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贫跳起源和现状

[复制链接]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2-12-1 2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23 12
本帖最后由 老马样板 于 2012-12-1 22:06 编辑

在水涨乡,流传着一种叫《 大贫跳,的民间舞蹈。过去,每年农历七、八月的东岳大帝庙会,在长长的迎神行列中,总有一支身穿破衣、手拿烟筒的乞丐队伍,他们边走边唱边舞,即兴说唱,褒贬利弊,风趣生动,唱,跳的内容常使财主豪绅不快,称之为《大贫跳》 ,时间一久,该舞的名称也就沿袭下来。因唱词中有“咿嘛嗨”三字,因此艺人中也有称此舞为“咿嘛嗨”的。
    关于《 大贫跳》 的起源,据家住水涨乡的传授者杨玉明(1930 年生)说,他是跟同村老艺人杨定芳学的,而杨定芳在六十多年前的一次庙会跳过(当地最后一次东岳大帝庙会。后因百姓逃避国民党政府抽壮丁,无心活动,以及庙会耗资大等原因终止)。遗憾的是现在杨定芳已去世,不复能追溯其师承之源。
    当地艺人杨玉明、杨忠财(1935年生)、杨章豪(1939 年生)三人根据师傅杨定芳早年对该舞介绍的情况回忆: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正值安史乱后,十室九空,江南一带穷人,执一杆竹烟筒,结伙成带,捕蛇为业,乞讨为生,那竹烟筒既能防身打狗,其烟油又能治蛇毒。唐乾符五年(公元878 年),黄巢起义军横渡长江,进入安徽、浙江境内,向福建开拔,当路经乐清水涨时,义军的先行者化装捕蛇的乞丐来侦察探路,并用“莲花落”调填词,揭露当时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号召人民起来造反,义军的歌舞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大贫跳》 。
   又据雁东乡田岙老农方圣光(1913年生)谈及,乐清白溪楼下村的晚清武监生张仁鹏曾在一次喜宴中拒绝布施,侮辱老年乞丐,引起众怒。温州、台州二府的乞丐因此而云集楼下村庙中,有的背长袋,有的握烟筒,边说边唱,数说张仁鹏为富不仁、鱼肉乡里的罪恶,但最后仍被张仁鹏伙同七个门生武举人,勾结大荆都司派兵镇压下去。这虽与《大贫跳》 舞之源无直接关系,但也可看出在晚清仍有乞丐成帮,用说唱方式同富豪做斗争的现实。水涨乡的东岳大帝庙,供的是《 封神榜》 中神话人物黄飞虎。迎神盛典之日,前有“八骏马”开路(传说一天深夜,东岳庙的“到此方知”匾下,竟系着八匹骏马。因此东岳出巡时,都要“八骏马”前导),琴箫鼓乐、仪仗执事,威严显赫,隆重豪华。节目有打十番、走高跷、坐台阁、蹬梗台、打水盏(水流星)、抛刀、玩缸、扮逃婆、敲竹杠等。
《 大贫跳》 的演出,一般五至九人,一人领唱,众人随和。舞蹈表演者一人,头戴毡帽,身穿“三勿象”(即长衫前襟袒露,衣角斜吊,腰围布带)。所用道具是一支约80 厘米长的竹烟筒,烟筒的握法是一把抓,烟斗朝外。以唱为主,动作幅度不大,舞蹈风格朴实,舞者胸部微含,背略躬,并有上提的感觉。双腿微屈,脚步移动有明显的顿挫感。《大贫跳》 唱的是通俗、简单的“莲花落”,此曲上、下句基本对称,旋律也十分简单,其唱词大多是临时编就,但也有一些常用唱词,如:“浙江千里到长安,天下终南第一山。三山五岳都跑遍,十八省码头我都开,难兄难弟心一条,一条烟筒随身宝”等。他们在迎神庙会中,可以痛骂一些群众所不齿的人,如:“你这个婆娘是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偷鸡形…… ,有时被讥讽的婆娘往往回去以泪洗面,甚至气得大病一场。但因为舞者为神表演,代神执言,故有些豪绅、贪官当场被辱,亦只能哑巴吃黄莲,恨在心头,而不敢公开报复。显示了该舞艺人诙谐幽默,不畏强暴的性格。
《 大贫跳》 老艺人杨定芳在五十年代,把技艺传给杨玉明、杨忠财、杨章豪等,后经加工整理改称为《 烟筒舞》 ,并参加过温州地区的民间舞蹈演出。
2007年3月入选乐清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全部回复(12)
没看过
2012-12-1 22:10:42
一看而过            
2012-12-1 22:13:40
没看过
2012-12-1 22:23:55
本帖最后由 1882SYYDS 于 2012-12-1 23:34 编辑

