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浙江省外事志》
民国30年(1941)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作为同盟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行列。后经数月悉心准备,于次年4月18日,美国空军B25轰炸机16架,在杜利特尔(J.H.Doolittle)中校的指挥下,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首次轰炸了日本东京、横滨、大阪等城市。按原定计划,机队完成任务后,要在衢州机场降落,但因当时已是傍晚,天气恶劣,加上机场初经扩建,设备简陋,飞机接收不到信号,而油又已告罄,因此,杜利特尔下令各机在浙赣上空或沿海一带强行迫降或弃机跳伞。16架飞机、80名机组人员(每架5人)除1架飞往苏联海参崴迫降外,余15架迫降或弃机在浙江、江西、安徽3省境内,其中浙江的临安、遂安、淳安、遂昌、三门、宁海、象山、鄞县等地均有坠机残骸。75名机组人员,除1人跳伞殒命,8人被日军俘获(3人在上海遇难,1人死于狱中,4人在抗战胜利后获释)外,其余均被当地军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辗转到安全地带,然后送往西南大后方。
杜利特尔主机机组人员跳伞后分别降落于临安碧淙、白溪一带,遇救后被送到西天目山浙西行署。行署主任贺扬灵派秘书赵福基当翻译,把他们安置于一个临时宾馆。不久由赵福基护送到衢州,乘飞机去重庆。
7号机迫降于三门湾海上,4人受伤,其中劳逊(T.W.Lawson)伤势最重。伤员由当地军民护送到一个设备简陋的卫生所。临海县长庄强华闻讯,立即派恩泽医院青年医生陈慎言前往三门,把伤员接到临海治疗。劳逊后因伤口恶化,被截去一腿,留在临海医治半月,后由陈慎言护送他们经桂林、重庆,直到昆明。
参加这次营救行动的陈慎言和赵福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都应邀赴美公费留学。陈慎言于民国34年(1945)到美国华盛顿后,还曾在白宫受到杜鲁门总统的接见。
此次“东京上空30秒”的轰炸,尽管对日本造成损失不大,却使日本大本营极为震恐,民心惶惶,舆论哗然。这次营救行动,也使浙江人民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Gen.Claire Chennault)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日军为报复所犯下的暴行。美国飞行员所经之地,不少村庄被焚,成百成千的村民被就地枪杀。在浙赣两省传教的比利时牧师梅乌斯(Rev.C.L.Meeus)也说:“杜利特尔部下的那些飞行员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赠送给营救者的那些小礼品--降落伞、手套、美金角币等物,数周之后竟成为物证,给他们的朋友带来可怕的折磨和杀身之祸。”象山县政府职员所写的一份报告(后来转给美国史迪威将军)提供了一个例证。报告叙述10来个村民护送6号机组霍尔马克(D.E.Hallmark)3人,在白沙湾(Paishawan)不幸被敌伪军所俘,飞行员被带走,村民则列队被日军用机枪扫死。随后敌军又爵溪(Chiachsi)大肆搜捕,奸淫烧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