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需要绝对的细心 洁白的宣纸,乌黑的油墨,通过活字印刷工艺,一个个铅字跃然纸上。排序、装帧,制作成一册家谱…… 在仙溪镇南閣村,70岁老人章小明还保留着手工印制家谱的技艺。 传承的是家族历史 靠墙立着好几个木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是方格子,格子里密密麻麻全是铅字,按汉字偏旁部首有序摆放。靠窗的桌子上摆着两块活字版,版上安好了很多铅字。 这里便是章小明印制家谱的“工作室”,虽然摆设简陋,但宣纸馨然,油墨飘香,透着一股特有的书卷气息。 据仙溪镇文化站站长章纪宇介绍,章小明是村里的“读书人”,擅长书法,精通棋艺。1983年,章氏后人修谱,请了玉环的两位印制家谱师傅,也邀请章小明前去“打下手”。 “看师傅们印制家谱,我就跟着学。”章小明说,当时,他第一次接触活字印刷,满心好奇,对这门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章小明虚心好问,将印制工艺一一记在了心里。 此后,章小明从温州等地购置了铅字、油墨、宣纸等一整套工具,准备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家谱是要世代相传的,传承的是历史。”章小明说,宣纸有“千年寿纸”之称,正是印制家谱最合适的纸张,但宣纸柔软,不适合机器印刷,只能手工操作。因此,手工印制家谱还是有需求的,温岭、温州等地的家族常慕名而来,请章小明帮忙印制家谱。 需要绝对的细心 “印制家谱,需要的是绝对的细心。”章小明说,“一个字也不能错,辈分、姓名、出生年月,都要一遍遍地校对。” 在章小明看来,印制家谱是一件极其严肃、严谨的事,保证家谱的准确性是第一要务。每每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他都要再三核实,或者向家谱的主人家询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 在章小明“工作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康熙字典》、《古文观止》、《说文解字》等书籍,其中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几乎看不清封面上的字了,可见曾被无数次翻阅。 劳神费时的“工程” 跟机器印刷不同,手工印刷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非常繁琐,是一项既劳神又费时的庞大“工程”。 章小明说,印制家谱有打稿子、制版、印刷、分页、装订等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的。如其中的制版工序,要把一页纸上用到的字一一找出来,安在活字版上。有时候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腰酸脖子疼,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分页、装订等工序主要由章小明的家人负责。在一楼另一个大房间里,桌上、床上码着一张张印好字的宣纸。章小明的女儿在分页,章小明的妻子在裁封面,进行装订。因不能分神,她们互不交谈。 印制一份家谱,一般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如果遇到后人多的大家族,印制时间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