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的莲花芯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5-4-5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52 3

温州日报记者 夏晶莹

抗战遗迹:市区景山莲花芯

相关事件:莲花芯因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成为温州城的屏障和进入城区的一大门户。1944年9月与11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莲花芯两次激战,这是温州抗战期间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清明节的前一天,早上8点,细雨蒙蒙。

在市区景山莲花芯景区,过往的扫墓者大多并不知道,这里长眠着无数不知名的抗战英烈。

因鲜有资料记载,更因为时代的偏见,这段历史一直没有引起关注,直到近年来,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莲花芯攻占战的细节逐渐被还原、被充实。昨天,民间志愿团体自发在莲花芯缅怀长眠于此的英烈。

对话人物——老兵戴盛凯,生于1924年

记者:莲花芯攻占战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戴盛凯:一个连160人上去,打完下来清点人数只剩52人。

92岁的戴盛凯没有参加景山的纪念活动,于是,前天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永嘉县岩坦镇溪二村他的家里。

得益于诸永高速这样的通衢大道,即便是偏远的岩坦,从市区出发车程也不过1个小时便能抵达。而当年因为地处偏远,18岁的戴盛凯迫于生计不得不到丽水的碧湖谋生。

20岁那年,因思家心切,戴盛凯回家探亲,未曾想路上遇到国民党部队被抓了壮丁。为防逃兵,他左手臂上被盖了印章,是青黑色的数字“21”。戴盛凯就这样当了兵,“21”代表他所属的部队——新编第21师。从此,这个小人物的命运就跟随着大时代一起跌宕起伏……

没过几天,在丽水的戴盛凯随部队来到温州,“那天天亮给我们吃了一顿饭,就给每个人发枪说要打仗了。”战斗的地点就是莲花芯,戴盛凯记得他们连负责攻一个陡峭的山坳,“日本人在上面用机枪扫射,我们在下面几次想往上冲都失败。第一排的士兵倒下了,就命令我们第二排冲,排长在后面拿枪顶着说:不准退,谁退下来就毙了谁。”进退两难的戴盛凯们选择等待,等到日本人的机枪停止扫射了,才敢往上冲,“但后来日本人又发起反攻,还把我们打退。第二天天亮,清点人数,160人的连只剩下52人。”

饥饿,也在那一天一夜里给戴盛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地势险要,没法送食物上山,戴盛凯就捡日本人丢下的罐头来充饥,“那些已经打开的不敢吃,怕有毒,没有开封的我们才敢吃。”

第二天天亮后,戴盛凯随部队赶往青田作战去了,而后到杭州、再到上海又到南京,最后到达山东,戴盛凯一路随军作战,其中因为受伤还在部队医院里待过一年。至今,他右手臂和左腿上被弹片击中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

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戴盛凯带着一本伤残军人证书才踏上了回家的路。拄着拐杖的戴盛凯走到永嘉沙头镇上就把拐杖扔了,拖着受伤的腿坚持自己走,他说拄着拐杖不好看。

这一趟回家,他足足迟到了7年!乡里一度给戴盛凯在民政部门安排工作,但因为不识字,戴盛凯辞去工作回家种田,在那座18岁时离家就一直想着回来的老房子里,他娶妻生子且一直居住至今。

戴盛凯告诉记者,当年与他一起回温的还有两个瑞安兵,因为没有联系,不知是否健在。

对话人物——老兵黄德金,生于1924年

记者:抓壮丁时已经逃走了为什么又主动去参军?

黄德金:我逃走了弟弟就得参军,弟弟那个时候还小。

昨天上午,92岁的黄德金老人在小儿子的陪伴下重返故地莲花芯,同样的茂林修竹、枝繁叶茂,不同的是,石板台阶取代了泥泞的黄泥地和陡峭的山地。

温州第三次沦陷前,国民党部队来到黄德金所在的双屿正岙村抓壮丁,黄德金悄悄躲了起来,然而没过几天他还是主动去部队报到了,“我不去弟弟就要被抓去了,弟弟那时还小呢。”

黄德金被分在第八独立大队练习轻机枪。第八大队有100来人,莲花芯攻占战开打时,因为熟悉地形,第八大队就负责配合新编21师作战,“在护国寺附近,在我的前面7名战士负责架设重机枪,却不料,被日本人从松台山发射的2枚炮弹击中,全部阵亡,鲜血溅了我一身。”因为是辅助部队,黄德金所在的第八大队很快接到命令要把守桐岭,就从莲花芯撤下来,赶往桐岭守了3天,直到第33师前来接应,第八大队又前往高楼。

1945年,日本战败后,黄德金回到村里,因为消息闭塞,村里人都还不知道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于是,黄德金成了村民口中的“逃兵”。没过多久,黄德金就再次离家来到永乐师管区做后勤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回到双屿种田为生。

对话人物——文史研究者柯永波,生于1938年

记者: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工作?

