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样板 于 2012-12-1 22:06 编辑
在水涨乡,流传着一种叫《 大贫跳,的民间舞蹈。过去,每年农历七、八月的东岳大帝庙会,在长长的迎神行列中,总有一支身穿破衣、手拿烟筒的乞丐队伍,他们边走边唱边舞,即兴说唱,褒贬利弊,风趣生动,唱,跳的内容常使财主豪绅不快,称之为《大贫跳》 ,时间一久,该舞的名称也就沿袭下来。因唱词中有“咿嘛嗨”三字,因此艺人中也有称此舞为“咿嘛嗨”的。
关于《 大贫跳》 的起源,据家住水涨乡的传授者杨玉明(1930 年生)说,他是跟同村老艺人杨定芳学的,而杨定芳在六十多年前的一次庙会跳过(当地最后一次东岳大帝庙会。后因百姓逃避国民党政府抽壮丁,无心活动,以及庙会耗资大等原因终止)。遗憾的是现在杨定芳已去世,不复能追溯其师承之源。
当地艺人杨玉明、杨忠财(1935年生)、杨章豪(1939 年生)三人根据师傅杨定芳早年对该舞介绍的情况回忆: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正值安史乱后,十室九空,江南一带穷人,执一杆竹烟筒,结伙成带,捕蛇为业,乞讨为生,那竹烟筒既能防身打狗,其烟油又能治蛇毒。唐乾符五年(公元878 年),黄巢起义军横渡长江,进入安徽、浙江境内,向福建开拔,当路经乐清水涨时,义军的先行者化装捕蛇的乞丐来侦察探路,并用“莲花落”调填词,揭露当时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号召人民起来造反,义军的歌舞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大贫跳》 。
又据雁东乡田岙老农方圣光(1913年生)谈及,乐清白溪楼下村的晚清武监生张仁鹏曾在一次喜宴中拒绝布施,侮辱老年乞丐,引起众怒。温州、台州二府的乞丐因此而云集楼下村庙中,有的背长袋,有的握烟筒,边说边唱,数说张仁鹏为富不仁、鱼肉乡里的罪恶,但最后仍被张仁鹏伙同七个门生武举人,勾结 大荆都司派兵镇压下去。这虽与《大贫跳》 舞之源无直接关系,但也可看出在晚清仍有乞丐成帮,用说唱方式同富豪做斗争的现实。水涨乡的东岳大帝庙,供的是《 封神榜》 中神话人物黄飞虎。迎神盛典之日,前有“八骏马”开路(传说一天深夜,东岳庙的“到此方知”匾下,竟系着八匹骏马。因此东岳出巡时,都要“八骏马”前导),琴箫鼓乐、仪仗执事,威严显赫,隆重豪华。节目有打十番、走高跷、坐台阁、蹬梗台、打水盏(水流星)、抛刀、玩缸、扮逃婆、敲竹杠等。
《 大贫跳》 的演出,一般五至九人,一人领唱,众人随和。舞蹈表演者一人,头戴毡帽,身穿“三勿象”(即长衫前襟袒露,衣角斜吊,腰围布带)。所用道具是一支约80 厘米长的竹烟筒,烟筒的握法是一把抓,烟斗朝外。以唱为主,动作幅度不大,舞蹈风格朴实,舞者胸部微含,背略躬,并有上提的感觉。双腿微屈,脚步移动有明显的顿挫感。《大贫跳》 唱的是通俗、简单的“莲花落”,此曲上、下句基本对称,旋律也十分简单,其唱词大多是临时编就,但也有一些常用唱词,如:“浙江千里到长安,天下终南第一山。三山五岳都跑遍,十八省码头我都开,难兄难弟心一条,一条烟筒随身宝”等。他们在迎神庙会中,可以痛骂一些群众所不齿的人,如:“你这个婆娘是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偷鸡形…… ,有时被讥讽的婆娘往往回去以泪洗面,甚至气得大病一场。但因为舞者为神表演,代神执言,故有些豪绅、贪官当场被辱,亦只能哑巴吃黄莲,恨在心头,而不敢公开报复。显示了该舞艺人诙谐幽默,不畏强暴的性格。
《 大贫跳》 老艺人杨定芳在五十年代,把技艺传给杨玉明、杨忠财、杨章豪等,后经加工整理改称为《 烟筒舞》 ,并参加过温州地区的民间舞蹈演出。 2007年3月,入选乐清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