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福溪 没有西瓜的“西瓜乡”
--------------------------------------------------------------------------------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6月13日15:05)
乐清福溪 没有西瓜的“西瓜乡”
一个仅6300余人口的偏僻乡,居然走出2600余名瓜农;一个本地没有一垄西瓜田的山区乡,至今已发展西瓜种植面积4万多亩……书写这项奇迹的乐清市福溪乡,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乡”。
从福溪乡山旮旯里走出来的瓜农,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以海南居多,最远的涉足云南、广西的部分边陲小镇。他们中,大多已不再是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怀有精湛技艺的种植专家,种出来的都是顶呱呱的优等西瓜。这些年,他们中约70%瓜农加盟福溪西瓜专业合作社,打出统一的“顶大”品牌。
这是一个好样的群体,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无畏精神。
每年的六七月,是瓜农们纷纷回乡通报信息、交流技术和接受培训的时候。记者上星期慕名前往福溪乡进行采访。
试种幸遇“土专家”
福溪乡现在已成为乐清发展域外农业的一大标杆,其经营模式相似于温州种粮大户到全国各地包地种粮。
“西瓜乡”之所以有今天,福溪乡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小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年52岁的何小华是福溪乡西角丘村人,那是个地处800米高山的小山村,原先除了耕种几亩薄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可想而知。1999年,邻近的仙溪乡大岭头村一个名叫牟帮贵的党员,率领乡亲到毗邻的黄岩市种植西瓜,当年收成不错。何小华听说后坐不住了,于2000年初也跟着几名老乡跑到黄岩,在当地的金清农场承包五六亩西瓜地。因当时是露天种植,受自然灾害影响,当年仅是保本微利。不过,这已使何小华尝到了甜头。
这年6月,福溪乡政府请来几名专家对回乡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时,其中就有一名工作在黄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的专家前来讲课。何小华等人跟这名专家熟识了,翌年在金清农场再次承包10亩瓜田,请来这名专家作现场指导。令人感动的是,这名专家自称是“土专家”,每次都趟进瓜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培苗、施肥和护果等技术,结果种出来的西瓜因施肥得当、生长期控制严格,个个像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一样,不但大小、颜色都一样,甚至肉瓤甜度也毫无两致。何小华他们这时才知,这就是科学的“魔力”,听专家的没错。这次幸遇,让何小华兴奋了好些日子。
登门恳请“西瓜之母”
初步掌握西瓜种植技术后,何小华于2002年8月只身闯荡海南岛。临别前跟多名曾经种过西瓜的老乡约定,如果能在那边站住脚跟,就来信叫他们一起前往创业。
何小华乘坐长途汽车颠簸两天两夜登上海南岛后,就急匆匆地从海口出发寻找闲置的田地。一路上省吃俭用,更没心思游览琼岛旖旎的风光,几乎是一个县城一个乡镇地走过去,一直抵达三亚,将当地情况摸个一清二楚,随后又返回来,终于在琼海市郊选定一片约200亩闲置的荒地,立即打电话通知了老乡。结果又来了4名老乡,5人一起用仅有的几万元钱,支付了当时每亩仅100元的土地年租费。随后就在田地旁搭起简易棚,开始了西瓜种植,常年吃住在瓜园边。
刚开始仍然是露天种植,待到西瓜成熟时,就拉到各地的农贸市场销售。当年年底,同在海南各地租地种西瓜的几十名福溪老乡开始频繁地横向联系,结果偶然得知在海南有一位人称“西瓜之母”的中国工程院女院士吴明珠,她指导培植的西瓜品种在国内首屈一指。何小华他们打听到吴明珠院士正在三亚建立西瓜试验田后,几人相约登门作了拜访。几名连普通话也不大会讲的农民,生怕遭到吴院士的拒绝,就那么呆呆地站在试验田前,直至第三天才敢敲开吴院士住处的大门。
吴院士一听来意,当即答应安排时间到他们的田头给以指导,何小华等人很惊喜。
学得真经传授乡邻
