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真得改改饮食了

[复制链接]
都都内 发表于 2016-10-19 13: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483 0

如果在餐桌上看到大盘盛装的菜肴、满桌的肉菜、大杯的酒水,那极有可能是在东北,或者是东北人点的菜。严寒的天气、特殊的风土文化造就了东北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性格。但这样的饮食习惯,也严重威胁着东北人的健康,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以黑龙江省为例,全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调查中,针对南北方共12个省份的调查表明,脑卒中发病率黑龙江省位列榜首,35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是南方省份的5至6倍。所以,为了健康,东北人真该改改饮食了。

盘子大菜量多

菜码大是东北菜的特色,即便是家宴也要摆一桌子。不像南方菜讲究摆盘,东北菜不点缀、不花哨,吃的是实惠,但累的是肠胃。常常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消化系统长期疲劳作战,很容易导致胃糜烂、胃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

改一改:吃饭不要追求量,将家里的盘子和碗换成小一些的;放慢吃饭速度,延长食物从胃排到小肠的时间,小肠吸收后血糖上升,会给大脑一个饱的信号,饭量自然就减少了;减少每道菜的量,不要一炖一大锅、一炒一大盘,剩下了下顿接着吃,建议吃多少做多少,每餐都有新菜。

肉占一半以上

此前,有调查显示,东北三省人均肉类占有量达89.5公斤,比全国平均人均占有量多32.5公斤。确实,随便走进一家东北饭馆,翻开菜谱都会吓你一跳,红烧肘子、溜肉段、锅包肉……这些美味的肉菜是人们“点击率”最高的。除了家庭餐桌上,东北人外出聚餐也多以烧烤、火锅为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红肉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老痴以及多种癌症的风险。特别是东北人最爱的红肠、酱肉等加工肉制品,更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改一改: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畜禽肉每日摄入量为40~75克。做法上少煎炸,多蒸煮,少吃加工肉类。建议用奶制品、豆类代替部分肉类,如牛奶、豆浆、豆腐等,它们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蔬菜不受待见

东北地区因日照时间短,蔬菜上市时间短,冬季漫长,导致居民对新鲜蔬菜的摄入量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即使是在蔬菜丰富的夏秋季节,也很少在东北人的餐桌上看到绿叶菜。仅以黑龙江省为例,调查显示,该省蔬菜摄入量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下限低10.1%。不待见绿叶菜,使东北人吃了很大亏,一是无法从绿叶菜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二是会因膳食纤维摄取不够而引发便秘。

改一改:建议东北人每天吃500克蔬菜,蔬菜的颜色越深绿,叶酸、维生素B2、叶黄素、镁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越高。肉和菜的比例最好在1∶5~1∶4之间。

咸菜竟成必备

东北冬天寒冷,新鲜蔬菜不好储存,腌制的酸菜和咸菜就成了人们的最爱。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并且,东北人做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盐重好色”,即放盐多,放完盐还要加酱油给菜上色,吃饭时还要配一碟咸菜。在如此高盐的压力下,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腌制食品特别是短期腌制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改一改:食盐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如果以咸菜佐餐,一定要减少炒菜的盐量,并且不再放酱油;少吃腌制食品。


喝酒张口就闷

东北人在酒桌上最常说的话莫过于“感情深,一口闷”。可“一口闷”不仅不见得感情深,还十分伤肝脏和肠胃,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酒精中毒。此外,几个“一口闷”下来,酒精过量易抑制脑干功能,很可能造成呼吸、心跳异常。

改一改:建议东北人戒掉豪饮的习惯,一定要少喝或不喝,喝时换用小杯,但千万别太急。喝酒前,喝点酸奶给胃穿上“保护衣”;提前口服B族维生素片剂,多吃绿叶蔬菜;喝白酒时多喝白开水,有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喝啤酒时可勤上厕所。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