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关于倒灵峰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宁静淡泊516 发表于 2016-8-7 09: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08 2
本帖最后由 宁静淡泊516 于 2017-6-26 05:55 编辑 ; r/ A! R- |% K
% s; b: C2 s* C
关于倒灵峰民间传说

% ^9 t* w+ x3 y+ H) S1 r1 D, I9 K; V  U- ^3 |
       笔者小时候就听祖辈说,元朝至正年间,“倒灵峰与渊石门”(即石门潭两岸山崖崩坍陷落)同时发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尽管石门潭陷落已成事实,但两地是否同时发生,没有史料记载,谁也不能肯定。
      据传说,在雁荡灵峰塔头岭北面金鸡峰下,原有一座寺院叫“灵峰寺”。寺院主持和尚专门结交官府,巧取豪夺,将附近百姓的大片土地占为己有,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有个仙人化为乞丐前来乞讨,和尚们不仅不给饭吃,还放出恶狗咬他取乐。一个烧饭的小和尚见他可怜,偷偷地捏了两块锅巴塞给他吃。乞丐也不道谢,只是说“金鸡叫,灵峰倒!”说完就走了。当晚,小和尚端来一盆水,正脱下一只鞋子准备洗脚,突然窜进一条小黑狗,叼着他的鞋子就往外跑。小和尚赶忙站起来,边喊边追了出去。刚追到前面果盒桥上,金鸡峰突然“喔喔喔”地叫了起来。这一叫立即地动山摇,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金鸡峰倒塌了。这些作恶多端的和尚连同他们的寺院,全被压在重重叠叠的乱石之下,只有那个心地善良的小和尚被救了出来。
    关于倒灵峰的民间传说,许多人一直将信将疑,以为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长期以来,许多探险者也曾不畏艰险,钻入乱石堆叠、阴暗幽深的倒灵峰洞内发现一些破碎的盆、碗、罐之类的寺院遗物,人们才信以为真。
    六十年代未,笔者在雁荡中学读书时出于好奇,曾邀请几位同学探寻过倒灵峰秘境。  原来那高耸入云的灵峰,因山崩地裂形成了众多洞窟。大小洞穴,互相连通;迂回曲折,阴森昏暗洞内石壁色彩如同石英,晶莹剔透。有的地方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从上到下,洞洞相连,深不见底。
       九十年代初,倒灵峰经雁荡山旅游公司开发后重放光彩,使本来只是个民间传说成为历史遗留的古迹。现有透天、含珠、云雾、隐虎、好运、玲珑、凉风七洞,供游客探险寻奇。若登上洞顶东西瑶台,灵峰诸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眺望四周,群峰竞秀,千奇百怪,若隐若现,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笔者从小生活在雁荡山北麓,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非常热爱,也听祖辈说过雁荡山有关传说,可惜当时年纪太少,至今大多忘却。   
      《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七十年代未由本人搜集整理,连同其他两篇民间故事寄给浙江省民间文学家陈纬君先生。他回信说,雁荡山管理局正在搜集当地民间故事准备出版,叫我赶快将稿件转送给某某。不料,他利用职务之便,趁机将自己的名字挂在笔者之前。在乐清召开第一届文代会时,我曾向文联个别领导谈过此事,此后便隐忍着不想多说——这种事情司空见惯,无须大惊小怪。
      其实,《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最早发表在笔者就读的校刊上,许多老同学都曾看过,有的至今还记得。时隔半年多后,1980年3月才编入《雁荡山民间故事》。由此可见,该民间故事并非别人搜集整理,而是本人根据祖辈讲述整理的。一九八四年国庆节前夕被选入《乐清民间故事选》和陈纬君先生编的《天台山遇仙记》(1984年10月,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等书,许多人早已看过。
      出人意外的是,最近上网发现有人改写了《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内容与本人发表的几乎相同,只是将历史上臭名彰著的秦桧硬强拉来拼凑在一起,纯属编造。不仅牵强附会,滑稽可笑,而且玷污了雁荡山这个美好的传说,实在令人遗憾!若不是子虚乌有,为什么当地许多老前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情节呢?
      从该民间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来说,将它与秦桧扯在一起,也难以令人信服。假如一直以来祖祖辈辈确实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搜集编辑雁荡山民间故事时,为何当时不说而到后来才杜撰呢?
    笔者认为,将秦桧与倒灵峰扯在一起,这完全站不住脚。传说中倒灵峰发生在元朝至正元年,而秦桧生活在南宋末年,早已化为尘土。即使他真的游过灵峰寺,与将近两百年后发生的倒灵峰能有什么关系呢?由此说明,两者毫不相干,将它们扯在一起,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有悖于情理。说难听一些,简直是胡编乱造。民间故事之所以为老百姓所喜爱,是因为鞭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情节合乎情理,符合他们的胃口。否则,怎么能流传于世呢?
      我搜集整理的《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已广为流传,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这些陈年旧事,本来不值得一提。只因至今还有人盗用剽窃,沽名钓誉,故予以说明并将它公之于众,以免再有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混淆视听。
0 k$ u, u; G2 |9 {9 L5 y4 K7 Q3 B