张仁鹏,武生,雁荡楼村人,创办了冠山书院,雁荡的确有出过七武举,也在村前有跑马塘存在!其他的事情还真没听说过!子亦是楼村的
2012-12-1 23:33:45 来自手机
东岳庙是有的,以前的地址是现在的大荆第四小学。现在在水涨新村那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12-12-2 00:15:12
在苏州 发表于 2012-12-2 00:15
东岳庙是有的,以前的地址是现在的大荆第四小学。现在在水涨新村那块。。

现在的在水涨二村。
2012-12-2 00:53:54
1882SYYDS 发表于 2012-12-1 23:33
张仁鹏,武生,雁荡楼村人,创办了冠山书院,雁荡的确有出过七武举,也在村前有跑马塘存在!其他的事情还真 ...

冠山书院,在今乐清雁荡镇楼下村。村处鸡冠山东麓,书院因此得名。明清以来,张氏聚族而居。据传咸同年间,张姓族人在村东高阜上建文昌阁一座和小屋数间,围以短垣,庭院宽广,并在院前增建张氏家祠,置膏火田若干,创办冠山书院,为邻近村庄子弟读书之处。至光绪后期(约在1900年前后),张氏后裔张步衢(号云峰)见书院势将荒废,与从弟承渠(翼臣)暨地方耆宿,集资修茸院舍,整顿院产,聘请举人蒋炯(字燧堂,大荆东里人,蒋叔南父)先生任教席。蒋炯学问渊博,久历杏坛,乡望卓著,各地学子纷至沓来,自此弦歌不绝,桃李盈门。其中如张寅(?—1950,字翰庭,温岭横河人),负笈来此就学,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警监学校。民国建元首任乐清县知事;阮陶(钅容)(1882—1940,字石泉,雁荡泽前人),毕业于浙江巡警学校,民国初年,以温州巡官擢任淳安县知事;徐熙(字缉旨,雁荡环山人),民国初年任温州警察署长,随章吴俊参与温州独立。独立受挫后去官离温,回乡后热衷雁荡山开发事业,任雁荡山建设委员会委员;潘球(1876—1967,字耀庭,雁荡环山人),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民国三年(1914)任天台统捐分局局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雁荡建设委员会成立,被特聘为技师,著有《雁荡百景先辑》,还有雁荡各村徐次伦、叶黄苏(字石芝)、金宰成(雁荡白溪街人)、诸立等,均曾注籍冠出书院,学成后或任职政法,或从事教育,皆知名人士。

  冠山书院,于光绪初年设有练武场,聘请施兆升(雁荡靖底施村人,清道光庚戌武科举人)任教练,教授学生练习骑射、举重,应试武科。并将村前的山前塘东首一段,长约700米,宽12米,填平塘面,铺以沙石,筑成跑道,直伸至大塔塘与山前塘交接处,堆土垒石,筑成平台,台上竖立箭牌一方,牌正中置红日,为射箭中的标志。每天清晨,练武学生,集中跑道,纵马驰骋,习骑学射,以期应试武场。这条跑道和箭台,遗迹尚可辨认。现在附近各村群众,对山前塘东首一段塘基,还称为“跑马塘”。

  在冠心书院练武的学生,一般都已考中武科生员,武术精湛。光绪十九年(1893),黄河清(1861—1926,字则如,雁荡白溪街人)、黄中馨(雁荡殿前村人),同科考取癸巳武科举人,当时号称“白溪七举人”,传誉乡里。因此冠山书院,又有“文武书院”之名。
2012-12-2 00:59:13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一个荆币。
2012-12-2 10:54:19 来自手机
不知道 这些太古老了
2012-12-2 10:57:35
不知道
2012-12-2 11:30:24
老马样板 发表于 2012-12-2 00:53现在的在水涨二村。

东岳庙墙外原有光绪二十六年的“清儒士盛君鹤妻仇氏之坊”,毁于文革
2012-12-2 11:37:46 来自手机
文革啊文革
2012-12-2 12:34: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