柯永波:希望客观、公允地对待历史。

2010年,我市编撰的《温州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资料汇编》一书进入统稿阶段,已退休的东方集团干部柯永波受邀帮忙。统稿过程中,他发现有关莲花芯攻占战只有很简单的介绍,一系列数据也十分模糊。

本来对历史就怀有兴趣的柯永波决定追寻真相,柯永波最先到温州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搜集资料,随后又到浙江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不厌其烦地查询资料。得知参加莲花芯攻占战的国民党第88军新21师第62团团长陈章文,后任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就又飞赴成都寻找线索。

一路追寻,一点点补充历史,然而对于颇有争议的战争伤亡人数还是一直难有定论。柯永波与志愿者一起访遍了景山周边的10多个村子和街道,采访了20多位老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竟有不少都对莲花芯战役的惨烈记忆犹新。

寻访中,净水村90岁的老人黄碎兴就回忆了这么一段:因为莲花芯战役的一大攻坚点——老鹰岩附近的一块番薯地属于他们家,战后,父亲见到士兵的尸骨暴露在山野的惨状,便叫黄碎兴与二哥黄永唐收拾尸骨埋葬,“我们花了3块钱雇了村里的一个老乡一起帮忙,半天的时间收了29具尸体,埋葬在十八坟山顶上。”

为了留下老人们珍贵的记忆,柯永波每一次采访都会录音,并整理形成文字,请受访老人按手印,请村里盖章。就这样,莲花芯攻占战的事实逐渐清晰——1944年9月,新编21师61团及63团向莲花芯日军发起进攻,仰攻5次,2次得而复失,与日军肉搏3次;11月新21师62团前来支援,并担任主攻,61团一部助攻,两次战斗共计战亡千余人……在自家的书房里,柯永波将这一段历史向记者娓娓道来。

“做这件工作是希望我们能够客观、公允地对待那一段历史,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正名,同时也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落后就会挨打,毕竟那个时候我们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人,所以才会有那么惨烈的战况。”柯永波说,“其实,这个工作我们做得太晚了。”

对话人物——志愿者徐雯雯,生于1987年

记者:为什么想到做一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

徐雯雯:受到妹妹的感染,我们四兄弟姐妹都是志愿者。

一副雷朋太阳镜架在头顶上,徐雯雯是个时髦的女孩。

虽然昨天早上5点就起床了,活动开始10多分钟后,徐雯雯才匆匆赶到,原来,家住平阳水头又对温州市区不熟,她先坐大巴到市区后打了一辆出租车上到景山。

自去年加入温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后,徐雯雯尽量参加每一次活动。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她家里的四个兄弟姐妹都是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的志愿者,“最先加入的是在宁波读书的二妹,因为在宁波读书期间参与了相关活动,回到温州工作后就加入了温州的志愿队,我们都在她的带动下先后加入进来,除小弟因为还在宁波读书加入的是宁波志愿队外,我们三姐妹都是温州的志愿者。”

腼腆的徐雯雯告诉记者,因为参加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她开始关注并学习了大量有关抗战的历史知识。志愿队的活动主要是寻找抗战老兵、节假日走访慰问老兵等,每次活动结束,徐雯雯都会用心总结活动并写上自己的体会在朋友圈分享,她说这些信息获得的点赞和评论数都很高,远远超过她的自拍照。


全部回复(3)
炮火中的莲花芯·温州日报
http://wzrb.66wz.com/html/2015-0 ... mp;isappinstalled=0
2015-4-5 14:27:31
“文史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5-4-8 16:09:34
abcabc 发表于 2015-4-8 16:09
“文史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

民间力量为主导的研究!
2015-4-8 19:13: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