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民国知识分子傅国涌之梦

[复制链接]
江南雨√ 发表于 2013-6-1 19: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26 7
  本报记者 黄晓慧文/图
  5月19日,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做客温岭北山昂志范聚乐部的阁楼读书会,作《民国知识分子不同梦想》讲座。讲座进行时,从网上获知消息赶来的粉丝挤满了房间,窗外也站了不少人。

深入浅出,讲述民国知识分子的梦想

  傅国涌是乐清市大荆镇人,这是他第三次到温岭。 “一代有一代的梦想。”他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以许多老照片、老杂志,再辅以他绘声绘色的演讲,与听众一起回顾了民国时的那一段段历史往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几个相遇。”他说,少年时最重要的是与什么书相遇,这样精神世界会被改变,其次是与人的相遇,还有就是人的一生与大世界、大事件的相遇,像宋教仁遇到了辛亥革命,胡适遇到了“五四”运动……这些人遇到了那个时代发生的大事,于是,这些相遇就改变了时代。

  宋教仁参与缔造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民国初年,他与他的战友们展开梦想的翅膀,但是他最后却壮志未酬,被一颗子弹暗杀了,他们的梦想没有实现。同是80后的鲁迅则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一路看下来,成就了一代文学家。

  “1890年出生的胡适等人,赶上‘五四’运动,他们展开了各自不同的梦想,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的命运遭际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为自己的追求竭尽全力。”他说。

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思考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意犹未尽,提了许多问题。

  有听众问傅国涌怎么理解“民国精神”、“民国热”和陈丹青所说的“民国范儿”,傅国涌作了认真的解答。

  傅国涌说,他理解的“民国精神”,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多元”。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不论政治倾向如何,他们所做的梦是多元的,并且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民国时代,惟有“多元”这个词能概括“民国精神”。

  傅国涌认为,陈丹青是一位优秀的人物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和随笔作家。陈丹青有非常好的感性领悟能力,他提出“民国范儿”这个词,相信不是他的原创,正如“潜规则”这个词,也不是吴思首先想出来的,只是吴思将这个词写成了一本书才流行开来。陈丹青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他个人的影响力,将“民国范儿”这个词公共化,借助大众传媒引起公共关注,他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

  傅国涌还认为,“民国热”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我们想“回头看”,以民国来观照现在。当前图书市场上的“民国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将民国作为消费对象,如一些消费民国、迎合市场、迎合大众的图书。二是由学界的一些学者对民国进行更深入的方方面面的研究、挖掘、整理,并且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经验。总之,我们要了解民国,应当多关注学者的研究,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独立的思考。

  傅国涌说,如果说“民国精神”的实质是“多元”,那么“民国范儿”就是“包容”。人们熟悉的鲁迅和胡适,就代表了民国的两面,如果说鲁迅是尖锐的、批判的、冷峻的,那么胡适就代表宽容的、建设的、阳光的,这两面合在一起,就是历史真相。这两人实际上是“民国范儿”的一体两面,过去我们只看见鲁迅,看不见胡适,但是也不能只看见胡适,看不见鲁迅,而应两者都看,这是民国范儿的一个特征。

治学看重第一手资料,对纸质史料更有感情

  因为傅国涌在研究中引用了大量的不常见的史料,记者就问他:“看的历史资料中,是数字化的还是传统纸质的为多呢?”

  傅国涌回答说,他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阅读习惯。“如果一些资料已经数字化,而纸质的又不容易找到,我也不排斥用数字化的资料。一般来说,我轻易不用网络上的资料,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资料,作为职业史家的标准,是基本上不会用的,因为能搜索到的常见资料,基本上是大家用滥了的。我们看重的不是是否数字化的问题,而更看重的是材料是否一手,主要是材料的可靠性。历史主要在于真相,要关注事实,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史料的可靠性。而且,作为个人使用习惯,我可能对纸质的东西更有感觉。书是可以拿在手上的,电脑屏幕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傅国涌说,他家里有两万多册藏书,他知道每本书的来历,“这本书是哪一位朋友送的,那本书是从哪里购来的,每本书都带着人类的情感在里面。”

以上内容来自:温岭日报

全部回复(7)
一看而过                       
2013-6-1 20:31:44
飞过
2013-6-1 21:35:07
拿荆币就走人
2013-6-1 22:58:58
说民国精神不如说是洋务运动的结果。
2013-6-2 05:33:32
不错
2013-6-2 08:20:57 来自手机
飞过
2013-6-2 23:11:53
听说过这人
2013-6-3 21:14: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