要遭报应的。“钱先生”可能不在乎,因为是“利益自有化”,“损失国有化”(政府买单),“危机全球化”(转嫁别国),但却苦了老百姓啊!

  其次,这场危机充分表明,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绝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更不可取。

  我在APEC担任中国高官期间,美国同事经常开导我说,绝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多么强大有力,对发展中国家多么有利,等等。可是,1997年东南亚那场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那些“顺着美国指引方向走”的国家,把它们害苦了。智利和墨西哥的同事告诉我说,“华盛顿共识”把拉美国家也害苦了,使拉美国家至少“失去了10年”的发展机会;美国为拉美国家制作的衣裳“没有一件是合身的”。

  如果说,过去十几年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有切身的受害体会,那么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则是祸及自身,充分暴露了它固有的弊端和病根,并向全世界表明,它宣扬的那一套是不可靠的。长期以来的很多“神话”,特别是所谓“华盛顿共识”、“美国是外汇最好的避风港”、“美国银行是最牢靠的”、“美国的监控是最严谨的”,等等,现在都已显得苍白无力,再也不那么灵验了。

  最后,这场危机是对发展中国家一次生动的金融“游戏规则”教育。

  无疑,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带有向全球转嫁的性质,在不同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伤害。但从长期战略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健康的国际金融体系来看,不失为一件大好事。

  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新兴大国,对美国金融资本运作“游戏规则”的奥妙开始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今后不仅不会盲目或简单地“顺着美国模式走”,而且要努力推动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健康的国际金融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的积极性需要继续调动,这有利于融资和合作发展,并提高效率。但这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也不能离“核心资本”太远,而且要受严格的监控,不能让“钱先生”继续为所欲为。

  二、发展中新兴大国将加强“主权基金”的建立和活动。“主权基金”原本是为了争取在金融方面有更多的独立自主,开创新局面。预计有关国家今后将会更加谨慎地运作,一般都不会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会贸然投资,而将努力寻求规避风险的安全有效途径。

  三、美国新近通过的政府庞大救援计划也许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尚待观察)。但美元的霸主地位似乎难以为继,可能风光不再。世界各国外汇储备势将进一步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是不依美国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很难逆转的。如果美国能适应时代的变迁,采取明智的务实态度,争取“合作共赢”,国际金融体系可望得到改进和完善,目前的大风暴可望逐步平息。否则,美国前途堪忧,下滑的速度可能加快;发展中国家也会跟着受点大罪,但可以肯定,新的、更健全的国际金融体系终将浴火重生。
2008-10-28 17:20:35
  第一,金融改革与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次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很多的原因,有很多的表现,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这个国家金融业恐怕是过度发展了,所谓过度发展,它的标准是根据实体经济,也就是说他太脱离开实体经济的需要了,金融业自身变成服务目的。我们可以看看有一些表现,比如说像这次产生问题的次贷,CDO,CDU,CDL等等,他们所交易的都是一些人们平时不太容易琢磨的东西,我记得刘明康主席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做演讲的时候,他就说过,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去卖给那些更不明白的人,现在这个市场目前发生的事情常常就是这样。再比如,现在大家都在为高油价头疼,高油价的形成是金融在捣乱,油的价格走势基本上脱离开了石油市场的基本面。我们知道现在石油价格是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确定的,期货市场我们说它是发现价格、管理风险,有这样一些功能。但是这样一些功能要想发挥作用,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或者是石油的生产商及或者是石油的需求商,但是资料显示,在美国的石油市场上,石油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者,也就是那样一些真正的生产者和真正的需求者,不到10%,剩下的90%都是金融投资者。我们没有用投机者这样一个词。排在第一位的是投资银行,有几个已经倒闭了,然后排下来的是对冲基金,接着排下来的是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然后是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这样一些机构,在石油市场上来为石油定价,它当然不考虑石油的供求,他当然不会考虑这样一个价格的变化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我们看到了,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再例如,我们知道这些年来,金融衍生品发展的非常迅速,衍生品、衍生品,它是基于原生品,他是基于原生品的价格变化,按说这里面有关联性,但是由于衍生品自己获得了生命以后,他本身就可以成为目的,人们只去追求那个衍生品的差价,那个收费,全不顾这个衍生品究竟和原生品有什么关系,全不顾这个衍生品和实体经济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些事情。

