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孩子怕打针,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不要打针我要吃药”。他爸爸说:“那你等会儿与医生商量商量看,可不可以不打针,我们听医生的”。于是他每次就主动地向医生提出这个要求,有时医生同意不打针他就特别的高兴,有时说必须得打针,那他也没办法。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交流结果。我们明白了和孩子商量的好处是:既尊重了孩子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独立性开始体现出来了。再举看病的例子。记得有次带儿子看医生,医生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我儿子响亮的回答:“后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我正要纠正时,没想到医生却开心地笑着说:“没关系,我听得懂!”大概儿科医生听惯了孩子的语言吧。对比另一个场景:一个母亲带着已读高中的孩子去看病,这个母亲总是抢着代替儿子的回答,以致医生生气地批评这个母亲说:“他自己会说的”。看来医生也喜欢与孩子本人交流的,真庆幸我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儿子考上了乐中重点班,我又遇到了一些类似的经历,乐清中学选拔学生去新加坡夏令营,我儿子也很荣幸地被选中了。那天到公安局办签证,公安局一下子来这么多的人,自然各个窗口都是长长的队伍。本来这些都是大孩子了,他们自然能办好事情,可是我们的家长都在那里替孩子填表、排队,孩子却在那儿玩。也许我可能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所以那天我只需要在家长签字的时候亮个相而已。 教育故事二: 热爱劳动好处多 儿子小时候时常跟着我去买菜,慢慢地我跟着他买菜,也就是说,由他作主由他和摊贩交流,我只管付钱。孩子读小学高段以后,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记得有次去温州开会估计到家会很迟,于是我鼓励儿子“妈妈回家会很迟了,倘若我到家时能吃到你做的饭,那该多高兴啊!”儿子爽快地说:“妈,没问题!”到家后,儿子已经准备好了三菜一汤正等我回来吃呢!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想每个做母亲的即使工作再辛苦或路途再劳顿,看到这种场面也一定倍感温馨、精神抖擞了。记得在他11岁的时候,我的表妹也是他的老师来我家玩,我鼓励他由他来招待老师,于是从列菜单到预算开支以及买菜炒菜基本都是他一人完成。他的家务活以及待人接物、理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孩子喜欢做事也喜欢和我们交流一些奇思妙想或自然科学知识,他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学问,什么食物相克啦,巧开瓶盖啦,他经常会把书本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半年他在学校报的兴趣小组就是“生活中的化学”,我相信在这个小组活动中他的优势一定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当然有些家长不主张孩子干家务可能还是因为怕孩子出安全问题或遇到其他一些困难。其实也正因为孩子承担了压力,经受了挫折,克服了困难,孩子才得以成长。记得儿子读初二那年有次他买了一个发臭发黑了的鳘鱼头,回家后我说“看来那个小摊贩欺负你这个未成年人了!”当时我估计让他独自去换回来可能他会胆怯,但是这样的交涉实在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于是我和他讨论出如何换鱼头的方案,帮他一一排除掉他所顾虑的,为了给他壮胆我又给他手机,说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妈妈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最后他顺利地换回一个新鲜的大鱼头。我永远记得他当时推进门的刹那,那神气简直就像一个凯旋回来的将军。是啊,他得到的锻炼怎么可以拿这个鱼头的价值来比拟呢! 教育故事三: 家有男孩真幸福 儿子大概读小学四年级时,我曾问过儿子:“咱们家共有三个人,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应该照顾谁啊!”儿子很干脆地回答:“当然照顾妈妈啦!”记得有次放假期间老公出差了,我就对儿子说:“儿子,以前妈妈一个人在家一到睡觉时就有点害怕,现在有你在,妈妈感到安全和踏实多了,有儿子真好啊!”儿子说了句“妈妈,没事的,你放心睡吧!”于是,在生活中遇到我不擅长处理的事情或问题时,我便会特别地称呼“儿子,你来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都直呼他的名字,而当我遇到困难需要他帮忙时就不叫他名而特别突出“儿子”这个让他感到自豪的称呼。他在爽快地答应的同时,总会流露出一种作为男子汉帮助母亲、保护女性的自豪与得意。现在,家里遇到力气活、技术活他就主动地做。我和他一起出门的话,寻找路线或有什么重的袋子那都是他的事,而我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做小女人的自在了。我的鼓励和肯定使得他越来越有绅士风度了,例如每次和他一起坐出租车,他都会帮我把车门打开,等我下车或坐好后他再关上。进出小区单元楼的门,他也会等我安全进出后再关门。这些举动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我常说:“有儿子真好!” 【理性分析】 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有爱父母的机会。现在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能力不好或不听话。试想家长什么都要包办代替的,孩子哪有机会锻炼?而我们连孩子“前天”“后天”都分不清的时候就尽可能地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不是不负责,其实做父母的责任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而不是依赖。 现在的中学生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干家务事到学校学,放假在家却拼命要求孩子学习。如果只重智商轻情商的话,最后可能连智商也提高不上。因为小时被溺爱的孩子,容易养成不求上进、意志薄弱、傲慢、任性的性格,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父母之上,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游手好闲、极端自私的人。因此家庭教育,要从最基础的孝敬父母的品德与自立意识及劳动能力的培养开始。 【操作要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已走进一个误区,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什么热爱劳动的。只要孩子书读好,家务活会不会又有什么关系,将来能挣到钱,自然可以雇人做。”事实上我认为劳动不只是生存的手段,也是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意志、开发智力的必然途径。于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遵守着以下几个原则: 1、让孩子在家里有固定的工作,如洗碗、扫地、买菜、拖地板等日常事情,分一些给孩子干,并且负责到底,有利于帮助孩子了解家里的生活、了解父母。 2、在生活中,采用“协议式”教育,与孩子讨论解决的方案,使他明确方向,培养和训练孩子自己选择和作决定的能力。 3、对孩子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赞赏作为给孩子的奖励。如经常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有儿子,妈妈真幸福。” 4、生了男孩,做母亲的就要培养他的责任感,培养他的自立自强,宽容大度,懂得保护女性等品质,做母亲的不要显得太强势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孟育群徐岫茹等著新世界出版社 2、《好父母好孩子》卢琴著 漓江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