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着祖先智慧与汗水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也许你每天都从它身边走 ,却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许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却听不到它发出的无声呼喊。
殷家洋自然村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桥下村境内,距温岭市区仅8公里,他是一个千年古村,至今约1100多年。在唐末五代时期,有一位钟情山水名叫陈参的人,是这位圣人首先发现此处环山带水,土地肥沃,很适合后代居住的殷家洋这块风水宝地。陈参公的老家原在河南省固始县,是河南颍川太丘长陈实之后裔。唐朝末年,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日益尖锐,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黄巢、王仙芝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中和元年(881年),王绪也乘机在河南光州举事。这时,王潮、王审知、王审郅三兄弟同时参加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后黄巢起义失败,王绪军在光州、寿州无法立足,便率领5000人马一路南下,进入福建。唐中和五年(885年)。王绪此人生性多疑、暴虐无度,在行军途中被兵士突然囚禁,王审知的哥哥王潮被公推为军中首领。恰在这个时候,陈参公的先祖投到王审知的麾下。893年,王潮率军攻陷福州城,然后自称“留后”。896年,唐朝无奈封王潮为节度使。第二年十二月,王潮病逝;审知袭继。898年,王审知顶替哥哥当上了节度使。审知被后梁朱温封为闽王,建立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闽人尊审知为闽国太祖。后来其子王延钧称帝,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建州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南唐保大四年(946),陷建州,殷亡。
至于殷家洋雲浦陈氏祖先陈参公为什么会弃官从福建闽侯县迁徙到温岭市桥下村殷家洋的呢?这恐要从唐末五代时期的政治格局说起。据《雲浦陈氏大宗谱》林公素履之谱序记载:“圣天子嗣登宝位之初,余适教学高浦旧族。陈氏西墅翁,一日出示家谱,俾余改正之。余不能文,因勉而观谱之本末,知其族出于建南侯官,与古灵先生同裔。诚有自矣。唐末五季,纷纷扰攘闽王审知之暴,浮海而北归越王钱鏐之仁者比比然也。七一宣义卜地于斯,筑室居焉。至今传世二十余,子孙不但千百原出于一人之身,孝敬之心油然而生。是以情见乎亲,亲见乎服,服始于衰,而至缌延,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喜不庆忧不吊,而相视如途人者有之矣。此先代所以存谱之意。聚德翁之眷眷于谱者岂徒然哉。盖真有以话本流之源,重一本之念,五服虽尽,尊卑之分存焉耳。而又有至于喜不庆忧不吊如越人之视秦人肥瘠者,蔑如也。谱之所作,岂不大有关于风化乎。是谱历世既久,记载名讳亲疏,编次少长贤否,隐显不能无差,使不加意校正,抑将何以称名,抑将何以奖劝,何以使不肖者企而及之耶。故必付族之长且贤者,领袖之于春秋祀事之时,族之长幼咸在,务必讲说冠婚丧祭礼义廉耻等事,令其知之深而习之熟,各有所感发而兴起焉。此西墅翁得以胜任,而克继聚德翁之高志矣。由是族之森森名重复者,于后进易之,编次失者,于昭穆辨之。其中有贤达者,仍加以赞辞,间有掘强柔弱者,加以裁抑而辅翼之,庶几其各有成也已。岂浅浅哉。予观佥宪林公序,辨氏族别亲疏序昭穆斯定尊卑,情文固已斐然,奚俟于余之复文也,姑仿古苏谱引而为陈氏谱引云”。由此可以知道,当时钱鏐治理的吴越,是五代十国中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的地区。陈参公因此避乱携老带少渡海从福建闽侯弃官迁徙到温岭市桥下村殷家洋卜居避世,成为雲浦陈氏家族的始祖。从此殷家洋就形成了一个全是陈姓,民风淳朴,乡韵古拙,桃花源式的自然村。
殷家洋陈参公的后代,靠海吃海,世代皆以讨海、农业为生,过着与世无争,与世隔绝的生活,殷家洋雲浦陈氏家族的住宅,用鹅卵石砌成墙脚,白墙青瓦,流泉绕户,竹林当轩,寸草根木,处处显现“梦中世外桃源,人间香格里拉”的净土乐园,是一个充满祥和、宁静、淳朴、温馨的生息之地。殷家洋太婆娘娘仙游记的神话故事,这又给殷家洋雲浦陈氏家族增添了传奇的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