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这个词中“早期”二字应该说是一个属于时间性的概念,这是与人们受教育的中期和晚期相对而言的。因此,早期教育的性质,与以等级划分性质的初等教育不同,早期教育的时限包括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三个时期,它的教育对象是三岁前和到六岁的儿童,而初等教育对象是六岁以后的学龄儿童。
现在一般说早期教育,指的是0~3岁的教育,3岁以后叫学前教育,0岁之前叫胎教。0~3岁的教育非常受重视,而且很多的关注点都放在这里,因为这个教育是今后一生教育的基础。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有几个核心的问题。因为在这三年当中,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快,要上几个台阶,就是几个关键期。家长应该让孩子把每一个关键期的能力掌握到手,如果过了3岁之后,还有基本能力掌握不够的话,今后的发展就会出问题。
不追求超前从分类来讲,早教内容分几个方面,一个是身体运动的能力,一个是动手的能力,一个是语言的能力,一个是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个是要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这些方面,我们并不指望要超前,说2岁达到3岁,3岁达到4岁的水平,是有些超前,但我们不追求。是3岁该掌握的本领应该非常熟练地掌握到手就行了。
实际能力有差别举例说明。3岁之前要把基本的能力掌握到手,包括很多形成的习惯。比如语言,要掌握说完整的句子,有思维能力,如果这时候没掌握好,就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天生是超常的孩子,非常优秀的孩子,你别耽误他,要保证他有很好的发展。
发展尽量全面一般来讲,不要刻意追求他把能力很好地掌握到手。3岁之内的发展实际上是和大脑结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要全面均衡。从出生时的370克脑重,到3岁时的1200克,这期间长了800多克,就可知这3岁是非常重要的,脑子的发育在这时候基本完成,这时候的发展是做什么活动,脑子就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功能和结构的相互关系。这时候发展要全面,才能为以后学知识打下全面的基础。
早教的根本在于过渡,孩子在三年当中要学会和人交往、生存的方式,包括生存能力,即要教给他各种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方法,并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孩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要经过三年,就要走向社会了,要上幼儿园了,要遵循秩序了,这都是过渡。所以这是早期教育的根本。
总之,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儿童的某些器官以丰富的刺激,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的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和习惯,从而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智力发展。在实践中,一定要遵循儿童的神经心理与体格发育规律,考虑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和确定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否则,任何脱离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早期教育只能是拔苗助长。另外,正确教育应该是注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