  我们还可以有些反例,这次金融危机使很多机构发生了问题,比如AIG,AIG一发生问题全世界都恐慌,于是就出现了纷纷退保这种现象,但是仔细研究我们就发现,人们退的是什么样的一些保呢?是那些所谓的新兴产品,是投资连接产品,是和某种东西挂钩的这种结构性产品,而保障型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反过来就告诉我们,金融业还是重要的,但是他重要的是那样一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传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不是基于这样一些原生品之上的各种各样的创造,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说今后不发展,不搞金融创新,不发展各种各样原生品,绝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想强调的就是无论怎样发展,金融业都不能脱开他的真正基础,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东西,他哪怕在结构上再为完善,再优美,也都是我们不需要的,现在这次危机基本上是这样一些东西发生了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其实也存在,我们举例说,中国的债券市场,大家都知道不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不发展的债券市场上,我们充斥的产品是什么呢,绝大多数都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各样的债券,于是在我们这里就出现了一种某种金融机构发债券,另外一些金融机构去买债券,倒来倒去这样一些债券,就是不为企业服务,就是不为居民服务,就是没有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在这个基础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是有削弱的,因为货币政策在现在金融业的情况下,金融大发展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而金融市场如果有这么多的扭曲现象的话,货币政策就很难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有效的调控,这就是中国的实践,外国的实践,现在这样一个实践已经产生了一个恶果,这就是用一次金融大集中、金融大风暴的方式来展现出它的恶果。所以我觉得在下一步,我们在金融改革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在这里不能够罗列所有的产品、市场、机构,但是原则应该很清楚,就是要为企业服务,要为居民服务,要为实体经济运行服务,在这里,我觉得像为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市场、产品,为普通居民服务的机构、市场、产品,为我们高新科技产业化服务的机构、市场、产品,是应当强调的。而那样一些看起来很花哨,但是只是金融业在自娱自乐的那样一些产品,我觉得可以“缓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风险管理应当成为改革发展的核心。我们通过前面几个银行商会的领导的介绍,我们都已经知道,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们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核心,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往往不是这样,往往是发展是第一,扩充地盘是第一,占领市场份额是第一,风险管理迄今为止,还没有成为我们发展的核心,没有成为我们的基础,而在下一步,我觉得应当成为基础。我们都知道,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金融业的产生发展就是为了管理风险,所以金融业不能成为制造风险的这样一个元素,这样的话,金融业就是不可取的,这个金融就是过度发展,就是扭曲发展的。

  我们知道所谓管理风险有四种途径,第一个途径叫做规避风险,当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情有风险,特别是有很大风险的时候,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就不应当提供给他,但是我们看,所谓美国的次贷,“次”这个词就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他们也认为这里面存在风险,但是他们没有按照规避风险的原则来实施,而是给了这样一些他们在一开始就知道是有风险的这样一些活动,这样一些事情,和这样一些产品。这个我们在下一步发展中要注意,我们要规避风险。管理风险的第二条路径是预防并控制损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有完备的风险控制的体系。前面我们银监会的领导介绍了法国兴业银行的问题,那个问题是典型的预防和控制损失的机制不完善,是它造成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比比皆是。第三个途径叫风险留存,我们知道他有风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但是金融业就是要来管理风险的,因此在我们金融的安排中,我们的收支里,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应该能容忍一定风险的存在,这就是风险留存的含义,但是我们对这种风险要有对冲的手段,要有覆盖的手段,比如说我们要求有资本金,要求有资本储备,我们要也偿付能力。这样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很好的建设的话,风险还是会逐渐放大的。第四个管理风险的原则和机制就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传统上有几种方法,比如说套期保值,比如说保险,比如说分散投资,这都是传统的风险转移的方法和机制,但是最近这十几年来,一个流行的方法是把它卖掉,我们知道现在这个市场上,一个机构出了问题,就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因为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转移风险,并没有消灭风险,并没有提供一旦风险变成损失,如何弥补的机制,他只是让风险泛化了,它只是使得风险成为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的一个负担。所以我觉得在强调风险管理核心的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对所有的金融产品的创造,要有一个重新的审视。那样一些着眼于卖掉风险的产品,以及专卖做这种产品的机构,应当说是不可取的。这是第二。

