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乡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2-12-13 09: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37 8
双峰乡位于县城北偏东。东连大荆镇及东林、石坦两乡,南接雁东乡,西南邻仙溪镇,西北毗连叶家垟乡,北与旸谷岙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龙避岙村,距县城36.5公里,即北纬28°25′。东经121°07′处。   

    该乡以境内有两座耸立的山峰(俗称金山、银山)而名双峰。解放前为双峰乡。1949年解放后沿称双峰乡;1956年与岩溪乡合并仍称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双峰管理区,属仙溪公社;1961年管理区撤销,成立双峰公社;1983年11月,划出叶家垟、上六坪等6个大队,另立叶家垟公社,本社仍用旧名;1984年3月政社分设,改称双峰乡,属大荆区。总面积23.2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3793户,14937人。其中集体户10户,ill人;综合居民53户,127人。除畲族1人外,均系汉族。

    该乡三面环山,山皆不高,最高为笔架山,海拔334米。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有三大溪。一溪由旸谷岙从北向南;一溪自叶家垟西北向东南;一溪自石坦由东北向西南。汇流入雁东乡境内经石门潭东流入海。溪流落差较大,水流急湍。境内各村舍,大多依山坡而筑,或偎山岙而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7.3℃,年均降水量约1714毫米,无霜期258天,利于农林业生产。   

    大荆镇至甸岭、仙溪、卓南、龙西、旸谷岙等公路,皆经过该乡,为大荆区西北之门户,交通颇便利。     

    全乡有粮食耕地4362亩,林业用地21721亩,山多地少,多辟山垒建梯田,或筑溪坝开垦沙地,面积小,块数多,土质贫瘠,多系黄泥土与石砂土。解放后沿溪两岸筑防洪堤15000米,改善排灌条件,变旱地为水田。1986年粮食平均亩产448公斤,总产1954吨。山场以薪炭林为主,有11213亩,用材林115亩,竹林530亩。并积极发展经济林,已开辟茶园794亩,柑桔园3404亩,梨园472亩。副业生产以培植蘑菇为主,最多时培植面积达43万平方米,占全区首位。此外,制马鞭、采吊兰(鲜石斛)皆有悠久历史,成为该乡青壮年主要副业,常远涉两广、川、滇等省采集中药,以供医用。     

    有乡办企业8家,从业人员316人,1986年全乡工业总产值为133万元。

    现有中学2所,13个班级,教工31人,学生805人。小学11所,47个班级,教师63人,学生1653人。乡有影剧院、广播站、文化站各一。有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7人;新坊分院1所,医务人员5人。   

    名胜古迹有古双峰寺,在双峰之间,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

    该乡系革命老区。解放前为我党游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龙避岙(Longbi’ao)行政村342户,1353人。村民委员会与乡人民政府驻龙避岙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龙避岙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避岙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改名黄皮岙大队,属双峰公社;1982年1月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龙避岙行政村,属双峰乡。辖3个自然村。耕地460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种茶叶、果木等经济作物。     
    龙避岙(Longbi’ao)村106户,447人。一名涨山头。双峰乡人民政府及龙避岙村委会驻地。     
    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龙避岙属山门乡二十一都。地人传说,明·洪武皇帝曾到此山岙避过难,故以龙避岙名村。位于县城北偏东36.5公里。属半山区。     
    岙里(Aoli)村102户,390人。     
    村处于龙避岙里首,故名。     
    下麻车(Xiamache)村134户,516人。     
    该地原有榨油作坊(俗称麻车),村建其下首,故名下麻车。



    长垟(Changyang)行政村285户,1255人。村民委员会驻长垟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长垟村,属岩溪乡;1956年并入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长垟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长垟行政村,属双峰乡。辖6个自然村。耕地454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     
    长垟(Changyang)村66户,297人。长垟村委会驻地。     
    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长垟属山门乡二十一都。村前有片长条田垟,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40.7公里。属半山区。   
    高埠头(Gaobutou)村62户,287人。     
    村前有条长而高的溪坑埠头,故名。     
    岩头(Yantou)村80户,330人。     
    村后山上有大岩,故名。     
    路廊(Lulang)村25户,124人。又名长垟路廊。     
    村前有一座供行人小憩的路廊,故名。     
    小丁岙(Xiaoding’ao)村48户,194人。     
    村前溪中有石步丁(行人过溪的踏脚石),村居山岙内,故名小丁岙村。     
    长垟墩(Changyangdun)村4户,23人。     
    村建于长垟村一里外的高墩上,故名。     