. X0 ]' m, h6 s' J) y
全部回复(2)
本帖最后由 宁静淡泊516 于 2016-8-10 20:38 编辑
2 Z0 L$ U# o+ B5 P& |. E' B* A* S8 z; Y8 [2 o
此稿已做修改,不知如何更新?现将定稿发送给贵网站,请将初稿删除,谢谢!
2016-8-10 20:30:35

【特别说明】关于倒灵峰民间传说

本帖最后由 宁静淡泊516 于 2017-6-25 20:44 编辑 ! j3 Z. I* P9 v, o: B

& q7 Y2 v/ k/ @4 ]
       笔者小时候就听祖辈说,元朝至正元年间,“倒灵峰与渊石门”(即石门潭两岸山崖崩坍陷落)同时发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尽管石门潭陷落扩大已成事实,但两地是否同时发生,没有史料记载,谁也不能肯定。
      关于倒灵峰的民间传说,许多人一直将信将疑,以为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长期以来,许多探险者也曾不畏艰险,钻入乱石堆叠、阴暗幽深的倒灵峰洞内发现一些破碎的盆、碗、罐之类的寺院遗物,人们才信以为真。
     六十年代未,笔者在雁荡中学读书时出于好奇,曾邀请几位同学探寻过倒灵峰秘境。原来那高耸入云的灵峰,因山崩地裂形成了众多洞窟。大小洞穴,迂回曲折;洞洞相连,各具特色。洞内石壁色彩如同石英,晶莹剔透。有的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九十年代初,倒灵峰经雁荡山旅游公司开发后重放光彩,使本来只是个民间传说成为历史遗留的古迹。现有透天、含珠、云雾、隐虎、好运、玲珑、凉风七洞,供游客探险寻奇。若登上洞顶东西瑶台,灵峰诸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眺望四周,群峰竞秀,千奇百怪,若隐若现,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笔者从小生活在雁荡山北麓,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非常热爱,也听祖辈说过雁荡山有关传说,可惜当时年纪太少,至今大多忘却。   
      《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七十年代未由本人搜集整理,连同其他两篇民间故事寄给浙江省民间文学家陈纬君先生。他回信说,雁荡山管理局正在搜集当地民间故事准备出版,叫我赶快将稿件转送给某某。不料,他利用职务之便,趁机将自己的名字挂在笔者之前。在乐清召开第一届文代会时,我曾向文联个别领导谈过此事,此后便隐忍着不想多说——这种事情司空见惯,无须大惊小怪。
      其实,《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最早发表于笔者就读的校刊上,许多老同学都看过,有的至今还记得。时隔半年多后,1980年3月才编入《雁荡山民间故事》。由此可见,该民间故事并非别人搜集整理。
      1984年国庆节前夕,笔者搜集整理的这几篇民间故事,分别被选入《乐清民间故事选》和陈纬君先生编的《天台山遇仙记》(1984年10月,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等书,许多人早已看过。
      出人意外的是,最近上网发现有人改写了《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内容与本人发表的几乎相同,只是将历史上臭名彰著的秦桧硬强拉来拼凑在一起,纯属编造。不仅牵强附会,滑稽可笑,而且玷污了雁荡山这个美好的传说,实在令人遗憾!若不是子虚乌有,为什么当地许多老前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情节呢?
9 h( {# O' Z0 b# l. T      笔者认为,将秦桧与倒灵峰在一起,这完全站不住脚。传说中倒灵峰发生在元朝至正元年,而秦桧生活在南宋末年,早已化为尘土。即使他真的游过灵峰寺,与将近两百年后发生的倒灵峰能有什么关系呢?由此说明,两者毫不相干,将它们扯在一起,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有悖于情理。说难听一些,简直是胡编乱造。民间故事之所以为老百姓所喜爱,是因为鞭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情节合乎情理,符合他们的胃口。否则,怎么能流传于世呢?
8 U  Q% f; i* ]; V- V
      我搜集整理的《倒灵峰》这个民间故事,已广为流传,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这些陈年旧事,本来不值得一提。只因至今还有人盗用剽窃,沽名钓誉,故予以说明并公之于众,以免再有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混淆视听。
7 y0 A& B0 m# {$ s
2016-8-10 20:33: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