仅过几天,吴院士果真登门来了。当得知何小华他们有志于种植西瓜发家致富后,高兴地说:“只要你们用心地学,我就会毫不保留地教。”
吴院士首先传授他们大棚反季节种植技术,这样不论春夏秋冬,就可以随时种植、源源上市。随后,按照西瓜生长的不同阶段,定期前来传授技术,并叮咛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时时保持联系,要是在电话里不能解疑释惑,她就过来解决。这一年,何小华几人种植的近100亩大棚西瓜长势喜人,海南各地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的商贩们前来踏看后,纷纷下了订单。因开了个好头,从那年开始,福溪瓜农在海南种植的西瓜再也不用自己运到农贸市场销售了。
何小华和瓜农们在随后的几年里,试种过绝大多数国内优良的西瓜品种,结果都获得成功,甚至连新疆的哈密瓜也在热带气候的土地上被他们试种成功,创下了西瓜种植的一大奇迹。西瓜的适土性较强,几年生长过后,原先的土壤必须搁置几年才能恢复肥力。从那年开始,何小华他们辗转海南的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地,种植规模从当初的一二百亩,扩大到后来的六七百亩。今年,七八名老乡凑在一起承包了近800亩,其中仅何小华一家就种了280亩。
从2000年起,福溪乡一拨又一拨村民将种植西瓜作为一条创业门路,先后分赴全国各地承包田地种西瓜。许多人得知何小华这里的技术高人一筹后,纷纷来海南取经学技,结果好长一段时间何小华他们的西瓜大棚里门庭若市。老乡们平时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也都打电话过来咨询。
得益集约种植经营
福溪乡瓜农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两三千人,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乡和亲戚之间的“传、帮、带”。许多人都是先在老乡的西瓜田里一边学技术一边试种,待学得真经后就携家带口到各地寻找瓜地。
这批老乡中,分别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的周寿明、何秀会和李苗成等人,现在个人种植面积均在250亩以上,在他们周围都簇拥着一批老乡。他们都是许多老乡凑在一起,承包几百亩上千亩的瓜地,搞集约种植和经营,大多成为当地种植业的佼佼者。
一亩反季节大棚西瓜,如果风调雨顺,年净赚保持在5000元左右,最保守的也可赚2500元,收入是较可观的。不过,瓜农们基本上都将赚来的钱作为投资成本,用来扩大种植规模,自己当起了老板,负责种植、经营和管理,手下雇有一批当地的民工。
共建基金襄助瓜农
从当初少数人外出种西瓜,到现在几乎家家都在外发展规模种植,前后不到10年时间。这几年,种西瓜可使全乡年增收1.2亿元至1.5亿元,一般瓜农年收入均在六七万元。如此骄人的业绩,令人既始料不及又欣喜不已。
迅速发展的域外农业,很快引起福溪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也引起了乐清市政府的关注。从2002年开始,乡里在每年六七月的西瓜种植成熟期,趁各地瓜农回乡休整之机,请来国内知名的西瓜种植专家,给瓜农们进行技术辅导。
2005年6月,乡里因势利导成立西瓜专业合作社,由专人负责传递市场和瓜农间的各种信息,并由瓜农们共同出资组建风险基金,谁家遇到天灾人祸,大家襄助渡过难关。至今,这笔基金中先后支出23万元和41.5万元,解决了在云南和省内黄岩两地遭灾的瓜农。因去年底至今年初各地遭遇雨雪天气、4月中旬海南又遭台风“浣熊”袭击,各地瓜农均损失惨重,这笔基金就捉襟见肘了。比如何小华上半年就亏了200多万元,将前几年的积蓄都贴了进去。不过,灾害没有挫伤他的积极性,他依然很乐观地说:“有一技在身,还怕不能东山再起?”
福溪乡政府于前年开始,动员那些还没有品牌的瓜农,统一打上“顶大”牌,让全乡在外瓜农叫响一个品牌。域外农业因其特殊性,无法享受贴息贷款、农业风险保险等政策性服务,乡里还从乐清市有限的1500万元农业贴息贷款中争取了500万元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瓜农及时扩大再生产。
福溪乡党委书记、乡长谢忠诚欣喜地说,这是一种人无我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像我们这样闭塞的乡,能走出这么多瓜农,而且还在短短的几年内得以迅速发展,相信这种现象在全国并不多见。他透露,接下来将邀请有关理论专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予以总结,将它归结到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