    后岙(Hou’ao)行政村186户,823人。村民委员会驻后岙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后岙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后岙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后岙行政村,属双峰乡。辖4个自然村。耕地36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茶叶、果木等经济作物。     
    后岙(Hou’ao)村47户,232人。曾名四份头。后岙村委会驻地。     
    据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后岙属山门乡二十四都。村坐落在新坊村后的山岙里,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40.4公里。属山区。     
    林家(Linjia)村64户,288人。     
    以姓名村。     
    前门山(Qianmenshan)村21户,81人。     
    村前是山,故名。     
    上屋(Shangwu)村54户,222人。     
    住屋集中在后岙村的上方,故名。     



    湖口(Hukou)行政村257户,1162人。村民委员会驻湖口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湖口村,属岩溪乡;1956年并入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湖口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湖口行政村,属双峰乡。辖2个自然村。耕地448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茶叶、果木等经济作物。     
    湖口(Hukou)村240户,1090人。湖口村委会驻地。     
    明·隆庆壬申(1572年)《乐清县志》载,湖口属山门乡。以村口有湖得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9.3公里。属半山区。     
    西岙坑(Xi’aokeng)村17户,72人。     
    村建于山岙西首,故名。     



    安然(Anran)行政村197户,869人。村民委员会驻安然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安然村,属荆北乡;1956年并入镇安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安然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安然行政村,属双峰乡。辖1个自然村。耕地35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并辟有水果园地。     
    安然(Anran)村189户,869人。安然村委会驻地。     
    村坐落在燕山前面,俗称燕前。“燕前”与“安然”方言音近,遂讹变为“安然”。位于县城北偏东40.5公里。属半山区。



    水碓舟(Shuiduizhou)行政村68户,295人。村民委员会驻水碓舟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水碓舟村,属岩溪乡;1956年并入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水碓舟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水碓舟行政村,属双峰乡。辖1个自然村。耕地143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植果木。     
    水碓舟(Shuiduizhou)村68户,295人。水碓舟村委会驻地。     
    村西溪中,建有一座春米的水碓,远望似舟,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9.5公里。属半山区。



    新坊(Xinfang)行政村512户,2150人。村民委员会驻三退村。     
    明·永乐戊戌(1419年)《乐清县志》载,新芳属山门乡。后因“芳”、“坊”同音,演变为新坊。1949年解放后为新坊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新坊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新坊行政村,属双峰乡。辖6个自然村。耕地104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果木。     
    三退(Santui)村156户,655人。新坊村委会驻地。     
    古时村中建有一座三退(即三进)房屋,后发展成村,因名三退。位于县城北偏东39.5公里。大荆至旸谷岙公路穿村西而过,属半山区。      新基(Xinji)村135户,522人。     
    古时村人辟新基,筑新房,后以发展成村,即名新基。     
    朱家亭(Zhujiating)村74户,306人。     
    村有朱姓人在大路上造一凉亭,人称朱家亭,村即以亭名。     
    兰田(Lantian)村50户,221人。     
    以村人在滥浆田上建屋得名滥田,而“滥”与“兰”方言同音,遂雅化为兰田。     
    屿边(Yubian)村72户,341人。     
    村民在屿山边沿建房,故名。     
    西沿(Xiyan)村25户,105人。     
    村建在西沿埠头附近,故名。     



    平园(Pingyuan)行政村283户,1218人。村民委员会驻平园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平园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平园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平园行政村,属双峰乡。辖4个自然村。耕地52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并辟有柑桔园地。     
    平园(Pingyuan)村139户,604人。平园村委会驻地。     
    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平园属山门乡二十三都。村北山脚有块平坦的园地,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8公里。属半山区。  
    西山下(Xishanxia)村90户,384人。     
    村建于西山岭脚,故名。     
    前同坑(Qiantongkeng)村37户,149人。     
    村处于山坑的前方,故名。     
    堂坦(Tangtan)村17户,81人。     
    村建在和尚堂旁边的一片平坦上,故名。  



