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出问题的不是袁隆平……

[复制链接]
江再清 发表于 2008-6-30 0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86 1
2008年6月14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带领有关司负责同志专程拜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袁院士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国家储备粮的监管”提案的办理,与他沟通情况,进一步征求意见。
    自从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提出“个别地方粮库是空的,应秘密严查国库粮食有无虚报”的问题后,一时间,“有多少粮库没有粮食,只有老鼠”的质疑声在全国普遍响起,引起全国各地粮食部门的注意,有很多地方粮食部门开始检查粮库库存情况。
    据报道,袁隆平院士对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其提案并专程前来沟通意见表示感谢,对国家粮食局的调查和加强粮食库存监管采取的措施表示满意。国家职能部门的这种做法被媒体公开,说明了纳贤进言的渠道畅通,自然令人可喜。袁隆平院士的满意,足以告慰世人,我们的政府部门礼贤下士,从善如流。但喜欢琢磨的我偏偏在想:如果提出问题的不是院士,不是大名鼎鼎的袁隆平……
    战国时候,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结果使国运昌隆。邹忌通过比喻论证,把深刻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古代国君接受意见需要臣下委婉地劝谏,21世纪的中国执政者应该比齐王的胸怀要宽广许多。最近,我们已经看到了总书记和网民的在线视频交流,听到了总理认真地对百岁老人说:
“听你的话,我会努力工作的。” 我们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设立了专门接受群众意见的意见箱、热线电话,按说,上情下达、官民互动,不成问题。事实上呢?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在有些地方,有的部门,还没有完全绝迹,甚至个别时候,问题还相当严重。某些为官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铤而走险,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我们衷心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响应总书记和总理的号召,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顺应民意,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届时,国家粮食局听取院士建议之类的新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吸引人们的注意,我也不会杞人忧天地感叹“如果提出问题的不是……”,呵呵,但愿!
全部回复(1)
- -。消除零回复
2011-1-9 11:08: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