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亮 神昭旧志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4-7-20 1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67 4
  宋代

僧行亮、神昭,挈瓶荷锡,至温州乐清山门乡。见西有巨山,穹崇巉崪,因披榛冒灌,行经七日,得一岩穴,稍可栖息,乃芟萝导径,鸠工刊木,首构梵刹。其徒正因,抗表请名,降敕锡额“灵岩禅寺”。

施元孚《雁荡山志》卷五故事有“安禅祖”传,言神昭又称神朗。其徒正因抗疏请额,而雁山灵秀“遂闻京师”。     


全部回复(4)
敕赐灵岩寺额碑记     
    郑向文     
    按释氏书,有大阿罗汉与八百眷属居南赡部洲。自西教东流,历数百载,人莫有知其所者。     
    皇宋太平兴国四年,有僧行亮、神昭因挈瓶荷锡,共访幽奇。至温州乐清之山门乡,见西有巨山,穹崇巉崪,瞻仰愕眙,不能舍去,即相与因溪之源寻山足而入,披榛冒灌,行径七日,遍览周视,疑入异域。然古树老藤蔽亏天日,林巅叶隙时见异峰,贪奇极胜,旧径屡迷。如是者浃辰,得一岩穴稍可憇息,乃旁询耆老,至博咨乡墅,则曰:“是为雁荡山,山顶有荡,不知其大小,秋多鸿雁飞集于上;余波泄注,流为飞泉,高自云霓,悬泻数道,以是名也。传闻故老,中有龙湫,亦莫穷其余也。”亮、昭二僧因卜栖止,乃芟萝导径,诛萧剪薄,丐米近村,鸠工刊木,辟塞发翳,殚极劳苦。逾年之后,山无遁形。岩穴之前,地平如砥;幅员千步,天设穹基;颖峰秀峦,环匝周列。但见白猿金雀飞栖云树;藻气圆光映射林岭。     
    时即有新市居人乐安蒋光赞者,赀产丰茂,乐为胜事。睹兹灵境,发助诚心,遂捐家财首构梵刹,曰亮与昭住持伊始。     
    后于《广藏》中得古禅月大师贯休尝著《罗汉赞》文,至第五诺诅那尊者篇中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之句,则是山也。既名雁荡,而龙湫在焉。而后知南赡部洲罗汉所居,即此山也。     
    至道中,太宗特命中贵人裴愈采风吴会,亲访灵迹,届此山中叹异如等,而以御书五十二轴赐之而去。自是四方缁侣稍集。今上咸平中,有僧正因具状其事,抗表上闻,以名为请,翌日降敕赐额“灵岩禅寺”。     
    自太平兴国己卯,行亮、神昭经始之,厥后光赞、正因修饰之。中间神昭既逝,行亮力募檀信,增严佛乘,塑象范钟,廊堂安众,门宇宏敞,厨库精至。而光赞之了曰文浚,嗣成先志,舍钱百万,鼎新堂构,益加轮奂。至是凡四十年,为屋百余间,费钱五百万,由是,灵岩能事大备,东南之山、寺、石尤绝者,必首推焉。     
    灵岩寺在雁荡山灵岩风景区安禅谷之屏霞嶂下。宋太平兴国二年(979),僧人行亮、神昭游方至此卜栖,新市(虹桥)蒋光赞捐资建梵宇,是为此寺之肇始。至道中(995—997),太宗命中贵人持御书五十二卷轴赐于寺,咸平二年(999)赐额曰“灵岩禅寺”。《碑记》即记述了这段历史颠末。     
    撰文者郑向文(《广雁荡山志》作郑尚文),《县志》和《山志》均称其“通判军州”。通判为职官名。宋太祖鉴于五代藩镇盛权尾大不掉,因以文臣知州。并于各州府置通判,皆以京朝官儒臣充任,与州郡长官共理政事,且握有监察官吏之权。军、州是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监同隶属于路。《文献通考·舆地》载:“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其后又增三路,……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依《碑记》末段“自太平兴国己卯(979)……至是凡四十年”来推算,郑向文撰文应在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     
    碑无存。《记》文参考《永乐乐清县志》、《嘉靖雁山志》、《广雁荡山志》。
2014-7-20 13:10:45
2014-7-20 15:28:10
2014-7-20 21:07:59
一看而过。。。。。。。。。。。。
2014-8-1 15:16: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