    双峰(Shuangfeng)行政村377户,1493人。村民委员会驻双峰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双峰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双峰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双峰行政村,属双峰乡。辖8个自然村。耕地74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林业和果园。     
    双峰(Shuangfeng)村133户,517人。双峰村委会驻地。     
    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双峰属山门乡二十三都。村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座山峰,名蜡烛峰,又名金山、银山,故称双峰。位于县城北偏东37.2公里。属山区。     
    下平园(Xiapingyuan)村54户,221人。     
    村处平园下首,故名。     
    麻车冈(Machegang)村70户,288人。     
    村建在麻车山冈附近,故名。     
    隔溪(Gexi)村37户,140人。     
    该村与邻村隔溪相望,故名。     
    叶滕岭脚(Yetenglingjiao)村10户,40人。     
    村处叶滕岭山脚,故名。     
    后汪(Houwang)村65户,259人。     
    古时原有村庄,后因汪姓人续居此村,因称后汪村。     
    茅山后(Maoshanhou)村5户,15人。     
    村处茅山后面,故名。     
    寮坑(Liaokeng)村3户,13人。     
    村建于山坑里茶寮附近,故名。     



    老鼠嘴(Laoshuzui)行政村148户,639人。村民委员会驻老鼠嘴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老鼠嘴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老鼠嘴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老鼠嘴行政村,属双峰乡。辖1个自然村。耕地30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番薯为次,兼营柑桔、梨等果木。     
    老鼠嘴(Laoshuzui)村148户,639人。老鼠嘴村委会驻地。     
    清·道光丙戌(1826年)《乐清县志》载,老鼠嘴属山门乡二十一都。村西北有鼠山,其“嘴”向村,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7.5公里。属山区。     



    上陈管(Shangchen’guan)行政村161户,752人。村民委员会驻上陈村。     
    1949年解放后为上陈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陈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以所辖上陈、上管两村名组合,更名为上陈管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上陈管行政村,属双峰乡。辖2个自然村。耕地276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种茶叶和果木等经济作物。办有枕席厂。     
    上陈(Shangchen)村104户,482人。上陈管村委会驻地。     
    以姓名村,冠“上”字,以取兴旺向上意,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7.2公里。大荆至旸谷岙公路经村西而过。属山区。     
    上管(Shangguan)村57户,270人。     
    以姓名村,冠“上”字,以取吉祥,故名。



    上閤口 (Shanggekou)行政村193户,748人。村民委员会驻上閤口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上閤口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閤口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乡;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上閤口行政村,属双峰乡。辖1个自然村。耕地315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种柑桔、梨等。     
    上閤口(Shanggekou)村193户,748人。上閤口村委会驻地。     
    明·永乐戊戌(1418年)《乐清县志》载,閤口属山门乡。以地处南閤、北閤两村出口的北首而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6公里。大荆至甸岭、龙西等公路,经村北而过。属半山区。




    下閤口(Xiagekou)行政村236户,1018人。村民委员会驻下閤口村。     
    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下閤口村,属双峰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下閤口大队,属双峰管理区;1961年属双峰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下閤口行政村,属双峰乡。辖2个自然村。耕地323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植柑桔、梨等果木。     
    下閤口 (Xiagekou)村218户,930人。下閤口村委会驻地。     
    明·永乐戊戌(1418年)《乐清县志》载,閤口属山门乡。因地处南閤、北閤两村出口处南首,故名。位于县城北偏东36公里。属半山区。     
    下大坦(Xiadatan)村18户,88人。     
    位于大坦下首,故名。     



全部回复(8)
一看而过                 
2012-12-13 09:57:55
飘过
2012-12-13 12:35:29
后汪人······雄起
2012-12-13 13:35:52
路过
2012-12-13 17:02:22
飞过
2012-12-13 21:16:39
什么时候的啊?才这么点人吗
2012-12-21 17:12:00
什么时候的啊?才这么点人吗
2012-12-21 17:12:20
好少的人啊
2013-1-2 14:08: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