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镇蒲溪入海口旁,聚集着盛家塘、盛宅下、蒲湾等村,人口1万多人。这里盛行习武之风,不少高手还办了武馆。徒步来到这里,迎面而来可能就是一位“武林高手”,这不记者在盛家塘村村头屋檐下避雨时,就遇上了连续六年勇夺全国冠军、“中国拳王”杨相中的启蒙师父侯林乐。
□首席记者 朱承立/文 余日迁/摄
海岸线上逼出“习武板块”
记者徒步到蒲溪入海口盛家塘等村庄,得知这里出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连续六年获全国冠军、被授予“中国拳王”称号的杨相中,还出了盛育智、杨相光两名全运会拳击冠军,才知温州海岸线上的这个板块武林高手云集,可谓卧虎藏龙。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三个拳击冠军的启蒙师父都是盛宅下村人侯林乐。侯林乐说,“我们这里从明清开始,几乎人人习武,而且都会两下子,比如板凳拳、扁担拳、锄头用法等,因为那时海盗猖獗特别是倭寇常来侵犯。我外公杨际庚是蒲湾村人,出生于清末,擅长精武十二路谭腿和流星锤,听家人说,他跟精武门有一定关系。”
侯林乐出生于1966年,小时候跟外公学过一些武术招式,但不幸的是,在他6岁时,外公就去世了,他还没有把外公的武术本领学到家。1983年,受电影《少林寺》影响,全国出现“武术热”,17岁的侯林乐同样也想成为武林高手,便拜温州著名武术家金德和为师,此后又到台州、上海等地师从拳击、散打、柔道等名家。
学武有成后,侯林乐回到家乡办了一家小机械厂,1989年又开出武馆,总算圆了武馆梦。当时,蒲溪两岸也开了一些武馆,但因侯林乐名气比较大,拜他为师的人特别多,每天都有四五十人练习,还有不少温岭人租住在这里跟他学。
杨相中15岁、读初一时拜侯林乐为师,不到一年就拿到了乐清少年拳击比赛的冠军。杨相中因此被乐清少年体校看中“挑走”,此后又转入浙江省拳击队、国家队。如今,杨相中已担任浙江省拳击队主教练。
“美丽水乡”旁想重开武馆
1998年前后,学武的人减少,侯林乐关了武馆,远赴贵州贵阳、云南大理、四川成都等地办酒楼。同样,其他武馆也在那几年一一关闭,至今蒲溪畔也没再开出新武馆。
2003年,背井离乡成功“淘金”的侯林乐,回到蒲溪边开起了农家乐。如今,趁着打造浙南水乡的大好机遇,他准备在接近入海口的地方搞一个休闲旅游综合项目,还打算重新开办武术培训基地。侯林乐说,他想把蒲溪的武术文化传播出去。
“相中,温州晚报的记者在我这里采访,我说要在蒲溪边重新开一家武馆,到时请你来当教练好不好?”侯林乐连线了正在杭州的杨相中,便把手机递给了温州晚报记者。
“当然可以!”杨相中说,蒲溪一带有武术基因,说不定又能培养出一些苗子。
侯林乐:
跌倒能爬起就是胜利
记者:请您再分析一下杨相中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因素?
侯林乐:杨相中在拜我为师没多久,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拳击里前摆拳最难打,拳打出去后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脸,别人都要四五个月练,他一个多月就基本掌握了。而且,拳击需要训练躲闪,这左右移动很枯燥,但杨相中跟我说,一点儿都不枯燥,还很有趣。我感觉这中间有天赋的因素,还有他个人对这项武术很感兴趣,乐在其中。不少人跟我习武,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走了,我儿子也没有坚持下来,而他就能坚持下来,跟我就学了一年半,说明毅力也非常关键。
记者:您今年47岁还在练拳吗?
侯林乐:还在练。(说完,就秀出了自己手臂上厚实的肌肉,并把记者带到了家里的顶楼阳台上,这里有一个“木桩”。)我每天都要一番“拳打脚踢”。(说完现场演示了一段拳击和南拳动作。)
记者:为什么您特别指出要让青少年练武?
侯林乐:一方面,现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普遍比较差,习武能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武术是要培养武术精神,我想告诉孩子们,跌倒能爬起来就是胜利。来源:温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