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保存着一方黑底绿字的匾额,上书“花村鸟山”四个草字,落款陈仁锡,下钤白纹姓名章一枚。那字写得苍劲有力,纵横欹侧,神完气足,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物。
陈仁锡,江苏吴县人,明朝天启二年探花。他在天启元年游历雁荡,对雁荡景色十分赞赏,称雁荡是“天工倒下琼宫玉阙”。他在净名寺住过一段时间,与寺僧澄颇有交谊。天启五年,僧澄跑到吴兴请他作《净名寺序》,他除了代予作序之外,并毅然以缘起自任。此“花村鸟山”四字,定为天启元年至五年之间所书。
何谓“花村鸟山”呢?让我们先看清代的那位山西泽州人,乾隆年间进士陈梦说在《游雁荡记》中的记载:“过小芙蓉村,有坊题曰:‘花名村,鸟名山。’盖以村名芙蓉,山名雁荡也。”这里说得很明白,因为用了“芙蓉”(花)作为村子的名称,用了“雁”(鸟)作为山的名称,所以才叫做“花名村,鸟名山。”小芙蓉村,不正是以花命名的么?雁荡山,不正是以鸟命名的么?这可谓是“花村鸟山”的一个最为简要、最为恰当的解释了。
如果我们再往前探究一下,那么这“花村鸟山”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草书大家怀素写过一篇《与律公书》,其中引了佛经的记载:“诺讵罗尊者居震旦东南大海际,山以鸟名,村以花名。”此中包涵着这么一个传说:西域高僧诺讵罗准备出发游方时,他师父告诉他:“若行四方,当值胜山妙水起坛立寺,花名村,鸟名山,即其地也。”有一天,诺讵罗行至一个山下,见到处姹紫嫣红,一片芳菲,心中自喜,便请问田间的父老:“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父老回答说:“叫芙蓉村。”他又问:“这山叫什么名字?”父老回答说:“叫雁荡山。”诺讵罗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他临行时师父告示他的可以起塔立寺的地方呢!接着,他便率领三百弟子进山兴建佛寺,后在大龙湫观瀑坐化,于是后人就奉他为雁荡的开山祖师。
至于“鸟名山”,这也是有个缘故的。古时雁荡山西外谷的冈顶上有湖,湖中水草丛生,芦花映带,似江中的一个个小洲。湖高向阳,气候温暖,秋雁南飞时,常栖集那里过冬。因之,人们就把这些湖叫做“雁湖”。由于“湖”、“荡”二字意义相近,人们遂将“雁湖”也叫做“雁荡”。直至近代,“雁湖”与“雁荡”的指代性才逐渐分开来,在习惯上,人们说“雁湖”,那是指雁荡山的一个风景点,说“雁荡”,那是指的整个雁荡山风景区。
这样说来,雁荡山是由雁湖而得名的。雁湖的风光自然不同一般,单说“雁荡日出”和“雁湖云海”那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奇观,足以使人叹为观止。如今芙蓉公路已经通车,雁荡的西大门已经敞开。来雁荡观光的旅客朋友们,如果您有足够的游兴和时间,那么请不要错过一览雁湖风光的机会。(原载1996年1月16日《中国旅游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