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开上爱车,沿着温州市级交通绿道2号线一路前行,山冈、河流、树林、田野、村落一一掠过。观赏沿途的美景,体验自驾的乐趣,累了,去驿站歇歇脚,或登上观景平台远眺;饿了,去农家乐,尝尝本地特色菜,畅享休闲慢生活;如果觉得白天玩不够,你还可以露营,烧烤、夜钓、数星星。
这条从雁荡到琯头的绿道,全长89公里,现有雁荡山旅游服务中心、屿山村休息点、梅溪生态农场、凌云阁观景平台、陈坦休息点、章山休息点、城北灵山露营点、仙境观景平台、双秦休息点、龙山湖休息点等10余个服务系统。其犹如一条“绿带”,将乐清境内的众多景点串成一条美丽的风景链。
绿道是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作为可以提高生活品质的绿道,自然承载了大家的无限期待。
从拆违造绿到建绿道
绿道之于乐清,绝非偶然,从拆违、造绿到绿满乐清,市委市政府“美丽乐清”的布局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近年来,我市以“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拆违造绿,全面打响乐清城市转型和升级的战役。中心公园、双雁公园、东山公园、清和公园……市区新绿频添。根据《乐清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完善提高”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总长542公里,涵盖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的绿道,串联市域主要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实现生态景观交通三网融合,打造绿色城乡一体生活空间,形成完整的水路与陆路游憩网络。
而绿道,则是串起这些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的绿色“动脉”了。现有公园、广场为“点”,城市绿道为“线”,全市整体山水成“面”。绿道规划追求的正是“点、线、面结合”,从而形成从低等级绿网到高等级绿网依次推进的城市生态系统。
芙蓉镇屿山村休息点是交通绿道2号线的一个服务系统,多年前,这个点是山老区公路施工建设时的一个弃碴场地。山老区公路通车后,这里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2011年,村里集资在这片荒地上建公园,并打造了廊亭、水池等设施。“绿道2号线经过这里后,我们这个公园因地制宜,派上了大用场。”屿山村村民老吴说,在实地考察该村地貌后,工程师们对这里进行了整体规划,让这个休息点变得更加吸引人。“现在每到周末,就有很多游客到我们村这个绿道休息点游玩,有时候还爬爬我们的后山,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
绿色动脉串起乐清山水
“从2012年开始,3年时间里,将完成总长161公里的交通绿道建设,其中温州市级交通绿道2条110公里,县级交通绿道5条51公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温州交通绿道网规划,我市还有一条温州市级交通绿道为1号线雁楠公路乐清段。“雁楠公路乐清段交通绿道目前正在启动建设,明年上半年将完成休息点、自行车点、露营点等建设;2号线交通绿道已基本完工,目前处于完善提升阶段,接下来还将增设坭垟村和淡溪水库两个休息点,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的休闲条件。”
另外,5条县级交通绿道为: 大荆镇中庄村至仙溪镇南閤村,全长8公里;雁荡镇至西门岛,全长10公里;芙蓉镇至清江镇石陈村,全长10公里;淡溪水库至白龙山,全长11公里;乐成至城北,全长12公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底,他们将完成这5条绿道的绿化工作。
在交通绿道已成形的同时,我市的森林绿道和城镇绿道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雁荡狮子山森林公园、淡溪桂岩山森林公园、柳市东仁宕森林公园……今年,我市在建森林公园7个,完成森林绿道约70公里。“森林乐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到2014年底,全市将建成17个森林公园,形成“一镇一森林公园”的生态休闲服务体系,同时建成140公里森林绿道,建起覆盖全市的绿道网络体系。
此外,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以晨沐广场为起点,晨沐广场至中运河二期绿道、胜利河绿道、北界路绿道、宁康西路绿道,东山公园至汽车站北侧绿道、滨海生态公园至盐盆山绿道——构筑“两横四纵”绿道网,并将中心公园、双雁公园、市民公园、东山公园等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串联在一起,总长41.1公里。同时,根据绿道系统的距离和功能,这片绿道网中还设置了十余个一、二级驿站,包含了休息、便利店、公厕、交通换乘等,并用彩色沥青铺装,将机动车道、慢行道分开,提供自行车和步行的休闲游憩功能。
我们期待“绿道”带来的幸福生活,更期待迎来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重塑,带动乐清新一轮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