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守贤 叶家棣
资料来源:乐清县志通讯1988年第1期
雁荡雪梨又名大头梨,大如人头。1932年大荆镇蔗湖村干福桄家一株梨树上有三枚大梨重达21市斤,其中最大一个达5500克,超过“世界首屈一指的大梨种”——四川花溪大雪梨的最大者1850克的3倍,堪称“世界梨王”。
雁荡雪梨最早于大荆镇蔗湖村干庆满家中庭院内栽植。后经南阁章纪标引栽于南阁。嗣后扩散到全县及全国各地。该梨结果习性好,产量高,耐贮藏。农历八月底即可鲜食,但肉质稍粗硬,味稍酸。贮藏到“春节”前后或延至“霜降”(十月下旬)后采摘,肉质松软,酸甜适度,风味极佳。“霜降”后采摘之梨,具有退热、化痰、治疗红眼睛等药用功能。晚清至抗战前,该梨作为降“火症”良药,售价保持在4~5杖银元一市斤。自抗生素问世后,该梨种作为蒲瓜梨授粉树而继续存在。
蒲瓜梨:因其果形如蒲瓜而得名,因主产地在雁荡北麓之卓南,常人亦称为“雁荡雪梨”。此种系1932年由卓南乡南阁村章纪标从嘉兴引入。该梨个大,产量高,一般单果重500克,肉质细嫩,味甜爽口,但不如“大头梨”耐贮藏。该梨在民国年间经双峰叶环民、卓南章纪标考核,与温岭青屿梨属同一品种,实非本县特产。
以“雁荡雪梨”“蒲瓜梨”为主的梨树之发展,是在1932年南阁章纪标引种之后,乡里见其硕果累累而尾随栽培,因而面积日增。至1958年南阁成为产梨专业村,被定名为“仙溪公社果木场”,1960年连片梨园面积达700亩,范围包括现卓南果木场、上街、下街、前岙孔、地上王、潭头卢村。1969年全县梨园面积最大的卓南乡果木场村,205亩梨园,产梨32万公斤。1984年全县梨园面积达2410亩,总产15000担。1985年开始我县梨中心产区——卓南乡、仙溪镇由于大量培育龙柏苗木而造成毁灭性的梨锈病大发生。梨树大部砍光。我县其他各地虽未遭梨锈病毁灭性侵袭,但由于其果实大,果柄细,成熟期又正值台风季节而大量落果诸原因,因而被柑桔所替换。目前尚有较多梨出产的,有旸谷岙、双峰、大荆、雁东、下塘诸乡镇之部分村庄。但作为“雁荡雪梨”“蒲瓜梨”的原产地,仍有大量梨苗运销全国各地。总数达1500万株。
梨产量高,而又能止渴生津,风味尤佳,在雁荡山风景区市场为游客增添口福,成为旅游佳品,深受欢迎。如何营造防风林,使梨园免受台风之灾,采取必要措施防治“桧柏梨锈病”,仍是我县梨生产中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