  第三,应当是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我们知道综合经营看来是一个新的趋势,它成为新的趋势那是因为信息化,是因为基于IT技术,所有的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都联结在一起了,客观上联结在一起了,是因为我们全球化了,是因为我们市场进一步的开放了,所以看起来综合经营是一个趋势。现在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是怎么来进行综合经营。综合经营肯定要有防火墙,而且这个综合经营的财产组织形式很值得我们深究,大家知道,在国外的实践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欧洲的类型,那就是全能银行式的,在全能银行下,有投资银行业务,那叫商人银行,另外又有一种美国模式,独立的投资银行,五大,高盛、摩根斯坦利、美菱、雷曼兄弟等等,有这样一些机构,以他们为基础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这样一种形式。在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的讨论中,大家比较青睐于金融控股公司,现在看来这个模式需要重新审视。有两个事件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第一,现在是投资银行纷纷倒下,一顶顶王冠落地,买他们的是什么呢?是商业银行,再有,现在美国政府有一个提案,要改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这两个硕果仅存的投资银行,改组的方案是把他们从原先的金融控股公司,拉回到银行控股公司,要他们回去。这些事件全面深刻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但是它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究竟应当保持一种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银行为主导,还是金融业为主导,这些事情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危机还在展开,我们不免想到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投资银行业有从事资本市场的这样一些机构,有一句非常豪迈的话,说银行是本世纪的恐龙,恐龙嘛,大家知道,很大,但是已经不适宜生存了,它要消亡,情况果然是这样,上个世纪我们看到的是商业银行固步退却,维持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里。但是这次危机之后,短短的一两个月里面,银行业人开始扬眉吐气,说我们终于收复失地,这么大的变化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觉得在下一步,我们在推进综合经营这样一个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最新的实践,要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四,我们下一步改革开放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的金融危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他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但是它比起我们完善得多了。当情况发生之后,由于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连通,我们可能一下子估计不出到底有多大问题可能会发生,所以人们的估计一再出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说到底了,差不多了,结果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更大的事件。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更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完备的信息和手段,予以防备。

  我这里针对中国的情况,我觉得市场基础设施恐怕有这样几个领域。我们要有一个统一互联的支付清算体系,这可能与我们今天的与会者关系密切一些,现在中国是五龙治水,谁知道中国有多少金融活动在进行,有多少资金从这个市场流到那个市场,不知道,监管当局不知道,不知道你怎么监管呢?当然,这个重要性,每个部门都认识到,但是每个部门也都强调了我们需要统一互联,但是都想到要统一互联到我那儿去,所以部门分割造成了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七零八落、支离破碎,这种情况是不能够继续下去的。再比如说我们需要有评级制度,这次美国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风险定价出了问题,风险定价在美国主要依赖于那样一些评级公司,而这样一些评级公司或者是因为他们技术手段不合适,或者是因为这种评价模式就不合适,或者是中间有风险,总之评级公司为这次危机推波助澜。现在市场上实际上是非常严密的,一环扣一环,他里面有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低估了那样一些债券,那样一些衍生产品的风险,怎么低估的?大家都看那几个评级公司的评级,都是3A级,所以定价很低,当出现问题之后,没有足够的资本,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没有足够的手段来予以克服,所以这个我们觉得中国是需要需要的。与它相关联的,比如说征信体系,比如说登记体系,市场基础设施我们所强调的是要有一个完整的、灵敏的信息系统。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金融稳定应当成为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的核心。我们知道银行商会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各种各样,我觉得今后应当统一在金融稳定这样一个总目标下,我们就拿货币政策来说,在中国最早是没有货币政策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叫发展经济,保证工业,国家有什么需要就印票子,这是非常原始的货币政策。后来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政策目标,四大政策目标,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然后我们在我们的第一个中央银行法里确定了促进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双目标。后来我们又变成了稳定货币,并以此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复合的目标,现在看来都不够,我们需要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最近监管当局的一些文件中,已经把金融稳定放在比以前更重要的位置上了,我觉得这样一个改革的思路应当继续进行下去。

 
2008-10-28 17:24:08
首先,从根本上说,这场金融大风暴是美国“钱先生”追求最美“利小姐”惹的祸。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资本”永远要...无疑,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带有向全球转嫁的性质,在不同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是巨大的伤害。
2008-10-28 17:25:22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2008-10-28 17:33:06
主要原因是在国际金融理论中一个原则'impossible trinity', 意思是一国由于经济力量的因数必须放弃三个目标(Manetary independence, 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和Stability of currency)中的其中一个. 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 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放弃利率稳定来获得Manetary independence 和 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发展中国家一般选择维持汇率稳定(stability of currency)和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这导致了金融政策(Manetary indenpendence)作用减小

在讨论这问题之前需要区分主要两种固定汇率的方法,以美元为例, 一种是称为'currency board'- 即中央应行承诺发行一单位本国货币之前必须保证有有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存入中央银行, 另一种是称为‘dollarization' -既用美元作为本国的官方货币。 与currency board制度相比,dollarization无法被攻击, 但是国家必须放弃发行货币的权利, currency虽然仍然有发行货币的能力,但是可以受到攻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或者存在UIP, CIP套利机会下)

用亚洲金融危机属于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BOP Disequilibrium). 拉丁美洲金融危机是international parity disequilibrium. 俄罗斯金融危机一些文献认为是政治因数造成.

以巴西为列, 94年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巴西政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方法一直维持了Real(巴西货币)稳定在一定水平. 但是同时也带来两个问题: 1, 巴西货币real在99年之被认为是高估有贬值的风险,这造成了国际收支平衡中current account 存在经常性赤字(资本外流), 2, 在巴西的固定汇率下无法联系通货膨胀调整本国汇率(relative inflation rate, 在同时的美国通货为大概2%).这导致投资者抽出资本去选择汇报率更高的国家投资.

1999年1月巴西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资本离开.但是在这固定汇率下金融政策的手段已经失去了作用-UIP/CIP无风险套利机会导致利率无法控制资本外流,(如前面说提到的impossible trinity, 为了稳定汇率和实现资本市场融合国际市场,那么就失去了实现用金融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

巴西危机后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研究, 目前来看中国汇率开放过快的话会有出现相似的问题, 另一个由巴西危机观察是overshooting的现象.

(上面用的一些单词不知道怎么翻译,怕引起歧义, 所以用原来的词汇, 请原谅)
2008-10-28 17:34:47
。。。老江历害。。。反客为主了。。。#ii97#
2008-10-28 17:41:53
更晕#ii19# 太深奥
2008-10-28 17:43:35
老江你真有本事,是否宋江的徒弟啊#cc05#
2008-10-28 18:57:22

大荆开家A货店怎么样

大荆开家A货店怎么样
内容转载自荆网论坛:http://bbs.ii86.com/post.php?act ... id=21157&extra=
2008-10-28 19:34:53
大荆开家A货店怎么样
内容转载自荆网论坛:http://bbs.ii86.com/post.php?act ... id=21157&extra=
2008-10-28 19:35:45
从本质上说是美国人把坏资产传输给全世界,所以总的财富还是他们赚了。
2008-10-28 19:58:17
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场金融大风暴亏了我家200多万
2008-10-28 20:06:10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